本文发表于南洋商报《登彼岸》网络版【2020年3月12日:风声雨声】
马来西亚在2020年2月23日开始的政权争夺战,终于在一个星期后暂时落幕了。不仅所有的政党和国会议员都涉及其中,甚至也波及到多个州的政权,而皇室也同样无法置身事外。作为这个国家的子民的我们,自然不能不密切关注其发展,然而其实却也是无能为力,能做的也就只有发表各自对事件发展的看法和观点了。于是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评论。由于这次事件内幕重重,大家都看不清底细,我也看到许多人发表了各种各样的阴谋论。
这些阴谋论中不少都认为一切都是敦马哈迪的布局,甚至不少人一直认为整件事的起起伏伏和转转折折都是他的算计。我觉得这样的想法过于天真,也简直把敦马神化了。我虽然不认为这件从喜来登酒店开始发酵的权争事件敦马好像希盟所说的那样没有牵涉其中,但是我也绝对不认为他有能力操纵整件事的发展。最后敦马哈迪的失败结局也证实了这一点。
其实就像一局棋,两人对弈中,没有人可能预先设计好整局棋的每一步。因为对方的每一步,都会影响你接下来要该下的棋。这次权争事件,就像一局棋,而且是同时有很多棋手在下的棋。每一个棋手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其他棋手接下来的布局。所以不可能有人可以掌控那么多人会走的每一步棋。人心是复杂的,尤其是政治人物在权争时刻的心思更是复杂。恐怕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走哪一步,更遑论去掌握其他人的布局了。
这就正如佛教所说的缘起因果法,甚深极甚深。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前因,而所有这些前因,只要有任何一个小细节的发生有些微的改变,事情的结局就可能天翻地覆的不一样了。甚至于我们其实不能从因推断果,只能从果推论因。于是我又想起了一部多年前的电影“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电影里的有一个小片段,是男主角班杰明对女主角黛西发生车祸的叙述。这段叙述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因果的如此不可思议。
班杰明从一个毫不相关的法国女人开始说起:“一个住在巴黎的女人正准备去购物。出门后却发现忘记了拿大衣,便折回去拿。就在她拿衣服时,电话铃响了。于是她停下来接电话,并聊了几分钟。而就在那个女人打电话的时候,黛西就为巴黎大剧院的演出排练。就在她排练时,那个女人打完了电话,出了门去叫一辆的士。那个的士司机由于前一趟车程结束的比较早,便停下来喝杯咖啡。与此同时黛西还在排练。这个的士司机,提前完成了一趟车程,喝了杯咖啡,接了那个错过前一班的士去购物的女人,又因为一个横穿道路的男人,的士被迫急停了一下。这个男人比原来上班的时间晚了五分钟,因为他忘记了调好闹钟。而在那个起晚了、忘记调闹钟的男人过马路时,黛西也完成了排练,正在洗澡。而就在黛西洗澡的时候,那个的士司机在精品店外等那个女人去拿她的商品。那个商品却还没有被店员提前包装好,因为昨天晚上那个店员刚和男朋友分手,把这件事情忘的一干二净。当商品被包好后,那个女人回到车上,的士又被一辆货车挡了一下。此时此刻黛西也梳妆完毕。在货车离开后,计程车终于可以行驶了。当黛西最后一个打扮完后,便等待她其中一个鞋带断了的朋友。就在的士停着等候红绿灯时,黛西和她朋友从剧院后门出来了。”
接着是班杰明的反问:“如果只有那么一件事情,并没有发生的话。如果那个朋友的鞋带没有断掉。如果那辆货车提前几分钟开走。如果那个商品早早就被包装好。如果那个店员没有和她的男朋友分手。如果那个男人的闹钟提前五分钟响了。如果那个的士司机没有停下来去喝杯咖啡。如果那个女人没有忘记她的大衣,而坐上了早一班的的士。黛西和她的朋友就将穿过马路,的士也只会擦肩而过。”
车祸发生前,任何人也不能说一只断了的鞋带或一个忘了带大衣的女人或一个停下来喝咖啡的的士司机或一个睡迟了五分钟的男人或一个前一晚和男朋友分手的店员,会造成一个舞蹈员遭遇一宗车祸而断腿。同样的,回来看我们今日的权争事件,我们实际上也不能把事情的起因简单化的归咎于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个人。不论你责难的那个人是谁或那件事是什么,他会那么做其实也必有他的前因,而他那么做的后果,也和之后发生许许多多因缘有密切关系。就像很多人把矛头指向阿兹敏,但是如果回过头去追究,我们也许也该问一问,他为什么要那么做,也许如果追问到底,我们认为的受害者,也许也不是完全无辜的,我们谴责的背叛者也许也不是完全事情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