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9, 2010

佛教对堕胎的看法

上个月,泰国曼谷的一所佛教寺庙,发现了超过三百个被遗弃的人体胚胎,怀疑是来自非法的墮胎诊所。此事震惊了泰国。也引起了人们重新探讨是否该让堕胎合法化。由于佛教认为堕胎等同于杀生,因此泰国法律禁止墮胎。

我对这个问题思索了一些时候,也上网搜了一些资料。视堕胎为杀生几乎为佛教一致的立场。惠敏法师曾引述《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关于堕胎罪提到“若为杀胎故作堕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是根本罪”;“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但是对于是不是应该立法禁止堕胎,佛教界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基本上,我发现赞同禁止堕胎为佛教的主流思想,但是也有一些佛教徒认为堕胎是个人的选择,而且不能一概而论,需视情况而定。达赖喇嘛的看法正是如此:“当然,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堕胎即是杀生,一般来说是不当的。不过这也得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未出生的孩子会是残障的,或者如果出生后将会为父母亲带来严重的问题,这些情况下,或许可以是例外。我认为是否允许或禁止堕胎,必须个别考量。”不过,惠敏法师则不认为残障是个合理的堕胎理由。

我在好多年前参与筹办的《死亡的智慧》研讨会,也谈到堕胎。三个主讲人从不同的角度谈对堕胎的看法,我觉得他们的看法都各具代表性:

慧开法师: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生命并非从胚胎开始,而是无始无终、一直都存在的。一个生命体有缘进入形成胚胎,表示与母体有着很深的因缘。母亲阻止这个小孩来到人间,就是结了一段恶缘,要如何化解这段恶缘,并非三言两语讲得清楚。为了弥补这分罪恶,台湾社会近年来甚至盛行『婴灵供养』。佛教不赞同这点,可是从社会角度来看,其心理上的功能是有的。对於曾经堕胎的人,忏悔当然很重要,可是这还不够,根本之道是为自己累积福德因缘,让心灵得到转化,生命才能够活得更有意义。

法光法师:法律容不容许堕胎不是很重要,重点在於个人的动机。断绝一个生命就是杀生,中断一个要来到人间继续修行、进展生命的潜能,此做法是没办法补偿的。

郑振煌教授:我觉得学佛的人,除了有慈悲与智慧外,对社会众生的关怀、教育的宣导,更应该有实际的行动。天主教与基督教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成立收容未婚妈妈或被强暴者及她们所生下的孩子,给予她们生活上的支持、工作的训练、心灵的辅导等等。宗教界有义务以更实际的行动来支持这些众生度过一切的伤痛。

而我个人则和Barbara O'Brien的看法共鸣:“佛教或许不鼓励堕胎,但是它同时也不鼓励强加僵硬的绝对道德标准。”所以,我认为堕胎不能绝对的禁止,在特别的情况下,尤其是在该母亲的生命本身受到威胁的情况之下,堕胎可以被允许。

Saturday, December 25, 2010

回家过冬

续去年回家过冬,今年冬至我们“再接再厉”,一家五口再次回老家和妈妈一起过冬。我们在冬至当天回去。昨天是美芳爸爸的忌日,所以又去了美芳娘家。今天才回到吉隆坡。

过冬当然不能免俗要吃汤圆。我之前特别对妈妈说准备好面粉团就好,让孩子们可以有机会自己搓汤圆。所以一回到,孩子们便和他们的婆婆一起搓汤圆。大家都搓得好开心。有图为证:

PC220231

PC220232

PC220233

PC220235

很高兴可以回去陪妈妈过冬。一方面可以陪妈妈,不让她在节庆时一个人在家孤单的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们可以接触我们的传统文化。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小学中华文化才艺表演

上个星期天(十二月十九日),若凡参加了由雪兰莪暨吉隆坡福建会馆举办的小学中华文化才艺表演比赛。参加者不多,但是表演项目却鲜少重复,所以类别倒是不少。有武术、对口相声、单口相声、二胡、口琴、歌唱、舞蹈、变脸、竹板等等。若凡表演的是二胡演奏《拉骆驼》。

这是一项配合冬至及雪兰莪暨吉隆坡福建会馆125周年会庆而办的活动。所以主办当局还为参加者和出席者准备了美味的汤圆。

吃过汤圆后,成绩便揭晓了。若凡获得了优秀才艺奖。除了奖状外,还获得一百元现金奖。第一次出外参赛便获奖,对他无疑是个很大的鼓励。可惜明年他就是中学生了,不能再参加这项比赛。

Sunday, December 19, 2010

危险的宗教优越论

从小,我便被教导我国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但是现在却有回教学者认为“多元主义”威胁回教与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回教知识研究所(IKIM)更认为多元主义违反回教教义,还指出回教比其他宗教优越。

一个回教徒认为他的宗教比其他宗教优越,我认为这不是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所信奉的宗教比其他宗教优越。作为一名佛教徒,我也认为佛教是唯一圆满的宗教。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否定多元主义,进而反对宗教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那便成为了问题。

一个宗教徒可以认为他的宗教比较优越,但是,这不能等同于说该宗教的信徒的地位高于其他宗教的信徒,更不能因此认为该宗教的地位高于其他宗教。我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想法。世间多少战祸争端就是由此而起的。跨宗教委员会的成立及运作一直以来所面对的最大阻力正是来自这种“回教的地位高于其他宗教,因此不能在同一平台进行讨论”的思维。

而且,IKIM不是一般的教徒。它是政府的智库。它的看法最终很可能变成政府的政策。所以这不只是如五大宗教咨询理事会所认为的不过是一个“神学讨论”而已。

幸运的是,并不是所有国内回教徒都认同这样的想法。玻璃市州宗教司祖安达驳斥类似的言论乃是“塔利班式文化”,“对我国宗教和谐非常危险。这种塔利班式文化与长久生活在和谐和互相尊重的大马人格格不入。”而首相署部长纳兹里更指那些认为回教比其他宗教优越的人是出于自卑情结。不幸的是,他们看来是少数,除非真的有所谓沉默的大多数。

同样不幸的是,五大宗教咨询理事会选择了逃避,非回教徒部长(包括负责非回教徒宗教事务的部长)选择了沉默。

相关报道:

Wednesday, December 15, 2010

沦肌浃髓的悲哀

摘录一段读了让我久久不能自己的文字: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座无虚席。七所中学八所小学15个规范班(先进班)的少年儿童在这里向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委的领导作汇报演出。领导是来克市验收“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和“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简称“两基”教育)的。大约表演到第二个文艺节目的时候,舞台上方掉下几块着火的碎布片。原来,舞台的光柱灯烤燃了幕布。同学们一阵骚动,交头议论。

“保持安静,坐着别动”。有人高声喊道。于是,这些“分别代表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因为都想为母校争得“纪律好”的好名声,全都安静下来。但大火很快烧着了电线、吊绳、天花板上的五合板、石膏板,以及观众席上的木椅、布套等。

友谊馆霎时变成了一座焚尸炉。烟熏炙烤中,除坐在后部紧邻出口的部分学生逃出外,其他大部分孩子被烧死、踩死、砸死和熏死。主要原因是该馆前后左右7个门只有一道门是开着的,正面两门、左右两侧的4个“太平门”均用防盗铁网或铝合金、木板锁着。蜂拥而出的孩子无计可施,只好在铁栅栏后面,挥舞着血肉模糊的小手向外求救。事后调查,在右侧门内,孩子的尸首竟叠了1.5米高。

这场大火共造成326人死亡,134人受伤。死难者中,参加此次汇报表演的孩子达289人,自治区教委验收团成员17人,学校领导、教师职工19人以及家属1人。

对于这场震惊中外的特大事故,除了官僚体制下人们习见的玩忽职守、责任心淡漠为时论同声谴责外,前来参加“政治作秀”的权豪政要们的表演也令中外观察家大跌眼镜:

据一名被老师举上窗台逃生的五年级男生回忆,当他上完洗手间,回到剧场一看,无数的火花往下掉,一位领导模样的大人,拿着话筒喊:“不要乱,不要动,让爷爷叔叔们先走!”另一位在火灾中救出12名学生,自己的儿子却葬身火海的舞蹈教师说:当时市教委的一位领导,举着话筒喊,“孩子们,都别动,让领导们先走!”

在场的最高行政长官,新疆石油管理局的一位副局长,从塞满孩子的唯一通道逃离后,一头钻进小轿车直奔高干病房,中间经过消防队也不下车报警。市教委的一名党委副书记,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厕所,又仗着成年人的力气,把原本可塞三十人以上的厕所反锁顶上,任凭外面的孩子哭喊也不开门。事后还恬不知耻地向记者炫耀他的逃生知识有多丰富。

另外还有十多名市局领导,无一人出面维持秩序,无一人向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伸出援手,反而争先恐后地出逃。事后发现,在许多孩子羸弱的尸体上,有许多成年男人的大皮鞋印,也有成年女人的高跟鞋踩穿的血洞。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如此巨大的灾难中,和孩子们同场遇险的克拉玛依市20几位副处级以上的官员,竟奇迹般地无一人伤亡,而按当时他们所处的位置,都是坐在最前排,离火源最近,而离唯一的逃生门最远。

摘自:〈狄马:道德筵宴中的孩子〉。
后记:本文题目〈沦肌浃髓的悲哀〉也出自该文。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孔子不要打我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终于在得奖人刘晓波在监狱服刑无法出席之下举行。不仅如此,刘晓波的妻子被软禁,他的弟弟、亲属和朋友,甚至是有丁点关系的人都受到当局的钳制及被禁出国,结果连代领者都没有。原来“一人获罪,牵连九族”这样的制度到今天还存在。

这是创设一百零九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第二次无法颁发给得奖人或代表。第一次是在1935年德国反战人士欧塞斯基被纳粹判刑入狱,无法出席领奖。看来中共可以和纳粹及希特勒齐名了。而中国政府向各国施压,要各国抵制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也完全显示了它的霸气。讽刺的是,中国领导人还不断的强调要和平崛起。

另外叫我啼笑皆非的是,中国竟然也搞了一个“孔子和平奖”。孔子一生可说郁郁不得志。甚至死后两千五百年,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他的思想也被历代中国帝皇利用来推行愚民顺民安民政策。没想到我们的至圣先师今天又被请出台来对付“颠覆中国的邪恶势力”。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一首歌:〈孔子不要打我〉。这首歌收录在滚石1990出版的《新乐园》专辑里。《新乐园》是个集合滚石九个大男人(李宗盛、周华健、马兆骏、陈升、张洪量、张培仁、赵传、罗大佑、罗纮武)为自己写歌的专辑。是很有特色的一张专辑。其中张洪量的这首〈孔子不要打我〉、张培仁的〈老情人〉及陈升的〈细汉仔〉是我印象较深刻的歌曲。

我想知道这首歌的人可能不多,因此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歌词很长:
孔子不要打我 作词:张洪量 作曲:张洪量 主唱:张洪量
男高音:郭耿甫 / 苏建林 / 杜明远 男低音:陈呈辉 / 许大为 / 王裕盟
女高音:洪嘉霙 / 陈慧安 / 林雪芬 女低音:管静萍 / 郭淑如 / 张婷婷

至圣先师 唯有孔子 传导授业解惑 你要说什么
五四红卫兵 文化大革命 破四旧 立四新
不相信你也不相信自己 不要相信我不要相信你 
为了思想大跃进文批现行思想反革命
我 思想的奴隶 终于忍不住想要告诉你
不相信你也不相信自己 思想君主的专制没有随封建社会而去
不相信你也不相信自己 思想的国土还分皇帝与奴隶
多元化的社会里 每人都有说话的权利 得到真理唯有彻底开放心灵
孔子不要打我 我要言论自由 不再有思想的对错
孔子不要打我 孔子不要骂我 打骂要有理由 不然我会反动
孔子不要打我 孔子不要骂我 打骂要有理由 不然我会反动
孔子不要打我打我 孔子不要骂我骂我
思想那分左右倾 思无邪思无邪 用实验证明真理
古今思想狱妨害修身妨害齐家妨害治国妨害平天下
非黑即白非白即黑 孔子 二必其一没有道理 孔子
言论自由言论自由言论自由 
孔子不要打我孔子不要打我孔子不要打我孔子不要打我
孔子不要骂我孔子不要骂我孔子不要骂我孔子不要骂我
我要思想无罪 我要言论自由 啊
思想无罪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 自由 自由 自由

口白:我们的古老朋友,孔子,生于西元前 551 年,享年 73 岁,伟大的实践教育家,保守封建时代的前卫思想家,生前反对奴隶制,反对君主专制,死后却被历代统治者,为了强化封建政权奉为至圣,断章取义他的言论,奴隶人民的自由思想。

不相信你也不相信自己 思想的国度里没有皇帝
不相信你也不相信自己 只相信真理越分越明
思想无罪言论自由思想无罪言论自由思想无罪言论自由思想无罪言论自由
我相信你我也会相信我自己
总有一天会一起回到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
思想无罪言论自由 归还给广大的人民

Tuesday, December 7, 2010

明义法师应受非难

关于明义法师事件,很多人会说“僧事僧决”,身为居士的我们不该过问。很抱歉,我不能认同这样的论点,我认为明义法师事件已经对佛教造成很大的伤害,不能再以“僧事僧决”为由对它视而不见。所以该说的我还是要说。

我一直都认为明义法师压根儿就从不认为自己有错。所以被判刑,相信他应该是认为那不过是技术上抵触了国家法律。从他在法庭上的辨白便可以看出来,他出狱后的行径更是凸显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期待他会忏悔、期待他会向佛教界道歉、期待他会“负责任”的还俗,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其实佛教徒都是很善良的,甚至常常被批评为滥慈悲。所以我想如果明义法师服刑出狱后,即使不还俗也不公开道歉,甚至继续他之前的“事业”,只要他安分一点、低调一点,我想佛教界即使依然对他不满,相信也不至于会公开的对他“呛声”。

但是,看来明义法师似乎不是个喜欢低调的人。所以他高调的复职。在福海禅寺举行盛大的“升座庆典”,庆祝担任该寺住持20周年。这一点连三美维鲁都要自叹不如。至少三美维鲁没有高调的庆祝担任国大党主席30周年。可能认为庆祝担任住持20周年的“升座庆典”还不够高调,他更在五星级酒店设宴款待嘉宾。

而这高级夜宴究竟花了多少,有几个版本。有说花费二万多新元,有的说六万新元,也有的说筵开六十多席花费超过二十万新元。不管花费多少,就算是由信徒出资,钱总得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他们不知道要怎么花二十万新元,我可以建议他们把钱捐给马佛青用来印刷国民服务佛学班的佛学参考书:《佛教徒的信仰》。

新加坡佛教总会表示对明义法师无能为力。这一点我可以谅解。但是我认为新加坡佛总至少可以在道义上公开的非难明义法师的不当,给予他具体的劝告,要求他忏悔道歉,必要时还应该施加一定的压力,不能反过来只是要求“佛教界人士搁置争议向前看”。

Friday, December 3, 2010

普中二三陈年旧事

话说我在一九八〇年进入普罗士邦华文中学(我的一个朋友问:那还算是华文中学吗?),转眼间已经三十年了。当时作文时老爱用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今日才有了些体会。

我不是个爱怀旧的人,对于普中并没有特别的怀念。但是,就像当年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所唱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学时期的一些事情和一些人是已经深烙在脑海里的。即使多年不见、音信杳然,但是一见面或一提起就犹如隔日。

就好像这个在Facebook上看到的当年的校徽。那么多年没见,可是一见到却好像昨天还戴着呢!现在我的孩子们的校徽都是布质、缝在校服上的,但是当年我们的校徽却是别在校服上。而且这个校徽不是塑料的,是金属制的。但我不确定是什么金属。其实这个校徽我只戴了两年,其余的日子戴的是巡查员的校徽。

在Facebook上也看到这本当年华文学会会刊《燕讯》。

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中五那年出版的,但不敢确定。因为当时连续几年的封面设计都一样,只是编号及颜色不同。当时除了出版《燕讯》,我们也编壁报。不晓得为什么,我对壁报的印象比较深刻。当年壁报的位置、样子,甚至是和同学们一起在壁报前看壁报和谈论的情境到今天都依然历历在目。

华文学会是我中学时期参加的唯一学会。也是普中最活跃的学会。我们办了很多各种活动。我记得我们办了一个歌咏团,唱的第一首歌是《渔唱》;我们办了新春歌唱比赛,当年和我一同组团参赛的三个同学是谁我都还记得;而演讲比赛更是每年必办的。我还记得在那个不谙华文的校长调来后不久,刚巧我们办了一场演讲比赛,还邀请到校长来为我们开幕。但是,不巧的是,其中一个比赛题目却是谈到华人应该热爱华语(确实的题目名称倒不记得了),结果香蕉人之类奚落和贬损不会华文的华人的词语满场飞。结果华文学会顾问老师不无尴尬的向校长解释说题目是老早就定好的。言外之意就是说“题目是你来之前就定好的,不是特意针对你的。”。

当然还有好多好多陈年旧事,但是再说下去就变成老人家的唠叨了!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普中的问题乃陈年旧事

高高耸立的“普罗士邦华文中学”校名
董总“国民型中学工作小组”表示马六甲国民型中学除了面对华文师资不够、难以获得政府拨款之外,还出现不懂华语的友族副校长、不懂华文的国小学生被教育局派来就读等,其中以普罗士邦中学的问题最严重。

普罗士邦华文中学简称普中,正是我的母校。我们兄弟姐妹全都从这所中学毕业。毕业后,便不曾再回去过普中。刚毕业的前几年还有路过,近十余年却连路过都没有了。不过那高高耸立的“普罗士邦华文中学”的校名却是始终记忆犹新。

我在三十年前进入普中就读时,当时的校长中文一流,马来文不入流。但是下午班主任(我当时念下午班)虽然是华人却不谙华文。国小生当时就有了,尽管人数不多。到我中五时,已经换成一个不谙华文的华人校长。当时的副校长就已经是马来人了。甚至连会说华语的老师都寥寥可数。我记得除了同学们私底下的交谈和华文学会的活动外,当时一切的校方活动,包括周会、通告等都完全不用华文。虽然华文列在正课内,但是却不是必修科。

所以今天所谓普中所面对的问题其实都不是新鲜的问题,而是陈年旧事了。借今鉴古,我想三十年前的普中的问题就应该很严重了。当然当年的我们年少无知,从来不觉得那是问题,也不知道改制国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就已经有有识之士在为普中的问题奔走操心?记忆中,只记得在换来不谙华文的校长时,听闻到华社的反对之声。但是那校长到我毕业的时候都还没有被调走。

Sunday, November 28, 2010

菩萨的祥和敛藏金刚意志

昂山舒吉被软禁了七年后,终于在两个星期前获释了。这是国内外近期唯一让我振奋的政治新闻。在昂山舒吉获释之后,美国时代杂志将她列名在「史上十大政治犯」首位,其他依次是刘晓波(中国)、曼德拉(南非)、甘地(印度)、马丁·路德·金(美国)、沙卡洛夫(前苏联)、哈维尔(捷克)、甘吉(伊朗)、阿基诺二世(菲律宾)和胡志明(越南)。才子陶杰这么形容她:“如高山,若深海,是不是菩萨的祥和敛藏金刚意志的一幅动人的肖像。”

昂山舒吉今年已经65岁。她在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的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实际上她一生当中有20年时间是在与家人的分离和不断的囚禁中度过的。她在日记中这么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昂山舒吉的文章。我谨从其中一篇好文章《景凯旋:昂山素季的魅力与启迪》,摘录以下的段落以表达对她的敬意:

她有着东方女人美丽的容貌,但更美的是她的心灵。这一心灵因自由和仁慈而显得圣洁。在公开场合,她总是低头微笑,露出温婉祥和的神情,让人深深为之动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昂山素季被世人誉为亚洲最美丽的女性。

这位美丽的女性没有任何权力,却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首先,是对民主自由的坚信。其次,是源自宗教的宽容精神。昂山素季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但她也深深信仰佛教教义。

对昂山素季来说,佛教的众生平等即意味着,当一个人在追求自由时,她就是在服从和献身于一个神圣的信仰,也意味着在每个人身上,她都能看到人性,从而能面对邪恶,勇敢承担起社会所需要的责任。因为有和平、仁慈的宗教精神,她的心中才没有敌人,即使周围环伺着那些冷漠的军警,昂山素季也是双手合十,始终保持从容平静,在她身上所体现的自由精神,表现出一种坚贞与博大。

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江湖再现

我国佛教界颇有才气兼名气的牛医生,在他的博客一连写了三篇和《剑雨》有关的文章,评电影也谈佛法。他把《剑雨》评为“卧虎藏龙以来最精彩的武侠片”。结果让我心痒难耐,也急急的(其实已经很迟了)看了这部电影。

我不是影评人,无法像牛医生那样的详细的评论《剑雨》,更无法像牛医生那样看出电影的什么风格。但是这部电影确实让我看得很过瘾,比看《卧虎藏龙》还要过瘾得多。觉得无论是武侠味,还是江湖味,《剑雨》都比《卧虎藏龙》来得更有味。

这可以说是一部既现代又传统的武侠片,它甚至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古龙原著、楚原导演”的武侠片。印象中长大后就没看过这么过瘾的武侠片。这么多年来,除了《卧虎藏龙》的李安,王家卫、徐克、张艺谋等大导演都拍过武侠片,但我始终觉得那些武侠片就是不够味。所以有人看了《剑雨》后说“武侠片可以不没落”,而我则有“江湖再现”之感。之后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名本是《剑雨江湖》。

对于剧情,我没想太多。对武侠片不必太介意剧情,反正江湖光怪陆离、无奇不有。而根据武侠片的传统,江湖上关于罗摩遗体(罗摩明显的是达摩祖师的翻版)的各类神奇传说必定是言过于实的,细雨或曾静的平静日子必定不长久,江阿生必定不是泛泛之辈——只是我以为他会是陆竹(这名字让我想到虚竹),而没有想到他是张人凤(这名字让我想到苗人凤)。

演员方面,我大多不认得,但是基本上选角还不错。惊鸿一瞥的陆竹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也最喜欢陆竹和林熙蕾饰演的细雨在山洞的那场戏。电影让张人凤死而复生,而不是陆竹,我倒是有些失望。不过想想,如果李宗翰饰演的陆竹变成郑宇成,恐怕陆竹也不会让我这么怀念了。杨紫琼在这部电影的表现也很出色,比起从前,内敛了许多。

《剑雨》另一特色就是加入很多佛教元素。尤其“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不过,这个故事却是杜撰的,我认同牛医生所说的:“很肯定是假的。”

Sunday, November 21, 2010

莎玛拉案判决的省思

上个星期五,联邦法庭拒绝让印裔兴都教徒母亲莎玛拉出庭,与印裔回教徒父亲加亚甘德斯争夺两名孩子的抚养权。看到这宗被媒体形容为“等于错过一次,解决父母亲单方面为孩子改教而引起的法律纠纷的黄金机会”的判决时,我当时感觉很失望。

这是一个对国内非穆斯林宗教地位重大的判决,但是就好像两个多月前的慕迪改教的上诉案一样,民间似乎没太多反应。我当时本想表达一下我的再次失望,但是又觉得好像在重复我之前说过的话。于是就作罢了。但是还是一直觉得应该说些什么。后来,在报章上看到了执业律师大卫马修的一篇文章,觉得他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就把该篇文章转贴过来。尤其他的最后一句话更叫我唏嘘:“引颈期盼联邦法院宣布父母其中一方不能背地里改教,并秘密地替孩子改教的,何止莎玛拉。不过,如今他们听到的只有一片缄默。”他说的是法院的缄默,但是民间难道也要缄默吗?

莎玛拉案判决的省思
作者:大卫马修 ‧ 执业律师

上周五,联邦法院五司来到了抉择的岔口,他们有两条路可以选。选择一,他们得解决两项非常重要的宪法课题,第一项课题是,一个未成年者是否可以在父母其中一方不知情,且未经同意下单方面改教;第二项课题是决定究竟要以回教法庭的庭令或是高庭的庭令为重?选择二要简单一些,即接受当事人的初步反对,避免作出任何相关的判决。

联邦法院是国家最高法院和联邦宪法的终极诠释者,决定不受理这有可能是当前国内最棘手的宪法课题,在人们看来无异于失职。上述裁决显示:在我国,最后一道司法防线不是联邦法院,而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

莎玛拉案的事实是,莎玛拉与她丈夫都是兴都教徒,他们那两个未成年孩子也都是兴都教徒。 2002年,她丈夫改信回教,6天后,他在莎玛拉不知情下替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改信回教。根据高庭判决,“替两个未成年孩子改信回教是秘密进行的……有人蓄意隐瞒这名母亲上述的改教过程。”

为夫者向回教法庭申请孩子的抚养权,而莎玛拉则就此向高庭提出申请。父母俩同时在两个行使不同司法权的法院针对抚养权提出申请。回教法庭将孩子的抚养权判予为父者,但高庭却将孩子的抚养权判予莎玛拉,条件是她必须遵照回教方式将孩子抚养长大。

莎玛拉也向法庭申请,宣判两个孩子的改教因为在她不知情且未经同意下进行的,所以无效,而根据宪法,为母者的她有权决定孩子的宗教。

联邦宪法第12(4)条文阐明,18岁以下人士的宗教可由父母或监护人决定。 《联邦宪法》单数的词汇包含复数在内,反之亦然。

高庭拒绝了她的申请,理由是这个课题实际上属回教法庭的范畴,因为只有回教法庭才有裁决此课题的权限与专业知识。莎玛拉与丈夫不满高庭判决,双双以各种理由向上诉庭提出上诉。当此案被带到上诉庭聆讯时,莎玛拉申请了一项庭令,请求先将一些宪法课题交予联邦法院厘清。

按照联邦宪法第128(2)条文,在另一个法院开审前的诉讼过程中,因受到联邦宪法任何条款影响而引起的问题,联邦法院拥有鉴定的司法权。

在各造同意下,上诉庭将5项宪法课题移交联邦法院鉴定。联邦法院一开始聆讯,莎玛拉的丈夫便提出了初步的反对,认为开庭审理此案的前提是,莎玛拉应携带孩子返马――回教法庭因莎玛拉缺席该庭的聆讯而发出逮捕令,诸如此类的事件致使她选择脱逃出国――不得逾越我国的司法管辖范围。

如上所述,联邦法院批准了该项初步反对,驳回了征询联邦宪法的申请,并表示既然为妻者当下的处境“都赢定了”,无助于厘清如此重要的宪法课题。

所以,摆在眼前的是,国家的最高法院形同透过抛掷硬币来作决定,然后拒绝为眼下影响着如此多家庭的课题做一个了断。

全国上下有许多彷徨无助的父母亲,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另一半改教,再暗中替他们所生的孩子改教。引颈期盼联邦法院宣布父母其中一方不能背地里改教,并秘密地替孩子改教的,何止莎玛拉,还有这些人。不过,如今他们听到的只有一片缄默。 (译:曾慧金)

来源:星洲日报/言路 2010.11.18

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害怕吃蛋糕

看到“反摩天楼群组”号召支持者吃蛋糕的各种有关新闻,我真有点啼笑皆非。首先是拉曼大学校方“劝告”学生们不要吃蛋糕。在金宝的“蛋糕之约”,更竟然出现十四名镇爆队队员监视区区六名响应者吃蛋糕。在双峰塔,警卫不断骚扰在喷水池前吃蛋糕的聚会者和要求他们离开,

我一贯的不明白我国警方对人们为反对某项课题而聚会的一贯神经过敏。一群人相约在麦当劳吃蛋糕,能搞出什么事呢,竟然派出镇爆队?双峰塔管理层和拉曼大学又干嘛害怕人们吃蛋糕?我们一家人也曾经在双峰塔喷水池前吃蛋糕,幸好那时没有警卫来骚扰。

当然也许警方不敢怠慢是因为“反摩天楼群组”在网络上的支持者高达二十五万人,如果有1%的人响应,那也是两千五百人之众。但是响应吃蛋糕的人却寥寥无几,大约只有0.01%吧!我虽然觉得有点意外,但也不会觉得太奇怪。毕竟在电脑面前用滑鼠点击一下是容易不过的事,但是真要采取行动去表达立场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再说用吃蛋糕来表达反对的方式可能也太新颖了,可能很多人都不怎么在意。

不过有关的召集人却归咎于保安部队、警方及校方的事先恐吓,认为要不然更多人将会参与。所以,不只是警方等人害怕人们吃蛋糕,人们自己也连吃蛋糕都害怕了?如果召集人的说法是对的,这说明了什么呢?是不是在马来西亚,人们一般上害怕公开表达和政府相左的立场?为什么在一个所谓言论自由的国家,人们却害怕表达立场?是不是警方和政府一贯以来对举凡任何和公共议题有关的聚会的雷霆行动已经有效的遏制人们表达他们的立场?

幸好人们还不至于害怕在选票上表达他们的立场。

Saturday, November 13, 2010

莲花处处开

莲花处处开 齐豫

《莲花处处开》,这首歌让我越听越有味——禅味。虽然很早就知道齐豫出了一张佛曲专辑,虽然齐豫是我很喜欢的歌手,但是当时竟没有特别在意。也许因为很许多年来我对听歌已经没多大的热忱。播这首歌,原本只是为了用之来测试各种歌曲播放器的,没想到最后是「得鱼忘筌」。

《莲花处处开》,整首歌只有二十个字:「一念心清净 莲花处处开 一花一净土 一土一如来」。齐豫不断的重复吟唱,像是在诵经又像在持咒。当初那个唱《橄榄树》、唱《你是我所有的回忆》、唱《九月的高跟鞋》、唱《船歌》、唱许许多多绕梁三日的歌曲的齐豫,这回唱佛曲更是唱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莲花处处开》,犹如一泓清泉,洗涤我们内心的尘埃、除去乱世中的戾气。我相信这首歌可以抚平很多的创痛、安慰很多不安的心灵,让人们重获信心和勇气。

《莲花处处开》,听着听着,所有的凡尘俗务渐渐放下、所有的心浮气躁渐渐平静。是的,只要一念心清净,自然莲花处处开。只有一念一清净,才能参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赵丽兰和赵连海

赵丽兰和赵连海,除了都姓赵,相信他们之间没有关系。但是虽然一个在马来西亚,一个在中国,他们却同样为了替家人讨回公道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马来西亚可以稍微告慰的是,赵连海的遭遇比赵丽兰还要糟。

在马来西亚,稍微关心时事的华人应该都知道谁是赵丽兰。对于赵连海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他是谁了。不过对于几年前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大家应该记忆犹新。赵连海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其中一个受害稚儿的父亲,也是三鹿奶粉受害家长联盟的发起人。维基百科对赵连海的介绍如下:

赵连海(1972年5月21日-)北京人。赵连海是一个未成年结石患者的父亲,三聚氰胺毒奶受害者集体维权联盟——结石宝宝之家的发起人,曾在电视台,国家工商总局的广告公司,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质量报等多家媒体工作过多年,也在多家国有广告公司任过总监。

2008年9月20日其子被发现左肾有2毫米结石。赵连海以民间网站结石宝宝之家的形式调查、公布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相关信息,号召中国大陆因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而患结石的孩子家长联合起来进行合法维权诉讼。

作为三聚氰胺毒奶受害者的赵连海,却在今天遭北京法院宣判“寻衅滋事罪”罪名成立,获刑二年半。在Twitter上看到排山倒海的留言和愤慨,让我的心情也变得很沉重,虽然这是发生在另一个国家,似乎很遥远的事。然而我突然想起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的一句名言: "In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

于是我就联想到了赵丽兰。为了替哥哥及其他冤死者伸冤,赵丽兰也在不久前被警方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更令人痛心的是竟然还有时评论者认为赵丽兰等人是咎由自取,甚至认为他们是故意制造事端。就像Twitter上有人针对赵连海被判刑一事所问的:“我们是不是正在被邪恶一口一口吞噬?!”

Sunday, November 7, 2010

转载:我们时代的英雄及真相

我不认识羽戈,只知道羽戈是中国大陆的一个博客作者。我是偶然的发现羽戈的博客。觉得他的时评文章写得很好,于是便把他的博客加入到我关注的博格列表里头。今天到他的博客时,赫然看到他留下这样的一段话:「值班编辑049 羽戈 很抱歉,你的日志:我们时代的英雄及真相因为不符合本栏目宗旨原因已经被管理员删除!」

常常在中国博客及推特留言上看到这类文章和留言被「和谐」掉的事件。但看到一篇我曾经看过的文章被管理员删除,这还是头一遭。我对〈我们时代的英雄及真相〉这篇文章的印象相当深。虽然这篇文章被羽戈博客的管理员删除了,但是通过Google的cache,我还能看到。觉得这篇文章既然有被删的条件,就应该有被转载的条件。于是就转载过来。而且,虽说这是发生在中国的事件,但是我却觉得它似乎很符合我国的国情。(谁说过,要让一本书成为畅销书,其中一个法子就是把它变成禁书。这也提醒我们,在网络世界,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即使你把它删了,它还是留存在浩瀚网络世界中的一角。)

对中国发生的各种我们时代的英雄及真相
from 羽戈:从黄昏起飞 by 羽戈
这个新闻被禁了,故评论未发。

我们时代的英雄及真相

往者已矣,死者为大,况且这死者还是在汶川大地震中“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而以身殉难的英雄、烈士。不过,从另一面看,恰恰因为此人是万流景仰的英雄、烈士,才有重审——刻薄一点说,就是掘坟、鞭尸——之必要。这不仅关系一个人的声誉,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命观与政治观,关系到我们这些幸存者为何而生,为何而死,关系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尘土与灰烬。

风口浪尖之上的这位亡者,叫谭千秋。他死前只是一个人,死后却变成了一个符号。

查谭千秋的百度名片:“男,中共党员,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当时,正在上课的谭千秋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返回教室。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他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

可惜,据《南方都市报》调查,这一段英雄献身的宏大叙事,几乎无一处经得起考订。其一,谭千秋并未能冲出教室,谈何返回;其二,地震发生当时,谭千秋挥了一下手,意思是让正上课的学生们不要慌,然后他们就一同掉了下去,“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云云,从未发生;其三,说谭千秋用双臂护住了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属风中人物,东汽中学并无此二人……

看来,谭千秋之事,连英雄欺人都算不上,他从来就不是英雄,在死神面前,他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反应便是拔腿飞逃。跑路最快的那个,成了范美忠;没跑掉倒也罢了,只是,他的鬼魂被拎出来,涂脂抹粉,粉墨登场,成了“谭千秋”。说起来,这二人都无比悲哀。

当事人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于是,谭千秋被虚化为舍生取义的英雄。问题在于,为什么选中了谭千秋,而不是他人?“我们学校一直以来也没有特别推崇谭老师,实际上我们一直是在推崇另外一位牺牲的年轻女老师。她带着20多个学生逃生以后,又返回教室救人,被门梁砸死了。”——为什么不是这位女教师呢?

也许,谭千秋被选中只是偶然之偶然。不是谭千秋,就是李千秋、王千秋,或者丁春秋。反正,必须生产一个赴汤蹈火、义不旋踵的英雄,以振奋情感,以转移矛盾,化悲剧为喜剧,化哀歌为赞美诗。于此,浮现了最大的必然性:某些人必须说谎,作伪。尽管,他们本有机会将那位名副其实的女英雄教师发掘出炉,推上神龛,但是他们宁可作弊。这是一种习惯性作弊,是谎言神经的无意识反射。如我以前所言,正如每天早晨你不刷牙,便感觉口腔黏糊糊,某些人一日不作弊,前列腺便隐隐作痛。

当“为什么是谭千秋”转化为“为什么要作弊”,我们已经不需要答案。因为作弊已经程序化,谎言不是出自红口白牙,而是出自机器。

谁是谎言的制造者呢,《南方都市报》采访了最早报道谭千秋之事的新华社记者孙闻、《大爱千秋———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的撰稿人之一、湖南大学报编辑部主任彭世文、东汽中学校长周德祥、副校长唐祖贵、刘虹利及其父亲等。没有一人表态对此谎言负责。对真相的重构出现了罗生门式的迷局。如孙闻回忆,他是听刘虹利的舅舅说,刘虹利等四人被其老师救了下来。刘虹利则表示,舅舅从未这样说,其父一再愤慨于媒体的信口开河。

唐祖贵称,他们确实没有看到谭千秋救人的场景,但“他相信谭老师是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乃是典型的“想当然耳”。他认为作为学校没有必要来核实这个事, “媒体怎么说,我们就是怎么认为”。刘虹利亦作如是想。“他们(媒体)都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我也只好顺着他们说些话。”

他们不是不怀疑舆论,他们不是不知道真相,他们不是不晓得自己在作弊。然而,却无人挺身而出,像那个勇敢的孩子,指出皇帝的新装、英雄的传说是一大谎言泡沫。被追问之时,他们纷纷将责任往外推,推给媒体,推给上峰,推给“局面”,从而为自己的作弊寻求最正当的理由,为受伤的良知寻求最温暖的绷带。他们是如此心甘情愿扮演螺丝钉的角色,只为谎言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只为自身利害关系得以最大改善。

谎言机器的锻造,不仅需要设计者的蛊惑,生产者的压迫,还需要螺丝钉的积极配合,需要“平庸的恶”似千军万马任其驱使。可想而知,如果每一个螺丝钉都长成了自由民主的坚硬种子,机器还怎么运作,谎言还怎么维系?稳定还怎么压倒一切,作恶的公权力还怎么有恃无恐?

在真相面前,每一个说谎者都无资格享有豁免权。哪怕你说谎的原由无比充分,无比堂皇,诸如狂澜即倒,亟需烈士,大厦将倾,亟需英雄。其实,我们生存的惶惑年代未必需要那么多英雄奋起,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绝不是最好的时代;一个无需英雄献身,每个人都能独立自主的时代才是我们望眼欲穿的梦想。更何况,英雄从来都不是说谎的原因,用谎言包装的英雄永远不会是英雄,而是小丑。

与其说这个时代需要英雄,不如说更需要真相。谭千秋死后,有两处坟茔,一在湖南长沙烈士公园,供如织游人顶礼膜拜;一在四川德阳市龙井公墓,玄色墓碑与众无异,上书“慈父爱夫谭千秋”。若有机会,我更愿意到后一处,驻足,低首,致以无限哀思。

Friday, November 5, 2010

在博客显示表情符号

表情符号(emoticon)是在网上聊天室中很流行的玩意。所谓一图胜千言,简简单单的一个表情符号,很多时候比文字来得更传神和贴切 。在博客上就较少人用了。主要原因我想应该是一般的博客客户端都不提供插入表情符号的功能。当我之前突然想在我的博客上使用表情符号时,我上网去搜资料,果然发现很多方法。我根据指示下载及安装了需要的文档及在博客模板上加入指令。结果却发现效果不理想。

后来我想,所谓表情符号应该也只不过是动画图标(animated icons)吧?我应该可以使用简单的HTML编码<img>就能插入表情符号吧?一试之下,果然如此!原来我们其实无需下载及安装任何文档便能在博客上使用我们喜欢的 Yahoo、Skype 或其他的表情符号(emoticon)。

而方法就是,写博文时,在 Blogger Editor 里切换到 "Edit HTML",在想要显示表情符号的地方输入以下编码:
<img border="none" src="url of emoticon" style="padding: 0pt; vertical-align: text-bottom;" height="16" />
"height"里头的号码可以配合博客使用的字体大小更改。而"style"里头的参数则依个人需要和喜好而改。

比如我要加入Yahoo大笑的表情符号,我就输入:
<img border="none" src="http://l.yimg.com/us.yimg.com/i/mesg/emoticons7/21.gif" style="padding: 0pt; vertical-align: text-bottom;" height="16" />
于是这个大笑的表情符号 就出来了。
输入 <img border="none" src="http://skypeemoticons.net/wp-content/uploads/2010/01/Skype-emoticons-41-whew.gif" style="padding: 0pt; vertical-align: text-bottom;" height="16" />
这个Skype抹汗的表情符号 就出来了。

要获取相关表情符号的URL,可到 Yahoo EmoticonsSkype Emoticons 的网页。如果你使用 Firefox,在你想要的表情符号的图标上点击右键,然后点选 "Copy Image Location",接着把它黏贴到<img>里的src="url of emoticon"。

Tuesday, November 2, 2010

加腊士推人事件博文摘录

一直都热不起来的加腊士补选,突然因为马华当地领袖的一推而把剧情推向高潮。博客们议论纷纷。众声喧哗当中,有两个人的博文我觉得特别值得玩味。

第一个是我曾经很仰慕的资深报人张木钦的似是而非:

挺明福运动一团人在加腊士补选中搞出两件事,如果说事前没料到,那是说不过去的,谁都看得出那显然是计算好了的。有反对党做后盾的运动,带了一份备忘录要执政党的部长当场签名背书,明知是不可能的事,偏要将他一军,难脱闹场之嫌。

他们被抓进衙门之前,曾闯王赛芝副部长的场子,在推挤中赵明福的妻舅跌倒,于是以此大作文章,令人叹息政治真是什么事都可能。推倒他的,是马华地方领袖。

政坛也像江湖上分帮分派,各有各的场子。挺明福运动的成员,即使不是行动党的成员,也是有行动党做后台。这样的一团人直闯马华的场子,可说是犯了江湖上的大忌。马华的人出面护场也是理所当然。假如反过来,是马华背景的人直闯行动党的场子,也不能期望他们以礼相待吧。

第二个是身为马华党员的曾聒的帮理不帮亲:

打从白小事件开始,社会已经教育了民众,任何事情要得到平反就必须拥有被关注的平台,而最有利的平台不是街头示威、国会走廊、部长上班处、部长莅临的活动、就是补选部长们拉票的地方,这些去处除了拥有大量记者,也属公众场合,部长们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必须做出回应,至少让关心的人稍获眉目。

笔者非常赞同一些人的看法,也是政治人物在邀请民众入党的关键名称,“生活有什么不是政治?”,而且政治人物还怕政治化,那政治人物是否该回归非政府组织呢?

先不谈加腊士“推人事件”谁是谁非,事情的发生或许是一桩无意冒犯,只要事件中推倒别人者向被推倒者道歉,恳请原谅,这过程还有机会编成道德教育书刊。

我帮理也帮亲的认为廖国华说出了事件的重点:

这三点诉求不过分吧?王赛芝如果不认同,不签就是了,为何要人家等了一个多小时却五分钟也不肯给人家?

如果忙到五分钟的时间都没有也算了,为何区会领袖要推人呢?

区会领袖护主心切,推了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人在现场的王赛芝及其他在场的马华领袖道歉事情其实就了了。但是他们一点危机处理能力都没有,而且还说谎。推人的是区部秘书,但是马华公会市区支会主席何应聪却说不认识他。王赛芝说人太多,是人挤人,苏志海的跌倒是意外。人不在现场的马华博客说‘一群人冲向副部长’,当地领袖为了保护副部长而发生的意外。拜托,《全民挺明福》只有四个人在那边,何来‘一群人’?

据《当今大马》的报道,王赛芝说她在现场没有看到有人跌倒在地。她强调,苏志海跌到一半时,即已被同伴接着,并没倒在地上。“以他的跌倒姿态,不会导致膝盖受伤,理应是臀部受伤。”

我不明白的是,王赛芝既然说她在现场没有看到有人跌倒,她又怎么知道“苏志海跌到一半时,即已被同伴接着”,甚至连他跌倒的姿态也那么清楚?

所谓一图胜千言,就让右边刊登于当今大马的照片说话吧!值二千言呢!(如果你不认识王赛芝副部长,前面那个戴眼镜举起手的就是。)

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苛政猛于虎

本文也发表于《当今大马

在加腊士补选中,马华继续在华人区主打回教国课题,甚至破天荒翻译回教党党章以证明回教党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回教国。蔡细历在加腊士助选时说:「我不认为华人不怕回教国,只是说华人现在还不知道回教国的影响。」

我想蔡细历是对的,华人其实应该还是怕回教国的,只是蔡总知其一不知其二。这让我想起《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苛政猛于虎》一文出自《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把以上的故事翻成白话则是: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妇女回答说:「这儿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可怕!」

所以华人不是不怕回教党的回教国,但那毕竟不过是回教党的终极理想,凭回教党一己之力,要实现的几率几乎等于零。比较起来,还是实实在在又无处不在的国阵的贪污滥权和巫统的种族主义更可怕一些。所谓「苛政猛于虎」,所以我们还是觉得「国阵猛于回教国」。

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网上请愿

本文也发表于《当今大马

在Facebook上的反对100层摩天楼的群组(1M Malaysians Reject 100-storey Mega Tower)之支持者以1000人/小时的速度急速增加,目前已经接近20万人。当许多人对此津津乐道之际,据当今大马的报道,前学运领袖希山慕丁莱益斯却挑战这二十万人走上街头示威。他认为人民若要迫使当权者正视本身的声音及做出改变,走上街头示威是唯一的方式。

我不认同要使当权者改变及正视人民的声音,走上街头示威是唯一的方式,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二十万人在Facebook上的请愿,它的效果还远远比不上一万人走上街头反对。实际上,要从这二十万“坐在家里的电脑面前,躲在面子书后面的”反对者中动员一万人走上街头,我想恐怕也不容易办到。

在Facebook流行之前,我们便有了 PetitionOnline 这样让人民针对各项议题请愿的网站。当然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在使用。我个人也“签署”了不少在 PetitionOnline 的请愿书。但是我一直都很怀疑我们利用资讯科技在网上请愿向当权者表达不满及施压的手段其实没有什么功效。也似乎没有看到有哪些请愿是真的达到目的的。也许网上的请愿对当权者还不足以构成压力吧?尤其对党意超越民意的我国更是如此。

如论如何,当其他的媒体都无法提供适当的空间,网上请愿至少是一个表达不满或情绪宣泄的管道。当权者可能不会因此改变,但至少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作为并不获得全民的认同。而网上请愿最大的成果,或者真正的目的,还是唤醒人们对有关课题的觉醒和关注。

Monday, October 25, 2010

民主和民粹

我在之前的《为救人而杀人,可乎?》一文中,提出了三个场景。我想对于场景二和三,答案很明显应该是否定的。即:不会把胖子推下去及不能从这个小伙子的身上取出需要移植的五个器官。

然而对于场景一,可能就较有讨论空间了。其实,我在好多年前便和朋友们谈论过这个场景了,只不过我们当时谈的版本中,在轨道上的不是干活的工人而是玩耍的小孩。当时我们的结论就是不把火车转进岔道。得出的原因很多。 Sharon在前文的评论中,也有很好的分析。但是今天的我只想谈一个重点。

我相信在那刹那之间,不少人会选择把火车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总比撞死五个人好。这表面看来是最好的选择,也似乎符合了我们民主制度下常会出现的现象:少数人必须给多数人让步。这在一般情况下,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有时会很无奈。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在铁轨上干活的五个人有责任去了解火车的川行时间,那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也是对火车乘客安全的负责。如果他们没有做好这一点,那是他们的过错,把火车转进岔道就变成把多数人的过错转嫁给少数人。而最后遭殃的却可能是更多的人,假设火车在紧急转换轨道时脱轨了呢?

这就好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政治中,少数人的正确“必须”让步给多数人的错误。那其实已经不是民主精神,而是民粹主义了。政府对土著权威组织和伊布拉欣阿里的投鼠忌器和放任,而最后遭殃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前途,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但是,在一人一票的投选制度下,民主又要如何撇开民粹而独善其身呢?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風裡!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四十后的迷惑

孔子说四十不惑。但是我却是四十已过,迷惑愈多。尤其常常会看到很多新闻,让我越发迷惑。就举两个例子说明之。

第一件要说的是我国华团大老对刘晓波得奖的发言。我首先就觉得迷惑,为什么我国各大华团的大老,突然间在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两个星期后,才像约定好似的,一致的都发言谴责诺贝尔委员会。连后知后觉都那么有默契,实属难得。然而我实际上真的很怀疑,他们是否知道谁是刘晓波。更甭说是否读过他的《零八宪章》。看看他们的文告,什么「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让我有错身中国大陆的迷惑。

第二件事是马六甲竟然成为先进州了。不知道那个说诺贝尔和平奖沦为世界笑柄的华团大老是否对此事也有同感?身为马六甲人,我没有成为先进州子民的喜悦,反而迷惑何谓先进州。一个朋友在FB上点醒我:上届大选前,雪兰莪也宣布为先进州,但随后就把政权交给民联了。但愿历史在马六甲重演。也许国阵的"developed state",就是 "develop" 将变成国阵的 "past tense",然后成为其他人的 "present tense"。

Sunday, October 17, 2010

一场研讨会后的感受

今天马佛青总会成功举办了《僧俗清净行》研讨会。三百五十人出席,超过了主办当局的目标,可喜可贺。尤其这场研讨会的筹备时间只有区区的一个月。从中也可以看出佛教徒对此课题的重视。

承蒙主办当局的错爱,邀我成为本研讨会的主讲人之一,和传闻法师一同讲〈僧俗互动的原则〉一题。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阅读我的讲义:《僧俗互动的原则 ——在家信众的参考》。当然现场讲的一些话是不在讲义里头的。而一些讲义里头的内容,现场也没有提出。但是讲义是印了分给大家的,真有兴趣者可以自己阅读。

一如以往,作为一个主讲人,我觉得我个人从这张研讨会获得的受益会比参加者从我这里得到的受益来得多。在准备讲义的过程之中,我就因为阅读了不少资料而获益匪浅。而活动之前和其他主讲人及主持人的讨论,以及今天和他们的交流也让我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听着其他主讲人的讲课,也让我对僧俗互动的课题有更深的理解。我始终觉得当你自己也是主讲人时,你会更专心和更细心的听其他主讲人的讲话。一来,因为你必须清楚知道其他人讲了什么,才能让你自己的讲话和整个大会契合。二来,当然也是因为作为主讲人,你对有关课题作了一些功课,所以你会更有兴趣去听其他人的看法。当然,和参加者的交流也让我受益良多。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看法,常常让我去思考之前忽略的盲点。

我在今天的研讨会很坦白的提出了一些我对僧俗互动的看法。一些观点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是比较大胆的。但是实际上,我也必须坦承我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我所有的看法都提出来。一方面,我觉得有些话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太大的争持。另一方面,虽然在研讨会上我们提到僧俗二众在实质上是平等的,但是有些话还真的不是一个在家居士想说就说的。同样的,我今天得到的启发和感受,也并不是全都可以在网志上分享的。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答案啊答案

一个问题之所以可以让人不断讨论,甚至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其中一个原因必定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更贴切的说没有标准答案或正确答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于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为了救更多的性命而杀一人的行为,可以接受吗?”在大学时期一般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是在《行为选择的道德困境》一文中,我们却发现,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场景,却有着不一样的答案。行为的结果(杀一人救更多人)不是唯一的考量,行为的过程(这个被杀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杀?)也一样重要。

如果这些问题交给佛学营或佛学班的同学去讨论,我肯定,他们还会加上行为的动机。实际上,我们常常都说,动机最重要,只要动机是正确的,就可以去做。但是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前文提到的各个场景的杀人都是对的了,因为我们的动机都正确——都是为了救更多人的性命。

我们也许可以接受杀一个准备杀更多人的人,但是不能接受杀前文场景二的那个胖子和场景三的那个小伙子,因为后两者是无辜的,而前者却是该死的!所以被杀的对象,也是一个考量点。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说杀人或任何行为是否可以被接受取决于①行为的动机、②行为的过程(手段)及③行为的结果,甚至是④行为的对象。这样的结论不正是佛教的业力观吗?。饶是如此,我相信答案啊答案,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要考量的因素还不只如此吧?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为救人而杀人,可乎?

场景一:火车疾驰,司机在驾驶室里悠闲地喝着咖啡,一抬眼,猛然看见五个人正在前方铁轨上干活,按警铃,没响,拉手刹,失灵,眼看就要撞上这五个人,突然发现不远处铁轨有个分岔,岔道上站着一个人。是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还是继续开下去,撞死五个人?如果你是火车司机,会怎样选择?

场景二:火车失控向前疾驰,警铃不响,刹车失灵,前方没有岔道,火车向铁轨上干活的五个人撞去,此刻,你正在铁轨旁,身边还站着个大胖子,把胖子推到在铁轨上,硕大的身躯可以停住这列火车,但胖子会命丧黄泉。推,还是不推,你又会怎样选择?

在大学时期,常常在不同佛学营都会有小组讨论,而“杀生”是常谈的话题。当时,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杀人是可以接受的。如军人在战场上杀敌、侩子手在刑场上行刑等。还有一个说法是说如果我们为了救更多的性命而杀人,那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比如我们知道有一个人正准备杀害多人,那么我们在他动手之前先把他杀了,这样的杀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现在想想,也许不只是可以被接受,恐怕还是受赞扬的。在很多警匪片电影里都会出现的一幕是坏人就要向好人开枪之际,枪声响起,但是倒下的却是那个坏人。相信所有的观众当时都会觉得这个救兵来得正是时候,在千钧一发之下,抢先一步将坏人干掉了。

其实,这样理论式的话题,渐渐地早就不再出现在我学佛的经历之中。(是不是因为大学毕业后,我就停止学佛了?)而这样的论点也渐渐地变成了脑后的一个记忆,从没有再去思索之。但是当我看到以上所提到的“场景”,我却不期然的想起当年的那些结论。我们对了吗?为了救人而杀人,可乎?你有答案吗?再看看这个场景:

场景三:如果你是医生,面对着五个车祸后的病人,每个病人都有一个身体器官损伤,需要立即移植,否则就会死亡,但找不到可供移植的器官。这时,隔壁病房来了个体检的健康小伙子,正躺在床上休息,为了拯救五个生命,医生能不能从这个小伙子的身上,取出需要移植的五个器官呢?

后注:以上场景为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自己的公开课“正义应该怎样做?”中,开篇设想的。资料来源及场景分析:《行为选择的道德困境

Friday, October 8, 2010

向刘晓波致敬

今天本地时间下午五点,挪威诺贝尔协会宣布刘晓波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刘晓波及妻子刘霞
可能因为我关注的好几位中国推客(推特用户)最近都极度关注刘晓波是否得诺贝尔奖,所以当第一时间通过推特得知消息,连我这个局外人也觉得激动。

然而这虽是个激动的消息,却不是一个欢乐的消息,而实际上该是一个让人想哭的消息。所以中国的网民、推客、博客等其实都想放声一哭,正如一个中国博客在标题〈热泪盈眶!〉的博文所说的:「诸位兄弟,今晚,我们面朝锦州,隔空干一杯。不是为了荣耀,而是为了苦难。为了那个蒙难的义人,他得到了世界的赞许,却得不到自由。」(注:刘晓波目前正被囚于锦州的监狱)

这个奖对于刘晓波却很可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的,但是对于许许多多追求民主、自由、人权的中国公民,乃至于其他国家面临同样苦难的人们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的。一位中国推客在今天较早时说的好:「今天在推特,在BBS,在现实,太多太多的人在期待。他们不是希罕晓波获奖,他们是在守护一个希望,他们期待世界尊重一个为争取自由付出如此代价的人,如此的民族。他们期待在争取自由的险途中,背后是使勇者前行的呐喊声,而不是冷枪和暗箭。」

其实,我真是个局外人吗?之前提到的「其他国家」也可以包括马来西亚吧?看看让刘晓波入狱十一年的〈零八宪章〉,你会发现他的基本主张放在马来西亚一样贴切。随手拈来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就有:
2. 分权制衡:构建分权制衡的现代政府,保证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4. 司法独立:司法应超越党派、不受任何干预,实行司法独立,保障司法公正。
10. 集会自由:和平集会、游行、示威和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应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非法干预与违宪限制。
12. 宗教自由:保障宗教自由与信仰自由,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信仰活动不受政府干预。

我当不成刘晓波,只能相隔千里的向他致敬!

Wednesday, October 6, 2010

博客改造完结篇

渐渐的,我对改造博客这个“另类电脑游戏”开始不再那么感兴趣了。乘我还有一点余兴,觉得应该把我已经做了的改造做个记录,免得以后连我自己改了什么都不知道。之前的几篇有关博客改造的文章也已经写了一些。剩下的就是对 "BlogArchive" (我称之为“博客文库”)和文章日期的改动了。

展开当月文章标题的“博客文库”
Blogger 的 BlogArchive 的标准设定 "Hierarchy" 是展开当月的文章标题,而隐藏其他月份的标题(见右图)。由于我已经有了上头的“最新文章”,如果再在 BlogArchive 展开当月的文章标题,就会感觉重复。但是如果换成 "Flat List" 或 "Dropdown Menu",其效果却又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觉得最好是隐藏所有标题,但保留它的展开功能。我在网上搜索到了一个好方法。以下是改造后的“博客文库”:
隐藏所有标题的“博客文库”
关于日期,相信 Blogger 是以日记模式来设定它的标准设置,所以它是以日期来分组的。既是说如果你在同一天发表了一篇以上的文章,那么只有最后发表的文章显示日期,其他较早发表都没有显示日期,因为它把在同一天发表的文章都归纳在该日期之下。我不喜欢这样的设定,于是我在网上搜寻在每一篇文章都宣示日期的方法。结果我发现了两个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二看来比较普遍,但我觉得方法一比较好,尤其如果你用的是中文日期。

由于 Blogger 以日期来归纳文章,因此很自然把日期放在文章标题的上头,就像日记的编排。但是我觉得我的博客的重点应是文章标题,而不是日期。所以我就用了这个在网上看到的方式把日期挪到标题的下面。

虽说是完结篇,但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又会手痒,或又发现什么新玩意。

Sunday, October 3, 2010

马路上的特别遭遇

前几天出席了一场特别的晚宴,结果却在回程的路上有一宗特别的遭遇。

在晚宴结束后,我一个人开着车回家。之前赴宴时还大塞车的马路,当时却冷清了。突然汽车的后头响起一阵摩多的喇叭声,后来那摩多就来到我汽车旁边。只见上头坐着两个印度人,前面那个年纪较大的不断地用手指我的车,我开始还想难道我的车子有什么问题吗?后来见他其实是不断地指指我的车,再指指他的摩多,然后再指指马路边,似乎示意我停到路边去。我当时便觉得事有蹊跷。

但是我当时却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把车速放慢,使得该摩多有机会走到我车子的前头,结果我的车速和去路就受控制了,而让对方有机会逼我去路边。那条路有三条车道,我当时走在中间的车道。当我被逼就要驶入左边的车道时,突然从后方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一辆汽车飞快的从左车道越过我。结果我无法驶入左车道,而那辆摩多也在我车前停了下来。于是我只得把车停在马路中央。这时突然有很多喇叭声响起,然后有很多车从左右越过我。这时我才惊觉原来之前路上只有我一辆车。

接着那位印度大佬就走到我的窗边。我把车窗调下少许,便听到他用马来话大声的嚷嚷,说我刚才撞了他。我当时就想到看过很多有关这类坑人把戏的电邮。再说怎么可能我撞了摩多我会懵然不知呢?而且如果他真的被我撞倒了,他一定需要一些时间来平定自己,不可能可以马上追上来理论。所以,我用和他一样的大声量回答他:“Kau bohong!(你骗人!)”他说你下来看看你的车就知道,还用手指了我的车的后面左边。但是我连眼角也不去扫他指的方向,反而却是盯着他看,大声的对他重复说: “Jangan bohong!(你不要骗人!)”

突然他却一拐一拐的走开了,往路边走去。我感觉他之前走到我窗边时动作是很敏捷的,甚至好像是从摩多上跳下来的。他的同伴也把停在我车子前面的摩多往路边推去。我不知道他当时是发现吓我不着放弃了,还是他以为我会跟着他到路边去继续理论。但是,当他的摩多一推开,我便马上踩油门离开现场。

很快的我便拐上了另一条路。看他们没有再追上来,我舒了一口气,心里对自己说,怎么这样的事也会让我遇上?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快速正念

在一行禅师和其僧团离开马来西亚到印尼继续教导禅修的前一晚,我们和梅村的一些法师们有一个欢送会。相对于两个星期前的陌生和拘束,当晚我们却好像多年老友一样的交谈甚欢。

我们几乎无所不谈。然后就不知道怎么样谈到了打乒乓。原来筹委和师父们都有不少是爱打乒乓球的。然后法融法师 (Bro. Phap Dung) 说了一句: "Playing ping pong is practising quick mindfulness." 师父应该是随意的这句话,却像乒乓球一样的撞击了我的心。

"Quick Mindfulness" 对我而言是个新鲜的词,也不知道该怎么把它译成中文。「谷歌翻译」把它译为「快速正念」,似乎也很贴切。一直以来,在我的认知当中, "Mindfulness" 或「正念」几乎都是和慢动作相关。记得以前参加内观禅修时,我们为了观照每一个细微动作,而把动作放慢得几乎有点像机器人。而一些禅修中虽然也有快跑的行禅,但是当时似乎没听过有提到 "Quick Mindfulness" 或「快速正念」这样的词。

所以内观禅修时的行禅是动作很缓慢的,但是一行禅师的行禅,却要我们以一般的速度来进行。而法融法师形容打乒乓为 "Quick Mindfulness" 更是让我有另一番体会。是的,打乒乓时,乒乓球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球员绝对必须保持正念,正确的觉知乒乓球的所在,才能很好的接球。实际上,除了觉知球的位置,还得觉知球的速度、方向、是上旋或下旋、乃至于对手的位置都得了了分明,才能很好的把球回击。这些本就是正念,但是我之前却从来不曾这么想过。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佛教赞同死刑?

这么巧,刚从菩提工作坊分享了佛教对死刑的看法回来,就在Email和Facebook上看到有关对星雲法師的赞同死刑論〈造因不受果報不合天理〉一文的讨论。我曾在这里分享过佛教对死刑的看法。也将在下一期《慈悲》有一篇谈佛教对死刑看法的文章。但是在这里却想向大家推荐台湾溫金柯的文章:〈評星雲法師的死刑論「造因不受果報不合天理」〉。

在菩提时,我们开玩笑的提起说忘了问一行禅师对死刑的看法。据说一行禅师的答问很精彩,可惜这一次法师碍于时间有限而取消问答时段。所以就算想问也没机会。但是刚才上网搜了一下,原来一行禅师已经针对死刑一问作了回答。觉得他说得很好,特节录如下。此外,达赖喇嘛也一样反对死刑

Questions and Answers by Thich Nhat Hanh:
Capital Punishment

Q: Thay, what are your views on capital punishment? Suppose someone has killed ten children. Why should he be allowed to live on?

A: Ten people are dead; now you want another one, you want eleven. A person who has killed ten children is a sick person. Of course we want to lock him up to prevent him killing more, but that is a sick person, and we have to find ways to help that person. Killing him does not help him, and does not help us. There are others like him in society, and looking at him deeply we know tha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our society; our society has created people like that. Therefore, looking at him, we can see in the light of interbeing the other elements that have produced him. That is how your understanding arises in yourself, and then you see that that person is there for you to help, and not to punish. Of course you have to lock him up for the safety of other children, but locking him up is not the only thing you can do. We can do other things to help him. Punishing is not the only thing, we can do much better.

阅读全文

Tuesday, September 21, 2010

这是个快乐的时刻

你若问我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有什么特色,我会说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一行禅师喜欢使用愉悦的字眼,如快乐、祥和、喜悦、美丽等等。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的主题就正是“This is a happy moment - 这是个快乐的时刻”,五天静修营的主题为“The Walk of Peace and Joy”。在整个静修营期间,禅师及梅村的僧众们也是一直强调祥和喜悦。我相信最能让大家感觉到详和喜悦的,应该是梅村的歌。

这些歌也是静修营的另一个特色。这些歌曲都很简单,但是唱着唱着,你真会从内心中升起喜悦之情。在活动和活动之间的空挡,就会有法师和大家分享这些喜悦的歌曲。可惜的是,这些空挡,也是筹委争取时间进行讨论或处理一些事情的时间,同时也还是父母送孩子到孩童活动地点的时间,所以我倒是错过了很多唱歌的机会。正式学唱的好像只有三首。一首是在小组讨论上学的: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 一首是在孩童活动和孩子一起学的 "Breathing In Breathing Out", 以及一首和大家一起学的 "The Mind Can Go in a Thousand of Direction"。

另一个大家都很喜欢的特色活动肯定是真空法师 (Sis Chang Kong) 带领的“大休息 - Total Relaxation”。在 Sis Chang Kong 的美妙歌声中,很多人(也包括我吧?)都在这时段鼾声四起。

而一行禅师的开示也有一个特色,就是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他在白板上写的却主要是中文字。对懂中文的人来说,这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师父的开示,尤其是不少时候师父是只写中文字而已。一行禅师开示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说深奥的佛理。师父也喜欢引用花、水、云、树、山等自然景物来做譬喻。我也很欢喜地在最好一天的开示中听到师父谈到浪和水的譬喻。这个譬喻我之前在禅师的书中读过,也还在这里分享过呢!

我相信这个静修营对大多数参加者而言,是个愉悦的体验。对于筹委而言,我们的愉悦可能稍微被一些不愉快事件冲淡了一些,而这些不愉快事件不足与外人道。当然,整体而言,我希望所有的筹委还是愉悦的。就像我在静修营结束前上台向师父和僧团致谢时,所说的第一句话: "This is indeed a happy moment"。

Monday, September 20, 2010

法的体会

出席了一行禅师的五天静修营,由于身兼筹委,同时也带了两个孩子参加,所以无法全程参与,但是还是获益良多。

之前就有朋友告知,若和本地一般的静修营比较,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是很轻松的。结果的确如此,从活动安排来看,这个静修营其实比我们一般的佛学营还要来得轻松。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为了迎合对佛法认识不深的欧洲人而设计的课程。但是,这样的静修营却也同样吸引不少许多本地初学佛者。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这五天的静修营其实是初级课程,在法国梅村还有为期一个月和三个月的静修课程。只是,不论时间空间,这对我都像是遥不可及。

无论如何,我想新修有新修的收获,老参也会有老参的体悟。所以我相信对于许多学佛多年的参加者而言,他们应该也从一行禅师的开示中得益匪浅。在小组讨论之中,就有老参表示早上和一行禅师的行禅让他们有很强的感受。

一行禅师的开示,是整个静修营中最吸引我的部分,也是我最不想错过的部分。但是由于有时必须陪同孩子出席孩子们的活动,还是错过了一些。不过可以告慰的是,还可以通过观看光碟来弥补。一行禅师是用英语开示,这在马来西亚有些新鲜,因为在马来西亚一般上北传佛教都用华语讲授,而英语讲授的一般都是南传佛教或藏转佛教。那种感觉就像你从同一个窗户看一片风景看了很多年,突然间有机会从另一个窗户以不同的角度来看这片风景。

当然那不完全是因为语言的不同,主要的可能还是师父的讲解是那么的深入浅出,那么的生活化。他让我们觉得,佛法不管听起来多么深奥都是切实可行的。同样是讲四圣谛八正道,我当时听着,感受和领悟却特别深刻。我在听着听着的时候,不禁在心里赞叹: "He is really a great Dharma teacher." 也突然间对“法师”一词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原来“法师”不只是一个称号;“法师”者,即 "Dharma Teacher"。

当然,有很多收获是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就像师父的开示,对我而言其实也并不陌生,我们实际上也可以从师父的著作和光碟中获得,但是,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情境中,却可以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和领悟。我想,我所获得不只是法的领悟,还包括了身历其境的法的体会。此外,能让两个孩子也接受法的熏陶无疑也是另一个重要收获。

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一行禅师的莅临

2010年9月13日中午,我们在机场切切等待一行禅师。
师父是从新加坡乘坐廉价航空到来。
一行禅师一行人终于出现了。这是师父第一次踏足马来西亚。
我们终于等到一行禅师了。
若拙向师父合掌的样子好乖巧。

更多照片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亲近大师

我和一行禅师摄于欢迎宴。
是的,这里的大师指的正是一行禅师。四年前在曼谷现场听了一场禅师的弘法,我以为那将是我和禅师最近距离接触了,没想到,今天竟然有机会和禅师同桌吃饭!特别是我之前就一直听说禅师都是独自用餐的。

一行禅师是当世我最崇敬的法师之一。在我担任马佛青总会长的时候,马佛青便开始写信邀请禅师来马来西亚。经过多年的盼望和一年多的筹备,我们终于在今天到机场迎接了一行禅师的到来!八十五岁高龄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之前听说他身体不适,但是今天看来还挺有精神的。

禅师和所有梅村法师今天的顺利入境,让我心中的一块大石放下了。一向来办有国外法师参与的大型活动,我最担心的就是法师们的入境,更何况这次入境的法师有七十二位之多。当然这也得感激我国旅游部的协助。

现年七十二岁的真空法師为大家唱歌。
在机场,没有大阵仗的接机。禅师从入境大厅出来后,便径直走到等着他的车子坐上离开了。由于之前因为禅师身体不适而取消了所有他在星期二的活动,所以我原本以为要到星期三禅修正式开始时才会再见到禅师的。没想到禅师竟然出席了今晚为梅村法师而设的欢迎宴。说是欢迎宴,其实也是简单的一顿晚饭。

很早我们便被告知一行禅师不出席欢迎宴之类的活动,所以我们也是没期待禅师会出席今晚的欢迎宴的。因此,当一行禅师出现在餐厅门口时,对我们是绝对意外的惊喜。坦白说,出于对大师的崇敬,一开始我是很拘束的。但是却发现一行禅师其实很随和,也很平易近人。同时也发现所有梅村的师父们都很随和,也很“可爱”,很对我们这些马来西亚信徒的“口味”。所以,很快的,我们这些马来西亚的在家信徒便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梅村法师们“打成一片”了。

此外,也在这顿饭中,有幸听到一行禅师的首席弟子,现年七十二岁的真空法師 (Sister Chan Khong) 唱歌。她唱了一首越南歌和一首英语歌。真的是太动听了。单单听她的歌声,绝不会想到她竟是七十二岁高龄。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汇集海潮让普照寺普照

普照寺是很多马佛青前辈心头的痛。在我进入马佛青领导层时,悲情已经沉淀了。但是要完成普照寺的心愿却一代一代坚定的传了下来。在我担任总会长时,终于让我们盼着了普照寺复工的消息。但是完成了各类程序,普照寺真正复工时,我已经卸下总会长职了。没想到的是,我现在竟然成了普照寺管理委员会的主席,肩负起完成普照寺落成的最后阶段工作。

目前我们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筹募建筑经费。所幸的是,有很多马佛青的老朋友和新朋友都自动自发的挺身协助。他们设计了一个网上献灯的网站。也即将举办一场:

海潮汇 - 慧灯普照》佛曲演出
9/10/2010 晚上7.30 在民政大厦宏愿堂
是一场别开生面的300人佛曲大合唱
有兴趣者敬请联络马佛青总会03-78049157

《海潮汇》筹委会也书面访问了我。我不知道最后整理出来的版本会是怎样的,以下是我的书面回复,让大家先睹为快。

您对「普照寺」17年来停建乃至去年才获重建的事件,给于您什么启示?
普照寺停建十七年,虽然马佛青不曾放弃,但是间中也曾出现妥协的建议,包括把普照寺搬迁至其他地方兴建、停止争取并在施工一半的工地上竖立牌匾说明普照寺被逼停工事由、甚至有者建议把它拆卸。如今终获批准复工,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只有坚持不放弃,就始终存在着机会,因为如果当年我们半途放弃了,那么普照寺就永远没有复工的机会了。另一方面,这事件也让我明了,宗教平等在这片国土上,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请谈谈您对「普照寺」未来的愿景以及发展计划。
普照寺原本的发展计划是很庞大的。但是,现在看来最实际的做法还是只完成现有的这栋建筑物。马佛青向来的意愿是把这建筑发展为一座佛教青年的训练中心。而「训练」在佛教而言,涵盖面很广。譬如,一行禅师就把五戒的修习称为「正念训练」。所以这个「训练中心」除了进行世俗的训练,如领袖、组织管理的培训等,还包括了宗教上的「训练」,如禅修等。因此,我寄望普照寺这个「马佛青训练中心」,往后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佛教训练中心。

请谈谈您对“海潮汇”的佛曲弘法会的期望。
《海潮汇》的发起,本身已足于反映了全国佛教徒对普照寺的关注,也反映了大家对佛教在马来西亚发展的关注,甚至可说是体现了马来西亚佛教徒对爱教护法的身体力行。然而,单凭《海潮汇》仍然不足应付普照寺的建筑费用。普照寺要如期建竣,还需要得到全国佛教组织和护法大德,乃至于每一个佛教徒的鼎力支持。所以,我希望《海潮汇》可以感动和感召更多人参与支持普照寺的建设。更希望《海潮汇》能让现有的支持者发起更大的愿心和愿力来继续和马佛青及普照寺管理委员会风雨同路,直到普照寺完工!
愿海潮汇汇集海潮般的支持力量,让普照寺普照世间!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有多少人看我的博客

记得相当久之前,一个朋友介绍了她的一个朋友的博客,却要我们静悄悄的去看,不要让对方知道,因为他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博客。我当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上网写博客不就是为了让人看的吗?无论如何,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写博客还是为了和大家分享的,甚至我们会想“究竟有没有人看我的博客”,或者“有多少人在看我的博客?”

有很多方式可以知道是否有人看你的博客。读者的留言或评论是其一。但是就像一个朋友提到的,多数人都是不留言的。所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网页计数器。网上有很多免费的网页计数器。我的博客也装了一个。我用的是statcounter。这是我一开始就使用至今的,不曾更换,因为觉得它很好用,而且虽然免费却有很多功能(当然付费的话,功能更多)。它不但提供基本的访客人数和点击次数,也提供访客所在的城市。另外它还提供访客所使用的浏览器统计。我就因此知道在我的访客中 60% 使用 Firefox, 30% 使用 I.E., 8% 使用 Google Chrome 及 2% 使用其他(如 Safari 等)及不详浏览器。这让我较放心的使用一些 I.E. 不支援的 HTML 或 CSS 代码。

另外,Blogger本身也在上两个月推出了它自身的计数器,无需另外安装 。提供的资料也很多。〈详情

但是,计数器有时也有不足的地方。特别是有些人是通过一些供稿器(RSS Feeder,如 Google Reader, Bloglines)来阅读你的博客。他们不需要到你的博客就能读你的博文。所以他们的阅读,网页计数器就统计不到了。而这些人却一般是比较“忠实和长期”的读者。要知道有多少这样的“长期读者”,那就得使用 Feedburner 。和 Blogger 一样, Feedburner 也被 Google 买下了。所以 Blogger 用户可以直接用 Google 账号登入,无需另外注册。 Feedburner 的使用方法简单,跟着网页上的指示就可以了。Blogger 的用户可以先看看这个介绍: "How do I create a Blogger Feed?"。

而 Feedburner 的好处还不止这个。我页头下的“最新文章”小工具也是应用 Feedburner 的功能来制作的。

Friday, September 3, 2010

太阳会自己升起

在报章上读到梁文道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到几年前他去听了一行禅师的弘法。“一行禅师说的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曾听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简单的道理通过一行禅师说出来,却带来那么大的摄受力。那情况就等于有人告诉你,太阳从东边升起,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今天一行禅师很认真地跟你讲,你会有恍然大悟的反应。”

这样的经验我也有。大概十年前,我出席了一场 Ajahn Brahmavamso 的弘法会。他里头的一段话我至今难忘。我忘了他当时说的是他自己的经历还是以第三人称说的故事。我且用第二人称来叙述:
你坐在巴黎街头的咖啡座喝咖啡。你就只是静静的坐着、观察着。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但是如果你坐得足够久的话,你会发现天色会渐渐暗下来,行人会渐渐少去。然后太阳落下了,天色完全暗了。最后连行人也没有了。而你就只是静静的坐着、观察着。你没有做些什么,太阳会自己落下,天色会自己变暗。

其实,经典里也有一则类似的记载:
有一天,佛陀和他的弟子走得累了,在离河边不远的地方坐下休息。佛陀觉得渴了,便叫弟子阿难去河里取水。刚巧有一辆车子越过那条河,河水被弄得很污浊,本来沉淀的泥土都翻上来了。阿难只好回去回复佛陀:“水脏了,不能喝。”一会,佛陀又叫阿难去取水。但是水还是污浊的。又过了一会,佛陀再叫阿难去取水。阿难不想再白走一趟,便问佛陀他怎样可以把河水变得清澈。佛陀对他说:“你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等在那里就行了。否则你会使河水变得更污浊。”当阿难第三次返回河边时,流动的河水已经带走了枯叶,水里的泥沙也渐渐沉淀了下去。只一会儿功夫,整条小河便变得清澈了。阿难欢喜地取了水给佛陀喝。

是的,河水会自己变得清澈,太阳会自己升起,然后自己落下,我们要做的就只是给它们足够的时间。我们的心猿意马也一样需要一些时间。而这个九月,我将有机会在一行禅师的指导下,给自己那颗浮躁的心一些时间。你呢?

Monday, August 30, 2010

一个和尚的爱情故事?

日前在推特上看到这样一则留言: “他是唐三藏的高徒。一天他正在茅屋中读经,高阳公主走了进来,两人相爱了,不久公主替他生了两个儿子。但公主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下令将他腰斩。当他伏卧于铡刀之下,发现刀刃上有一只小蚂蚁,他怜爱的将蚂蚁拈起,放到一边,然后死去。他叫辨机,演绎了一个和尚的爱情。”

一个和尚(而且还是大师级的和尚)和公主的爱情的确吸引了我。于是上网搜索,才发现这竟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原来大陆有一部叫《大唐情史》的电视剧,讲的就是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爱情故事。如果你以为这是编剧杜撰的故事,那你就错了。实际上关于高阳公主与辨机偷情之事,继而被李世民所杀,史书也有记载。基于电视剧的广大影响力,很可能今后人们将只知道《大唐情史》的辩机和尚,再也不知道那个为玄奘大师笔录《大唐西域记》的沙门辩机了。不过,有一点很有趣的是,网上的评论几乎都一面倒的同情辩机,甚至不少还赞辩机为“性情男子”。

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故事是这样的: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李世民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但是高大雄壮的房遗爱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会了。婚姻不美满的高阳公主,唯一的消遣就是纵马郊外游山玩水。就在一次出猎的途中,豆蔻年华娇美任性的高阳公主遇到了文雅俊秀的辩机和尚。史书这么记载:“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

但是沙门辩机真的和高阳公主有染吗?虽然史书《新唐书》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言之凿凿,但是不少研究者还是存疑。特别是在较早成书的《旧唐书》中根本没有提及此事。辩机和高阳的事迹是在百年之后宋朝编纂的国史《新唐书》中由欧阳修等史学家提出的。于是从宋朝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但是因为没有更为详实的史料佐证,所以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但仍不足以推翻《新唐书》的论述。

以下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研究者提出的六个疑点。我觉得这些疑点合理,也倾向于相信沙门辩机和高阳公主没有男女关系。但我终究不是学者,所以若是错误引述,还请行家指正。

第一:高阳公主和辨机相遇相恋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比如高阳公主和辨机在浮屠庐主之封地相遇。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研究者认为唐代高僧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还能不被立刻发现不符合常理。即使辨机是玄奘的高徒是大德也不可能无视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

第二:高阳公主的年龄和辨机相遇时差异较大,高阳公主十几岁而辨机很可能已经三十几岁了。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的恶行如果肆无忌惮,那么作为姐妹的韩王妃,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

第三:《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因为此事失宠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当时已经贞观二十二年五六月,而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驾崩。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唐太宗对高阳公主还是比较正常的,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后期一直是在宫中治病,因此作为儿媳妇的高阳公主跟随进宫从而见到唐太宗的机会较大,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失宠,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和她心平气和的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如何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呢。

第四:作为宋朝太宗时期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史料也未提及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又曰:房玄龄之子遗爱,尚高阳公主。玄龄病,上表谏征辽。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又曰: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初,主有宠於太宗,遗爱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水徽中,诬告遗直无礼於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第五:整段史料逻辑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更类野史笔记小说。例如:“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如果这段史料可信的话,那么应当是在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逝世后发生,那时候唐太宗也身患重病。在短短一年之内唐太宗还能:“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那么看来唐太宗最后一年的经历还是很丰富的,不仅要安排后事还要处理高阳公主的风月案。诸如此类逻辑混乱在《新唐书》中比比皆是,不得不令人生疑。而房遗爱在后期的官职已经坐到太府卿,掌金帛财帑的官职会无缘无故去窥伺房遗直的房产举动令人生疑。

第六:对高僧辨机研究较深的学者们认为,辨机一直受到佛学家的尊敬,只是其死因扑朔迷离,不太可能和高阳公主有不伦之恋。又《瑜伽师地论后序》云:三藏法师玄奘,敬执梵文译为唐语。……弘福寺沙门玄谟,证梵语大总持寺沙门玄应,正字……《摄决择分》,凡三十卷,大总持寺沙门辩机,受旨证文……臣许敬宗,奉诏监阅……僧徒并戒行圆深,道业贞固。这是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写的后序,是呈给唐太宗看的。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现在和以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另外再加个宝枕的话,许敬宗绝对会知道,就不会在这个给太宗看的序文里详细提到辩机法师。也不会那么肯定的说,译场的僧团清净。就自然会找一些圆滑的词语,相信这个对许敬宗来讲不是难事。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集体非理性

在毛泽东统治时期,中国曾经历了一个举国陷入疯狂的非理性时代。我在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时,常会掩卷叹息,也难以想象人竟然可以如此的不理性,而且是集体的不理性。但是,万万没想到,我现在却看到马来西亚也似乎正在进入一个集体非理性时代。

首先是看到反贪污委员会的律师阿都拉萨,竟然可以在法庭上问提供专业意见的法医是否有从高楼跳下的经验。如果有机会我也好想问他是否有扼死自己的经验。当然这是阿都拉萨的个人秀,不算集体非理性,但是却像是为接着的一系列集体非理性掀开了序幕。

这些接着发生的集体非理性,也让阿都拉萨的个人秀变成小儿科。 “槟城回教堂周五祈祷以林冠英取代国家元首的名字” 的传闻就肯定更匪夷所思。相信任何可以理性思考的人应该都会对这样的传闻嗤之以鼻。但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巫统竟然如获至宝的炒作该课题,就连首相也说要严正看待。

而另一个集体非理性的例子就是努鲁依莎在印尼指大马首艘潜水艇不能潜水,竟然被国防部长指责为叛国行为。而且还得到众多人士的响应。总警长也说警方已经着手从多个角度调查,包括泄露机密。泄露机密?到 Google 输入 “马来西亚潜水艇不能潜水”,你可以得到654,000个搜寻结果,内容来自世界各地,而且这还只是用中文搜寻。

而发表非理性言论者中,最其心可诛的恐怕非马哈迪莫属。这个在位最久的前首相,为了继续获得众人的注意或为了证明他比真正的马来人更马来人,近来不断非常不理性的玩弄极端种族主义。他最新的非理性言论是他日前指支持绩效制者是种族主义者。相信他的言论必定有市场,不然他何必说,而且说了纳吉也不敢回嘴。看来这还是一个为了政治正确而不敢理性的时代。

Tuesday, August 24, 2010

沉默以对慕迪改教上诉案

上诉庭三司在上星期五对已故登山英雄慕迪改教的上诉案,判决回教法庭才有法定权来决定任何涉及回教的改教或退教事宜,民事法庭没有司法权鉴定一人是否是回教徒。上诉庭也裁决,任何一方若对回教信仰有所争论,应到回教法庭寻求补偿。

我觉得这样的判决不可理喻。要回教法庭去审判一个人是不是回教徒,先不说它能否公正,把一个回教徒身份受质疑的人交到回教法庭去,就已经未审先判了。因为慕迪案中,他的家人认为他从来就不是回教徒,如果到回教法庭去,也就是等于承认慕迪已经是回教徒,再争取把他改回为非回教徒。所以上诉庭的宣判就等于间接的把慕迪判为回教徒了。而且要慕迪的非回教徒家人到回教法庭去上诉,对他们也太不公平了。

其实认为对回教信仰有所争论,应到回教法庭寻求补偿,就像把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对白礁岛的主权争执,交由新加坡法庭来审理一样的说不通。因为就算回教法庭真的公正,但是如果它宣判慕迪是回教徒,人民尤其是非回教徒也不会认为它公正。

上诉庭这项判决肯定是影响深远的判决。但是奇怪的是,国人对此事的反应却是出奇的沉默。我目前只看到马华公会副总会长颜炳寿对此判决深表遗憾。他指出 “以我对判例的了解和我国司法制度的发展,从以前到现在,这本来就是民事法庭的权限范围。上诉庭就此事的判决,等于民事法庭法官自我放弃判决权限。” 他表示,类似判决会给未来的司法制度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非回教徒;人民也将会对国家的司法制度失去信心,特别是宗教自由的权力。

国人沉默以对慕迪改教上诉案,是不是因为对此类事件已经心灰,觉得讲什么都是多余了呢?还是最近有太多更耸动的话题把他们的视线挪开了呢?又或许,大家都被消音了?

Sunday, August 22, 2010

打压媒体的恶势力

988电台 “早点说马” 事件经过三天的发展,人们开始可以看清多一些事实了。

据报道,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否认指示 988 电台或其母公司 Star Rfm 进行任何的人事更动。并表示接获投诉而做出调查是相当平常的做法,所以该委员会对 988 和 Star Rfm 在调查展开之前即腰斩节目和强制节目主持人甚至电台高层停职感到惊讶。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的一番话给了我们这些市井小民很多想象空间:是不是 988 的上头,或这些上头的上头,利用这个机会铲除一些眼中钉呢?或者不是利用这个机会,而是制造了一个机会。或者所谓的听众投诉,也是整部戏的其中一段剧情?

另一方面,之前高调维护读者知情权的主流媒体,这回却可能认为读者对这件事只有一半的知情权。所以报道的重点是马华上头和 Star Rfm 上头的澄清。而他们所以需要澄清的事件本身读者没有必要知道得太多。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读者,我无权做些什么,只能决定冷待或杯葛这些主流媒体一段时间。有人认为冷待或杯葛报章就是打压媒体。看来我也变成了打压媒体的恶势力。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爱国爱党爱组织

八月了。在马来西亚,八月是爱国月。但是什么是爱国呢?有些人认为挂国旗就是爱国,不挂国旗就是不爱国。有些人认为爱国可以强制,所以不爱国的商家就得列入黑名单。

也有人认为爱国就是不能说国家不好。说国家不好就是不爱国。但是也有人用恰恰相反的另一种方式爱国。他们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所以他们常常在文章中或谈话中指出这个国家不好之处。认同他们的人也很多,包括我。

如果把国换成党呢?邓章钦在这方面有很独到的见解。他在针对纪委会主席陈国伟指他爱党就应主动联络纪委会时,回应道 “他很爱提一个很多人讨厌的说法,那就是 ‘我从来没有讲过我爱党’。他表示,本身所追随、相信和奋斗的,是一个理念,而不是那个党,因为政党只是实现理念的一个工具。” 认同他这句话的人相信也很多,也包括我。

再把党换成组织呢?我没有邓章钦那样独到的见解。但我认为爱一个组织不表示总得处处维护它及不能对它做出非议。当然这不是说爱组织就必须对它做出非议。如果你那么想,我也只好像邓章钦一样说: “when you jump into conclusion, don't complain when truth does not fit into your fiction.”

Thursday, August 19, 2010

我也说玛

我是在很后期才知道“早点说马”节目的。当时的主持人就已经是秋月、迦玛和朝吉。我无意中发现这个节目后,便被它的大胆言论吸引。从此它便是我每天上班途中听的节目。但是渐渐的我开始觉得这个节目的主持人,特别是迦玛的言论草率、偏颇、欠缺说服力,甚至有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之嫌。没有多久,我便回去收听我之前的英语电台了。所以,我错过了今早据说秋月很煽情的节目。

无论如何,就像一句名言所说的“我不赞同你的言论,但我誓死维护你发表言论的权利”那样,我虽然不喜欢迦玛的节目和言论,但是我反对任何权力机构以迦玛触犯种族言论禁忌为由,禁止他继续主持节目的禁令。这是赤裸裸的以行政权打压媒体。

但是,迦玛被令请假一事,竟然迅速在数小时内在网上发酵并引起那么大的关注。(甚至就连马佛青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针对这项和宗教无关的议题发表文告,结果独立新闻在线在其报道中以“马佛青自我突破,继就时事课题发表意见”为开头。)这现象本身可能也值得人们深思。特别据说这个节目的前主持许国伟,也是被政治干预撤换的,但是当时却没有掀起任何涟漪。我也是到今天迦玛被令请假一事后才得知此事。

我当然认同这些反应的重点:“反对政治力量打压媒体”,但是我也关心这些反应究竟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还是情绪的宣泄?究竟是出于对议题的回应,还是对迦玛个人的喜爱?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弱智的锦衣卫

《锦衣卫》是年初的贺岁片。但是我却在日前才看了这部戏。不说你也知道那是因为这是一部被“钦”点的电影,想看看到底真凶长什么样子。看了这部戏后,我才觉得被邓章钦耍了。不知道陈国伟看了吗?是不是更觉得被耍了?

其实我也被这部戏耍了。奇怪为什么那么多影评人给它那么高的评价。后来到豆瓣网页做我的电影记录时,顺带看了其他人的评论,才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认为这是一部烂片。看来影评人的话不能再信了。(也在豆瓣我的电影记录中发现,我上一次看电影竟是在五月。原来那么久没有看戏了。)

这是一部内容空洞、剧情随意、欠缺说服力的电影。青龙把自己托给镖局却为什么又展示锦衣卫金牌自爆身份?后来他把锦衣卫金牌上的字用指力抹去,就以为人们认不出了吗?锦衣卫那么弱智的吗?为什么判官会由大盗变成盗亦有道?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代乔花(赵薇)受死?天鹰帮为什么会突然知道那些国家和军事机密?为什么脱脱脱下的衣服被烧了,她就赢不了了?脱脱临死的表情为什么像是殉情?套用豆瓣上的一句影评“文戏看得人想笑,武戏看得人想哭”。看甄子丹操弄他的那盒武器,我还想到Batman。

这电影的角色都刻画的模糊、刻板。脱脱等角色就像是杀人机器。选角也是一大败笔。男女主角甄子丹和赵薇都一样演技欠奉。老姑娘赵薇还演纯情少女。公子哥儿般的吴尊竟是大漠上的大盗。反而一些老戏骨的表现还不错,如午马、罗家英等,最意外的是看到陈观泰。

Saturday, August 14, 2010

慈悲的意义

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了他引用拉惹博特拉(RPK)的一段博文。觉得很有意思,节录如下:

比方说,你听说过许多有关地方议会的工人使用最残暴和不人道的态度杀野狗的恐怖故事,大部分马来人把狗视为『污秽』(najis),因此,他们可以面不改色的把一只狗杵死,或把绳套套在它的颈项实用摩托车在路上拖曳直到把它拖死。然而,他们很显然的忘了以下经文中的一则故事:

有一天,先知默罕默德和他的同伴们在一段旅程中,他们见到一名妓女手掌呈杯状,让一只饥渴的狗喝水。接着,穆圣评说,这名女子将会上天堂。

当时,穆圣的同伴们当然觉得很困惑,这女子是一名妓女,还让她的手盛水给『污秽』的狗子喝,这里有两项过咎,她怎能成为天堂上的候选人呢?

穆圣(和伊斯兰教)试图作出的论点是:尽管那名女子是一名妓女(而因此她是罪恶和不道德的人),同时尽管她允许一只『污秽』的狗舔她的手,她已经呈现了她对饥渴的动物的慈心,而一名有慈心的人是一名应该上天堂的人。

是的,慈悲应是所有宗教共有的教义。佛教正是一个极度重视慈悲的宗教。从以上妓女对狗的慈悯的叙述当中,我不禁想到两个佛教朋友的慈悲行径:他们一个在做着收养被人遗弃的猫,另一个在做着挽救野狗免被执法人员人道或不人道的毁灭。都是一般人认为有点傻的事情。我没有参与他们,但是我赞叹他们的付出。我认为那比许多的放生活动更能突显佛教慈悲的意义。

Tuesday, August 10, 2010

种族主义是毒箭

本文为《普门》杂志特约供稿

一个小小的土著权威组织和其主席依布拉欣阿里,因为说了一些种族主义的话,竟然在我国掀起千层浪。这明显的告诉我们,虽然独立了五十三年,我国的种族关系依然脆弱,各族之间的猜疑依然很重。与此同时,这事也能让身为佛弟子的我们更深刻领会佛陀要我们慎防贪嗔痴慢疑的训诫。

佛弟子应该都熟悉成佛前的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和魔王波旬的战役。在这场反映悉达多当时内心的战斗的战役中,悉达多最终战胜了魔王。但是魔王仍然潜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他随时对我们发射各种毒箭。这些毒箭正是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慢疑。

种族主义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认为自己所属的种族优越于其他的种族,认为自己的种族应该获得比其他种族更好的待遇,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种族主义正是从我们心中的“慢、疑”的毒箭溢出。种族主义实际上存在于每一个地方,当然我国的种族主义情况比很多国家来得严重,而且根深蒂固。

种族主义本身其实也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一些政客为了自己对权力的“贪”念,却不惜将种族主义变成射向人们内心的毒箭。当一个种族认为自己应该比其他种族得到更多,那是“贪”。当他们认为其他种族得到的比他们多,“嗔”心升起。依布拉欣阿里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这样的政客,聪明的利用人们的“贪嗔痴慢疑”来满足自己的“贪嗔痴慢疑”。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看到世间是缘起的,所以他们看不到我国各族之间的关系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其他的政治人物,特别是我国的领导人,却并不是看不到这一点,但是却也被自己内心对眷恋权力的“贪”念所蒙蔽,而放任种族主义的横流。

而对付这些种族主义者,我们要做的不该是如林祥才所建议的那样“以牙还牙”。在佛陀的时代,面对婆罗门自认为他们是至高无上的种族,佛陀却说“人不因出生而成为贱民,也不因出生而成为婆罗门,唯有个人的作为让其成为贱民,唯有个人的作为让其成为婆罗门。”所以佛陀以“众生平等”的主张来对治“种族主义”。

Sunday, August 8, 2010

还要沉默多久

有人说:“宗教是完美的,但宗教人士不是完美的!”这里的宗教人士应该也包括宗教师。电影“Angels and Demons”,让我印像最深刻的就是临结束时其中一个基督教主教对兰登教授说的一句话: “Religion is flawed, but only because man is flawed. All men, including this one.”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时听闻涉及宗教师的各种丑闻。其中最让人愤怒的该是宗教师对孩童的性侵。而更让人愤怒的则是有关的宗教机构在事件揭发后的百般掩饰和包庇犯错者。

虽然报章上看到的新闻一般都发生在西方,而且涉及者皆非佛教的宗教师,但是不表示在东方、在佛教界,同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我在《宗教有瑕疵——只因為人有瑕疵》一文中便曾指出一宗这类不幸事件。更不幸的是,那却不是唯一的一宗。

其实这类事情发生在佛教界可能更难被揭发。因为佛教有毁谤僧宝会堕无间地狱之说,造成很多在家人因此不敢“乱说”(但是,我们不是爱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吗?);而应该出来“清理门户”的佛教机构却又继续惯常的逃避责任。

我不禁想起这首曾让我热血奔腾的歌:“蒙上眼睛就以为看不见,捂上耳朵就以为听不到。而真理在心中,创痛在胸口。还要忍多久?还要沉默多久?”

Saturday, August 7, 2010

另类电脑游戏(二)

前文提到,我一直找不到满意的“最新回应小工具”。结果直到前两天,我突然想到应该用中文来搜寻“最新回应小工具”,结果就让我发现了 lvchen 的这个小工具。虽然不是百分百的完美,但是的确很好。最重要的那是为使用中文的人写的,而且还允许使用者作各种修改。它的特色及使用方法如下:
一:可以显示所有回应,虽然应该不会有人去看太旧的回应。
二:可以显示及隐藏回应内容。点击在 plus icon 02 上,还可以各别显示单一回应内容。
三:把滑鼠放在回应者的名字上头可以看到有关回应的首四十字摘录。
四:点击回应者的名字,可以去到该回应的位置。(经过修改后的功能,请看下文)

有兴趣者可以到相关安装网站去安装。最好也读 lvchen 的介绍文章,特别是这篇有关更动小图链接的讲解:《關於連結的改變》。

或者也可以直接把以下我拷贝下来的编码贴上你的 sidebar 里新的 "HTML widget" 里,但是记得换上你的博客网址。里头的小图链接我也已经更正了。这个小工具里头的所有中文字都可以依使用者的需要而更改。如果你对照我的 sidebar, 你会发现我做了很多更改。

此外,我也对功能做了一些更改让它更贴近我的要求。以上第四个用法,就是我加了一条“rcPreSetting.authorLink = false;”才有的效果,原版里点击回应者的名字是去到该回应者的个人资料网页。我也特意去掉了“直接去留言”的链接。当然我也换上比较好看的“+”和“-”的小图。

<style>
#divrc li{ text-indent:20px; padding-left: 20px};
</style>
###recentCommen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jquery/1.2.6/jquery.min.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lvchen-recentcomments.googlecode.com/svn/trunk/RecentComment/RC20/rc20_pack.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rcPreSetting.g_szBlogDomain='yourblogname.blogspot.com';
rcPreSetting.g_iShowCount = 7;
rcPreSetting.noContent =['原文已被刪除','<p>沒有留言可以顯示</p>'];
rcPreSetting.cachesize = 60;
rcPreSetting.showJumpButton = true;
rcPreSetting.showRCnoPost = false;
rcPreSetting.authorLink = false;
rcPreSetting.rcFoldImage =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412/3344324240_b9f5159445_o.gif','留了言','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628/3344324244_e7564e029a_o.gif','留言說:','<img src="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300/3344324254_020e1e862b_o.gif"/>&nbsp;載入中...','全部展開','全部隱藏'];
rcPreSetting.otherText=['跳至留言','我跳','上一頁','下一頁','您正在看留言 %range%,共有 %totalNum% 則留言'];
rcPreSetting.reply =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336/3586376650_f8a3367bb2_o.png','直接去留言'];
rcPreSetting.rcDateFormat = 1;
rcPreSetting.rcAuthorLinkFormat = '<a href="%link%" title="%timestamp% &#65306; %short_content%">%author%</a>';
rcPreSetting.rcTitleLinkFormat = '<a href="%orgLink%">%g_szTitle%</a>';
rcPreSetting.createDisplayFormat = '%rcAuthorLinkFormat% 於 %rcTitleLinkFormat% %replyImg% %rcSay% 「%content%」 &nbsp;- %timestamp%';
</script>

另类电脑游戏(一)

博客对我而言,不只是一个写作的虚拟空间。它还成为了我的另类“电脑游戏”——那就是改造 Blogger 模板和添加各种小工具(gadget / widget)。

我自从懂得了对 Blogger 模板的改造之后,便有点无法自拔的迷上对 Blogger 模板的改造。尤其是 Blogger 有点像 Firefox 一样可以任由你扩充改造。虽然很多时候我的改造是想让我的博客更接近我的要求,但也有时候,改造或使用一些小工具就纯粹只是为了想尝试一下一些功能。或者在别人的博客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便也想试试看是否自己也可以弄出一样的效果,虽然该效果自己也不一定喜欢。

我最新添加的一个小工具便是“最新回应小工具”——就是我的“八方评论”。这是一个留学美国的台湾人 lvchen 写的程序,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的“最新回应小工具”。Blogger 本身不提供“最新回应小工具”,而是采用 Blogger Buster 的 "Recent Comments"。这个小工具我很久以前也用过。但是我不喜欢这个为英文用户写的程序。它里头使用的英文字,如“某某 wrote”无法更改为中文。而且它无法正确计算中文字的字数,除非你把显示字数定的很大,或者留言中加插了英文字母和空白,不然它会完全不显示过长的留言。

后来,学会了用 Blogger 本身的“Feed小工具”来显示“最新回应”。方法很简单,就是在 sidebar 里加入一个 Feed Widget, 然后在 Feed URL 一栏里填上 "http://yourblogname.blogspot.com/feeds/comments/default", 就可以了。这个小工具可以很好的处理中文字,我在这之前就是用这方法,而且用了很久。但是这个小工具有两点不完美的地方。第一:它不能显示文章题目。所以读者不知道该回应是针对哪篇文章。第二:它只能显示最多五则回应。

其实,网络上也可以找到很多其他人写的“最新回应小工具”,而且可以显示文章题目的。但却都和 Blogger Buster 的一样,是为英文世界的人写的。一律无法正确处理中文字,也无法显示中文题目。

下一篇再继续谈 lvchen 的这个小工具的特色和安装。

Thursday, August 5, 2010

宗教学会还不能高枕无忧

根据星洲日报今天的独家报道,內阁已经决定简化宗教学会的申请程序,即授权校长自行批准宗教学会的成立,不需要再经过州教育局的审核与批准。该报道的结论写道“隨着內阁週三作出了明確的决定和指示后,相信这个问题將能一劳永逸地获得解决。”这个结论未免下得太早了。以我国的独家经验,我觉得宗教学会的成立还不能高枕无忧。所以我们也别高兴的太早。

首先,这个决定不是由教育部长宣布,却是由廖中莱宣布,而且还是星洲日报的独家报道,就不得不让人觉得不太踏实,似乎这消息的发放只是针对华社。只有等到教育部长或者教育部真正下达了这个新的通令,我们才有理由觉得踏实一些。

然而即使到那时候,也还不能说“问题將能一劳永逸地获得解决”。我国公务员中充斥着小拿破仑,阳奉阴违、执行偏差的事件我们都听得太多了。而且,授权校长批准宗教学会的成立,其实也可能是换汤不换药。毕竟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学校的宗教学会被禁止,始作俑者正是校长。很多学校的宗教学会不能成立,也是因为过不了校长那一关。说到底,校长作为公务员,当中也不乏小拿破仑。

所以内阁的决定不能留下尾巴。新的通令必须明文规定,宗教学会的申请成立,只要符合足够人数(15名)的条件,校长别无选择,一定要批准成立。

阅读相关文章:《应积极允许中学宗教学会的成立

Wednesday, August 4, 2010

马华公会的立场

在林良实时代,马华公会的立场向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黄家定时代,“马华公会的立场是什么?”可是一个必须终生学习的大问题。反而现在的马华公会的立场倒鲜明了,那就是:我们的立场和行动党不一样!

如果行动党说:政府应该公平对待各族;
马华公会必须说:政府不应该公平对待各族。

如果行动党说:我们支持政府制度化增建华淡小;
马华公会必须说:我们反对政府制度化增建华淡小。

如果行动党说:我们呼吁政府废除土著30%固打制;
马华公会必须说:我们呼吁政府保留土著30%固打制。

如果行动党呼吁内政部撤回基督教徒使用“阿拉”字眼的禁令;
马华公会必须呼吁内政部坚持基督教徒使用“阿拉”字眼的禁令。

怪不得当年行动党说重开白小,马华公会必须按照剧本说关闭白小。

那么,蔡细历时代的马华公会的立场是什么?呃……,让我先问问慕尤丁。

Tuesday, August 3, 2010

马来西亚华语

中国广州和香港最近相继爆发的“捍卫粤语”集会,让我也想说说多年来我对马来西亚华人应该说怎么样的华语的一些想法。

我国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南部,我们无法说一口如中国播音员般的漂亮华语。我们许多人分不清卷舌音和不卷舌音。(我到目前还是无法分辨汉语拼音的'z'、'zh'、'c'、'ch'、's'和'sh'。也在网上看到有人建议废除'zh'、'ch'和'sh'的读音。)再加上我们身处中国文化的边疆,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对自己的华语是没有信心的。但是我们其实是不必太在意的,因为南腔北调是自然的事。我们讲英语不必像美国人或英国人。同样的,讲华语也不必像大陆人或台湾人。其实,据我和大陆人的接触,他们很多人也是说不标准的普通话的。

此外,我也一直会看到或听到有人说我们的一些用语不规范,电台的节目里也不断告诉我们,我们说的哪些是不规范的方言词必须更正。我对这些呼吁我们说“标准华语”的论调是有保留的。当然语言必须规范,但是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全盘采用中国的规范汉语。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标准华语”。

记得多年前,突然有人说我们讲的“宵夜”是错误的,“夜宵”才是正确的。甚至“公公”和“婆婆”也是不对的,必须叫“爷爷”和“奶奶”。但是我们世世代代都是称呼我们的祖父祖母为公公婆婆的,完全没有必要跟随北方人的称呼。其实词典里的“公公”词条里也有“〈方〉∶祖父”的注释。此外,把沿用多年的“淡米尔语”改成“泰米尔语”也是错误之举。结果我们分不清简称的“泰语”究竟是 "Thai" 还是 "Tamil"?

相反的,我倒是认为,普通话若要成为全球华人的共通语,那么它就必须包容不同方言群和不同地区的说话习惯和用语。就像英文般不断的吸纳外来语。

Monday, July 26, 2010

鸯掘摩罗和杨伟光

从杨伟光我想到鸯掘摩罗。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联想到鸯掘摩罗。我在之前的《死刑的存廢》一文中就提到鸯掘摩罗了。也许在谈到佛教对死刑的看法时,我们都不得不提鸯掘摩罗。

鸯掘摩罗(Angulimala,现也有译为盎古利马喇)可能是佛教经典中最传奇的人物。他从一个杀人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转变为清净解脱的阿罗汉。鸯掘摩罗本名是阿辛萨迦(Ahimsaka),意思是“无害”。但是他因为受到老师的误导而成为杀人魔。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人,而且还割下被杀者的手指做成好像花环一样的指鬘,所以人们把他叫做鸯掘摩罗,意为“指鬘杀人魔”。和鸯掘摩罗比起来,杨伟光真的就像一个“无害”的年轻人。【有关鸯掘摩罗的事迹可以阅读:《从杀人魔到圣者之路 盎古利马喇》】

当佛陀度化鸯掘摩罗之后,遇到了由国王亲自带领要逮捕鸯掘摩罗的军队。佛陀和国王的以下对话,应该可以视为佛陀或佛教对死刑的立场:

佛陀问:“大王!如果你看见鸯掘摩罗剔除鬚髪,穿上袈裟,离俗出家;看见他戒杀、戒不与取、戒妄语;看见他晚上不进食,唯有日中一食,并且独身、正直与善良。如果你看见他如此,会如何对待他呢?”

国王回答道:“尊者!我们会礼敬他,或为他起立,或请他入座,或请他接受比丘的四种资具,且会为他安排妥善的保护与防卫。”

如果连鸯掘摩罗这个杀人魔也可以获得重生,甚至连国王都愿意“礼敬他,或为他起立,或请他入座”,杨伟光更应该获得生命的第二次机会。

后记:当然出家后的鸯掘摩罗,还是得承受之前的恶业果报,大多数人并没有“礼敬他,或为他起立,或请他入座”,反而是不愿意或者不敢布施食物给他,甚至常有人以棍棒与石块攻击他,“当他回到佛陀身边之时已遍体鳞伤,头上鲜血直流,钵被击碎,外衣也被撕破了。”

Wednesday, July 21, 2010

请给有为的年轻生命第二次机会

昨晚陪同马佛青副会长罗玉萍出席了由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与马来西亚人民之声发起的“杨伟光后援会”会议。在会上见到不同宗教、不同种族的人士,共同为一个大家都素昧平生的年轻人争取继续生存的机会,心里有一种悸动。尤其是一个"Lawyers for Liberty"的年轻马来女律师,身材瘦小,我甚至觉得她有点腼腆,但是她却以她瘦小的肩膀扛起了正义的重担。

杨伟光现年22岁,马来西亚沙巴人,于2007年遭毒枭诱骗运送47克海洛因而在新加坡被捕,过后被判处死刑。他被捕时只有十八岁。在穷困的环境中成长的他,在缺乏教育与适当的督导下,由于无知而误入歧途,他甚至完全不知道贩运毒品的刑罚是死刑。因此在这起事件中,杨伟光也是一名受害者。

在被监禁之后,杨伟光接触了佛教。虔诚学佛的他,在佛法的熏陶下,领悟了昔日所造诸恶业,并发愿将余生投入于辅导狱友及警惕群众有关于毒品的致命性危害。目前,杨伟光每天抄写心经,并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我们甚至可以说杨伟光已经经历了一次轮回。今日的杨伟光不再是当日造恶的杨伟光,而是一个可以造福社会的大好青年。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已经深深忏悔并发愿利用余生协助反毒的杨伟光,应该获得一个重生的机会。

我在为杨伟光请命的网站上看到杨伟光虽然身在狱中,不过他却不曾放弃自己,也不放弃家人。他甚至是在坐牢期间才开始读书认字的。他在5月30日写了封家书给母亲,也借着机会,以「愉恭稽首祝母亲,六月十日星期四,生日快乐乐流露,心乐容悦普四方」的自创诗句,祝福母亲生日快乐。他在家书中不断带给母亲正面的思考。他也写道:「一个人在世,终有一天必定会面对死亡,我们的肉体不能长久,就好比衣服一样要换,学到佛法,肉体在死后就有用。」

欲进一步了解详情可上网浏览网站: http://2ndchance4yong.wordpress.com, 愿意协助的朋友可电邮“杨伟光后援会”: 2ndchance4yong@gmail.com 或致电“杨伟光后援会”的负责人:
1. 饒兆颖小姐 016-6731909
2. 廖国华先生 016-2265330
3. 郑文辉先生 012-7209981

Friday, July 16, 2010

应积极允许中学宗教学会的成立

巴生一间中学被勒令关闭的非回教宗教学会,在各方的反对和非议当中,很快的便被允许重新运作。在庆幸此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纠正之余,我们也该进一步的探讨非回教宗教学会在我国中学成立的状况。

根据教育总监编号20/2000的通告,可以在校园内成立的学会有五种:
  1. 校内教导的科目 (mata pelajaran yang diajar di sekolah)
  2. 爱好和休闲 (hobi dan rekreasi)
  3. 运动和球类 (sukan dan permainan)
  4. 制服团体 (badan beruniform)
  5. 任何获注册官批准的其他学会 (apa-apa persatuan lain yang diluluskan oleh Pendaftar)
很明显的,回教学会可以在(a)项下成立,但是非回教宗教学会则只能在(e)项以“其他学会”的身份成立。由此观之,教育部目前对非回教宗教学会的成立的立场是消极的不禁止,而且它似乎并不鼓励非回教宗教学会的成立,因为要成立非回教宗教学会是较费周章的。由于必须获得注册官的批准,人为的偏差和阻挠更可能因此产生。实际上,我们就常听闻一些学校不允许学生们要求成立佛学会的事件。我认为教育部对宗教学会的成立,应该从消极的不禁止转变为积极的允许,即在可以成立的学会类别中,明文规定的加入一条“宗教学会”。

正信的宗教对塑造个人的良好品格有其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目前教育部无法在校内推行非回教的宗教课,因此宗教学会便是一个很好的退而求其次让在中学求学的青少年接受宗教熏陶的管道。

尽管目前我们在学校里头有道德教育,但是看来它的成效不大。从时有所闻的各种和学生纪律问题有关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纪律败坏问题已经很严重。我想这很大原因是因为道德教育乃纯粹的理性教育,即通过教导各种道德规范来约束学生们的行为。所谓心如脱缰野马,对一个成人来说,恐怕都无法用自己的理性和意志来规范自己的坏行为,更何况是心智还不成熟的中学生。

然而,宗教却比道德教育有更强的摄受力。这主要在于宗教不但有理性的教义,还有感性的宗教元素,即宗教人士所常说的“宗教情操”。宗教除了告诉我们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之外,它也给予信仰者精神的寄托。一些宗教修持活动,也有助于加强学生们内心的力量,从而可以产生更大的意志力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此外,宗教学会的活动也是有益的课外活动。学生们在参与宗教学会时,就把他们的课余时间应用在有意义的活动上。这不但让他们受益,同时也可减少他们可能参与不当活动和结交坏朋友的几率。教育部向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向上向善的宗教学会,不该被排除在外,反而更应该被归类为受鼓励的课外活动。

综上所述,我谨希望教育部可以从消极的不禁止非回教宗教学会在学校成立,转变为积极的允许中学宗教学会的成立。

Monday, July 12, 2010

不忘初心、发广大心

ybam_induction_2010开心的分享时刻。(照片来源
刚过去的周末,我第一次以会务顾问的身份出席了马佛青的活动。那是新届理事的就职训练,我还有幸的见证了他们的就职宣誓。之后,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马佛青的一些心路历程。我在马佛青十多年的点点滴滴可能大多都是很个人的感受和经历,但是可能也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让现任理事们对我那个时代的马佛青的过去有多一些的理解,并可以协助他们更好的把马佛青的精神和理念传承下去。

当然,我是无须担心的。马佛青有很好的制度。它的理念和使命都是一届又一届的传承下来的。就像马佛青四十周年的主题「原点的向度、时代的广度」所带出的意义那样:马佛青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作出了诸多相应的改变,但是始终还是坚持当年的理念。

和以往一样,这届的理事也换上了不少新面孔。我一眼望去,还有不少对我而言是陌生的面孔。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未来两年在马佛青的服务是很期待的。大家都在磨拳擦掌,希望可以做出一番成绩。另一方面,有了新面孔,就表示有一些旧面孔不在了。他们之中有者超龄了、有者选择了其他的服务空间、有者掉队了、有者却是无奈的离开了。不论是新面孔还是旧面孔,我都想以继程法师在「佛青四十」主题歌所写的一句话来和他们共勉之:

不忘初心、发广大心!

Thursday, July 8, 2010

世界杯的定律

从我对世界杯有记忆开始,我便很喜欢阅读每一届世界杯期间总是充斥着的各种世界杯定律。我觉得这些定律可笑之余,又很有趣。但是我却又一直都希望这些所谓的定律可以被打破。

终于在这一届的世界杯,几乎所有的定律都被打破了。尤其是荷兰连胜巴西和乌拉圭,就连破了很多定律。记得荷兰对巴西那一场比赛之前,我的同事还跟我说,根据世界杯的定律,这一届巴西必得冠。

其实说穿了,这些所谓定律不过是过往比赛结果的统计而已。它们其实对比赛起不了任何作用,更甭说是什么魔咒了。只要有足够多的比赛,这些定律必定会被打破的。只是世界杯四年才踢一次,所以这些定律才可能存在得那么久。

不过,有一条「大热必死」的定律,我却觉得比较有科学根据。因为足球,或者任何球类,除了实力和运气之外,还有一个叫「球风」的东西。当一支球队球风大起时,他们可以所向披靡。但是球风这个东西却又是很不科学的,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支大热的球队往往就是一支球风来得太早的球队,所以当比赛进入后期时,他们也过了巅峰状态。

而荷兰对西班牙的决赛,如果根据这条据说还没有破的定律「凡是赢得欧洲杯冠军的球队都在接下来的世界杯赛上无缘登顶」,这一届的新冠军将是荷兰。不过,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定律不过是赛果的统计。只有要实力,不必管它什么定律。人生何尝不也如此!

Sunday, July 4, 2010

孩子的想象力

昨天到佛青总会处理一些事情,也带上了若庸。在半路上看到电影 "Inception" 的广告牌。我有点自言自语的说:「这是什么戏哦?」若庸也看到了这个广告牌。他回答我道:「这是恐龙的戏。」这电影广告的蛮荒背景确实像恐龙时代,但是广告里并没有恐龙。于是我问他:「恐龙在哪里呢?」他答道:「恐龙还没有来。」

是的,孩子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他们可以「看见」不存在的东西。我由此想到一则笑话:在绘画课,一个孩子交上了他的画作。老师一看却是一张白纸,于是便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孩子回答:「羊吃草。」老师问:「草呢?」孩子答:「被羊吃了。」老师:「那羊呢?」孩子:「羊跑了。」

然而大人却常常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我还想到一则似是讽刺大人剥夺孩子的想象力的笑话:在绘画课里,老师要孩子们填色。图片是一只小鸭子撑着一把伞。老师要孩子们为鸭子填上黄色。但是却有一个孩子偏偏填上了紫色。老师看了很生气,骂道:「你什么时候看过紫色的小鸭子?」孩子答道:「和我看过撑伞的小鸭子的次数一样多。」

Saturday, July 3, 2010

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杯

昨晚若凡竟然要求我带他到嘛嘛档看足球。若拙也想凑热闹。谁知天不作美,到了那里却开始下起雨来。在若凡的建议下,我们只好转移阵地到附近的麦当劳。结果两个孩子比到嘛嘛档更兴奋,因为还有美食。虽然麦当劳的环境比嘛嘛档来得好,但是我还是喜欢嘛嘛档的大银幕。可能因为下雨的缘故,麦当劳内也是挤满了人。

我不是足球迷,平日里都没有看足球赛。但是每逢世界杯还是会即兴的看几场比赛。然而今届的世界杯我却比较提不起劲看球,虽然还是很注意球赛的消息和各类报道。我看的第一场球赛是小组赛快结束时的巴西对葡萄牙,以为会是一场精彩的球赛,谁知却是一场乏闷的比赛。第二场是乌拉圭对韩国,也是一场不怎么样的球赛。在看第三场荷兰对斯洛伐克时才终于看到了比较有看头的球,尤其是荷兰的第二个进球。

庆幸昨晚的巴西对荷兰果然精彩。我看得入迷。当然我只是纯粹看球赛精彩不精彩,因为我连球星都一个不认识。若凡应该也看得投入,只有若拙在吃完薯条和喝完汽水后,便不耐烦的想回家了,当然他的要求被否决了,不过却换到了一个汉堡包。若凡回到家后还说要起来看2:30am的另一场。这个要求当然也被否决了。

Thursday, July 1, 2010

为环保还是谋利

有一个积极进行资源回收的机构,多年来以「环保」为号召,鼓励人们进行资源回收。

但是最近却发现该机构拒绝回收某种塑料罐。给的理由是:那种塑料罐厂家不收。而且这看来不是孤立的个案。

这件事,让人不得不问:该机构进行有年的所谓资源回收,究竟是为了环保还是为了谋利?

我的一个同事告诉我,他曾当面质问对方。幸好他们最终还是接收了他带去的塑料罐。

Tuesday, June 29, 2010

华小的冷气费

教育部没钱给华小交电费,不但不觉得害臊,竟还反过来指责华小胡乱安装冷气机,导致电费高涨。真是岂有此理!

其实华小的冷气机,不但不是用政府的钱安装的,连使用这些冷气机的电费也不是用教育部的钱缴的。

以我孩子的学校来说,就每年向每名学生征收RM100的冷气费。以该校大约二千名学生来计算,每年所征收的冷气费高达二十万元,平均一个月有一万六千多元。如果以一年大概十个月的上课时间来算,每个月就是两万元了。这笔钱应该足够缴交冷气费了吧?更何况,据我的孩子说,他们课室的冷气也不是从上学开到放学的;而只是在中午和下午较热的时段才开。

Friday, June 25, 2010

要废除的是我们对考试的心态

教育部长表示可能废除UPSR和PMR考试,连日来引发了很多讨论。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不过看来反对的声音稍微占了上风。The Star 网站的民调也显示反对废除者比赞同者多。

我个人也是觉得没有必要废除UPSR和PMR考试。是的,我对我国的教育制度感到不满,我对学校和社会过度重视考试觉得很遗憾,我对孩子们必须承受不必要的过重学习压力觉得悲哀。但是对于这一切,我却认为罪魁祸首不是考试。考试不过是对学生学习的一项评估。是人们错误的心态,把考试变成比赛,而且比的还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家长或学校的虚荣。

第二个错误的心态则是无限放大考试的重要,或者更贴切的说考A的重要。似乎没有足够的A,这个孩子的前途便被断送了。其实,我们有多少人是拿着我们的UPSR和PMR成绩(对我这一代的人来说,那是五年级检定考试和SRP)去应征工作的呢?

顺便一提,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只是懂得如何考试,而没有办法应对生活上真正的问题。就像我们许多刚毕业的工程师,必须要人提供各种参数给他才能解决有关的工程问题。我就曾对一个工程师新兵说:你现在不是在考试,这些参数考卷里都会列出,你必须从各种报告及试验找出相关参数。当然,我当年也一样。因为我也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被训练出来的。

回到UPSR和PMR,我认为需要废除的不是考试,而是我们的这些错误心态。我们必须认知,人生不是一场比赛。就算是,人生这场比赛的输赢也不该取决于考试成绩。古往今来的伟人之所以被人们认为伟大,都不是因为他们考试考得很好。这样的错误心态如果不废除,就算我们把UPSR和PMR废除掉以校内评估试取代,那也将会是换汤不换药的作法。

实际上,换个角度来看,考试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是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本身,对学生们学习进度的评估。更何况,那本来就是UPSR和PMR的目的,因为目前UPSR和PMR都不是升学的门槛,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一样可以继续升学。此外,我认为伴随考试而来的压力,如果处理得当,对孩子们的心智成长也有一定帮助,至少可以训练他们的抗压能力。如果,废除了UPSR和PMR考试,学生们求学了十多年后才突然面对决定他们能否升学的SPM考试,恐怕他们更无法处理内心的压力。

其实,这件事让我更关注的还是我们的教育政策问题。究竟,我国的教育政策是不是由一群教育专业人士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考证、研究、讨论而拟定的长期策略呢?还是,我国的教育政策是由当权的教育部长或政治人物心血来潮的一些点子所决定的呢?目前的废除UPSR和PMR考试,之前的英语教数理,及更之前的大学三年制,都让我觉得我国的教育政策总是跟着政治人物的感觉走!

Tuesday, June 22, 2010

蔡添强议员资格是政治题

本文也发表于《当今大马

蔡添强是否还是国会议员?这是一道法律问题?政治问题?语言问题?还是数学问题?这应该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却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国阵的纳兹里认为既然法官表明不要补选,那么就应该以法官下判的目的为准,所以蔡添强应该继续为国会议员。民联的卡巴星却说,除非蔡添强上诉,否则他的国会议席在十四天后自动悬空。让人一时错乱,究竟蔡添强是国阵还是民联的议员?

那个在霹雳和吉打州议长宣布州议席悬空后指它本身才拥有议席悬空与否最后决定权的选委会,展示了它的变色龙本色,说议席悬空与否该由议长决定。而我们的议长更有趣,竟然说这得由222名国会议员表决,而且还得先由政府提出动议。于是球又踢到纳吉的脚下了。看来纳吉除了要烦他的猫该叫什么名字之外,又多一件事情烦了。他这回会不会也叫人民提供意见呢?

你若问我,「不少过两千元」怎么解释,身为工程师,我当然认为那是数学题,而且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在数学里,若 x≮2000, 就表示 x≥2000。 "≥”是「等于或者大于」。

然而,「不少过两千元怎么解释?」≠「蔡添强是否还是国会议员?」。「不少过两千元怎么解释?」是数学题。「蔡添强是否还是国会议员?」却是政治题。任何问题牵涉到政治和法律的时候,它们的诠释就会变成任何可能都有可能。不是说有「『不少过两千』等于『多过两千』」的判例吗?

话说回来,蔡添强是少数我欣赏的政治人物。我不希望他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失去议员资格。而且是一件我不认为他有错的小事。

Sunday, June 20, 2010

我的博客R&D

最近 Blogger 推出了一系列美丽的新模板。发现不少人的博客都换上了这新系列的模板。我虽然也喜欢这新系列的模板设计,却又不想放弃这个我自己编写的模板。然而,这新模板有两点特别吸引我。其一是它的半透明的背景图片,其二是它突出每一篇博文的方框。于是我便对这新模板来个 R&D。我的 R&D 不是先进国家公司的 "Research & Development",而是中国山寨工厂的 "Receive & Duplicate"。

我看了这新系列模板的编码后,才发现原来要弄出半透明背景是那么简单,只要在最下面的背景图片和上面的文字内容之间加上一层白色的半透明图片便成了。就像在一张图片上贴上一层半透明胶纸般。于是便马上把该半透明图片拿来借用了。

至于把每一篇博文框出来,也是简单的在我现有的模板上加上一个新的 <div> 框着所有和博文有关的 <b: section>, 之后我便能随意的更换这个新添的 <div> 以达到我要的效果了。与此同时,随着现在的屏幕解析度越来越高,我也把博客的字体调大一个点数。

Thursday, June 17, 2010

济公活佛不是佛

济公的故事我从小爱看。他的破僧帽破扇子以及破鞋破衣,和他的疯疯颠颠在我小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济公的嫉恶如仇,让他和孙悟空、哪吒等成了伴我成长的儿时英雄。(现在孩子的儿时英雄却是各种各样的 man: superman, batman, spiderman 等等)长大后,我才知道济公是真有其人。我在杭州的净慈寺还看到他的塑像,和《古井运木》故事里头的那口井。井底黑黝黝的,据说还留着一根木头。

我在百度网搜了有关济公的资料,节录如下: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 台山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其尊号长达二十八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

虽然我从小便知道济公有「济公活佛」的称号,但是我从来没有把他和佛想到一块。小时候我只知道收服孙悟空的如来佛才是佛。长大后的我虽然知道民间也有人拜奉济公,但是从来不知道有人把他奉成佛。突然想到,在动画版的《宝莲灯》里,孙悟空也成佛了,号「斗战胜佛」——一看到这佛号,我当下就笑了,成佛了还那么好斗?不知道会不会也有人把这位孙大圣奉为佛?

中国民间故事里,尤其是《封神榜》的诸神也都是这样走进庙宇殿堂的吧?

Sunday, June 13, 2010

鲜花手术

这可能是我近年来看得最快的一本书。只半天时间便看完了。尽管我还是给了这本书四星(即:推荐)的评价,但是我其实对它是感到有些失望的。尤其毕淑敏是我喜爱的作家,对她的要求也比较高些。

这本书的故事很简单。当然故事简单不是不能成为好小说,尤其以毕淑敏的文字功力,她应该可以写得更好的。但是她的故事铺排没有张力,甚至是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可以让人没有悬念的猜想到接下来的发展。唯一的例外就是身为军医的女主角黄莺儿要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军人男朋友为自己人工流产的那一段。那是整部小说的最高潮,或者说是唯一高潮。那也是书名《鲜花手术》的由来。

虽然这一段鲜花手术我之后想来觉得有点煽情,但是相对于小说前半部的平淡,我在看时的感觉是「我喜欢的毕淑敏终于回来了」。只可惜,那一段之后,小说又回归平庸。而它的结局,说真的,还真的老套。

此外,毕淑敏的文字也变得平淡无味了。怪不得,书的封面宣传写着「毕淑敏 华丽转身」。

还有一点要说,这本书里不用真正地方名称,而用Y国、A地、xx军分区等等代号,让我感觉不到小说应该营造的真实感,也感到作者欠缺诚意。

Tuesday, June 8, 2010

没有必要让佛教组织泛政治化

本文也发表于《当今大马

叶礼胜日前在《当今大马》的〈卫塞节与浴佛的意义〉一文中,对我国佛教做了严厉的批评。必须承认他的一些批评不算无的放矢,我个人也认同我国佛教界对许多时事课题,常常显得过度沉默。但是我却也认为他的一些论点有商榷的空间,而他对我国佛教领袖的一些批评更是有欠公允。尤其他指责「我国的佛教领袖包括在家居士和僧侣都不敢谴责有关当局厚此薄彼地给予拨款,这种缺乏分辨是非能力及不敢说出真实话的前辈,蒙蔽了自性又如何能正知正见呢?」同时叶礼胜对「佛教领袖在于大马社会及政治抱持消极回避的态度感到失望无奈,因为前辈们在佛教的大节日里谈的只是停留在个人的修行,而没有提出大马社会所面对的问题或建议方法共建大马社会的和谐。」

该作者似乎认为唯有谈论政治才是「身体力行地参与社会的建设及发展」。但是佛教组织不是政党,佛教领袖不是政治领袖,佛教领袖在卫塞节谈论个人的修行,而不是大马社会所面对的问题和建议,我个人认为那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地方。更何况,佛陀说我们的一切问题追根究底的,皆出自我们内心的三毒:贪、嗔、痴。修行去除我们的三毒贪嗔痴,难道就不是佛教对于建立社会和谐的一个建议吗?

虽然佛教组织在政治议题上常常显得过度沉默,但并不表示佛教徒也是沉默的。我国有很多佛教徒通过参与各种组织及政党,积极的对我国的各种不公不义发出铿锵的声音,只是很多时候他们没有标榜他们的佛教徒身份。虽然我认同佛教组织应该关心政治,甚至评论政治,也应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但是我也认为没有必要让佛教组织「泛政治化」,即是说不是非得让佛教组织议政不可。而且,每一个组织都有它应扮演的独特角色。作为佛教组织,它们的最主要角色还是宣扬佛法、净化人心以达到社会净化。更何况,社会不是单元的,实际上在目前繁杂的社会里,社团分工是必要的。也许一些关心及热衷政治的佛教徒可以组织一个类似 “Sisters in Islam” 的佛教团体,让佛教对政治和时事的议论可以更嘹亮。

另一方面,要解决世间各种问题,政治也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甚至于不是最好的方法。要不然佛陀当时也不必出家求道,他只要以太子的身份继承王位,便能应用政治管道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当时印度社会四种不同阶级的种姓之分所造成的不公平。但是他却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因为他知道解决世间种种问题的最佳方法不是政治,因为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内心。

还是以叶礼胜所提到的佛陀收贱民尼提为弟子的例子来说明。佛陀不以谴责及政治手段去争取贱民的地位,却是以收留贱民为弟子的范例来表达他不认同种姓制度。马来西亚的佛教组织向来也是秉持佛陀的这种教诲,悲智双运的以不增长嗔恨心的方式来表达佛教徒对各种不公不义的不认同,也正如集人权分子和佛教导师于一身的一行禅师所说的「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来改变有关情况」。可惜,很多人却只是希望看到佛教组织以更积极或激进的方式来表达政治立场。

Monday, June 7, 2010

侧写马佛青代表大会

对我个人而言,这一次的马佛青代表大会是有史以来最轻松的,虽然这次的代表大会可能是时间上最紧张的一次、讨论也最冗长的一次、可能也是最多人竞选理事的一次。尽管在大会期间,我其实还算是全国理事,但是我的心态已经像是观察者了,所以「旁观者轻」。

此外,这次的大会对我而言还有很特别的一点是:这回我单独带了若拙和若庸出席。美芳和若凡因为有事而没有同行。当然也是因为有了观察者的心态所以才可能带着他们。换作以前,每一次的大会,我都得忙得昏头转向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单独带着他们。

rouyong wearing mask若庸戴着他在亲子营里做的面具。旁边的是他的好朋友晚晴。(照片来自王筠婷的Facebook)
rouzhuo performing 2若拙参与晚宴的表演节目。
其实,马佛青的代表大会都会有亲子营帮忙照顾代表们的孩子。(若庸总是把「亲子营」说成「蜻蜓子营」)所以,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可以专心的出席会议的。更何况,这次的大会在古来的马佛总隆华乐龄村举行,孩子们在里头走动,父母也可以很放心,不像以往在酒店举行时那般的不能放任他们。结果,若拙在这几天的大会期间,就像我小时候住在新村里头一样,从早到晚到处乱转,还会去串门找朋友呢!我只在用餐时间,和晚上该睡觉时才看到他。

适逢今年是马佛青的四十周年纪念,我们也办了《回家团圆》晚宴。当晚,我上台和大家唱了当年我们在佛教活动必唱的一首佛曲 "Anthem of Unity"。这首歌让很多人都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看来我们选对歌了。其实,出席马佛青代表大会,对不少人来说,真的就像回家一样温馨。

两年后,我们砂拉越古晋再见了。但是被选为下一届大会议长的我,到时就无法像这一次这么轻松了。

Wednesday, June 2, 2010

不反对赌球合法化

关于赌球合法化,我在5月21日便已在推特上表明立场:「不赞同赌球,但也不反对赌球合法化。」

后来在一次和洪祖丰的谈话中,他说我的立场很矛盾。确实这样的立场看起来矛盾。但是,我认为不赞同赌球是个人的价值取向,而赌球合法化涉及的是公众的选择权。就像我告诉洪祖丰,我不赞同喝酒,但是我也不支持立法禁酒。喝不喝酒是个人的选择。赌不赌球也是个人的选择。

你或者会说,赌球是不好的行为,赌球会有不好的影响。是的,我同意。佛陀也在《善生经》里说赌博是不好的行为。所以我说我不赞同赌球。但是,我认为赌的严重性还不至于必须立法禁止之。实际上,我们华人不是说:「小赌怡情」吗?

再说,也不是凡不好的行为,会带来不好影响的行为,就该立法禁止。吸烟是不好的行为,我们是否也该一并立法禁止呢?佛陀也在《善生经》说,非时在外头溜达是不好的行为,那我们是不是就该实行宵禁呢?

最后要说明一点,「不反对」不等同于「赞同」或「支持」。「不反对」是消极的让一件事情存在,「赞同」或「支持」是积极的让一件事情实现。所以「不反对赌球合法化」不能说成是「赞同赌球合法化」或「支持赌球合法化」。以免有人错误诠释,特先说明之。

Saturday, May 29, 2010

宁静的卫塞节

今年的卫塞节终于不必出席任何「官方活动」了。所以决定过一个宁静的卫塞节。

我和美芳说,不要去十五碑佛寺,因为那里太多人了。于是我们选择了到妙赞法师的「般若学舍」。而且是在人潮不多的午后。我们到的时候,果然人潮都散去了。所以才有机会和师父喝茶聊天。

其实,「般若学舍」搬家几年了,我这还是第一次到呢!师父有心思,把「般若学舍」弄得很典雅。孩子们都很喜欢这里。若庸还说要留下来和师父一起住呢!

和师父虽然偶有通过电话和电邮联系,但也有好一段时间没见面了。师父看起来比以前更神采飞扬了。没想到的是师父对我的近况倒也清楚。听美芳说我今年卫塞节不到人多的地方去,她笑我不该有隐退的心态。

如论如何,我其实真的很享受这样宁静的卫塞节。

wesak1美芳和妙赞法师。若庸似乎对池里的鱼比较感兴趣。
wesak2
wesak3

Thursday, May 27, 2010

正知正见、共建和谐

本文为《慈悲》杂志特约稿件

今年的卫塞节主题为「正知正见、共建和谐」。在我国刚刚经历了一连串如焚烧宗教膜拜场所之类对宗教和谐带来沉重打击的事件之后,这是一个适时的主题。尤其是许多人美其名为捍卫自身宗教而做出破坏其他宗教的行径,实际上却恰恰反映了他们对本身宗教缺乏正知正见。

这个主题也符合佛教的要旨。因为佛教本身就是个非常强调正知正见的宗教。佛陀成道后,向早期曾侍奉过他的五比丘初转法轮时就劝告他们远离物欲享受和肉体折磨这二个极端。与此同时,佛陀也开示了他所发现引领众生走向圆满清净的解脱之道。佛陀把这解脱之道称为中道。何为中道?佛陀在初转法轮经宣示:「中道即八正道。」而八正道中正是以正见为首。可见正见是佛教的关键所在。为了清除众人的疑虑,指导他们行走正道,佛陀以正见为第一。掌握了正见,才可能有正确思惟,进而引导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然而现实中,缺乏正知正见的佛教徒不少。实际上无论任何宗教,其一般信徒一般上只熟悉膜拜仪式,而对宗教教义不甚明了。换句话说大部分人其实都并不正确掌握对自己的宗教的正知正见。于是他们变得容易被情绪、舆论所左右的。尤其容易被别有居心的领袖们的偏激言论影响。

我在三年前的卫塞节便曾指出,「作为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虽然种族和谐的重要不可忽视,但是我们也必须同样重视宗教和谐,其实从种种迹象显示,宗教和谐可能比种族和谐来得更加迫切。」不幸的是,这样的趋势不但没有改变,宗教和谐反而面对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无论如何,我相信所有正信的宗教都热爱和平,并要求其信徒和他人和谐相处。我相信那些攻击其他宗教或无法包容其他宗教的人士,恰恰是无法掌握对自己宗教的正知正见,甚至有者可能曲解了本身宗教的教义。如果所有的宗教信徒都对自己的宗教有正知正见,并都能遵循本身宗教的正确教导行事,那么宗教之间必定可以共建和谐。

作为一个公认为和谐宗教的佛教,在共建国内的宗教和谐上,肯定可以扮演积极和重要的角色。更何况佛教作为我国的其中一个主要宗教,对于国内的宗教和谐,我们不能置身事外。今年的卫塞节以「正知正见、共建和谐」为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界对国内宗教冲突的忧虑,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佛教界正视宗教和谐,并愿意承担佛教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及社会出现问题时,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发挥佛教慈悲祥和的力量。而这一切的主导必然是我们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唯有掌握了正知正见,我们才可能坚持以慈悲的本怀,本着佛教和平的原则,和国内所有的正信宗教携手共建和谐。

Sunday, May 23, 2010

永远的小王子

二十多年前的当年,应该是首先在《学报》看到《小王子》。后来家里也出现了一本《小王子》。应该是哥哥或姐姐买回来的吧?还是借的?不记得了。但是我却记得,有一天爸爸却拿了那本《小王子》对我说:「你哥哥还看这种书?」我告诉他这是写给大人看的童话故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故事里小王子的际遇很多都还留在记忆里。我特别记得故事开头的那幅蛇吞大象的插画。而大人们都说那只不过是一顶帽子。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垂垂老矣。但是小王子永远是小王子。今年九岁的若拙今天拿着《小王子》告诉我这本书很好看,还兴致勃勃的给我讲里头的情节。

我拿起书翻了翻,看到这段序文:

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我有值得原谅的理由是:这个大人是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另有一个值得原谅的理由是:这个大人了解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书。我还有第三个理由:这个大人正在法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很需要安慰。假如这些理由都不值得你们原谅,我愿意将这本书献给当这个大人还是孩子时的那个他。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大都忘记了这一点)。

你,记得吗?

Saturday, May 22, 2010

答客问

一个初学佛的朋友给我发了几道问题,每一道都是可以洋洋洒洒的回复的问题。无奈碍于能力有限,我只是给了简单的答复。

一、钟居士所说的台湾佛教五大山头是哪五大?
一般而言,有所谓的台湾佛教四大山头。那是指佛光山、法鼓山、中台山及慈济功德会。若加上灵鹫山就是五大山头了。它们的创办人分别为:佛光山星云法师、法鼓山圣严法师(已圆寂)、中台山惟觉法师、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及灵鹫山心道法师。在马来西亚有影响力的是佛光山和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也在我国设有道场,惟规模远远不如佛光山和慈济。至于中台山惟觉法师和灵鹫山心道法师,在我国就比较陌生了。但是台湾佛教的大道场绝对不止这五个,其中还有在马来西亚相当有影响力的净空法师之净宗学会、海涛法师之佛陀教育中心等等。

二、学佛应该一门深入,还是博览佛书?
我的看法是:学佛既要一门深入,也要博览佛书。不过在一门深入之前,一定要博览佛书,免得「误入歧途」。

三、对一个初学者而言,应该看那些佛书?如何打好基础?
我推荐给初学佛者的佛教入门书有圣严法师的《学佛群疑》及《正信的佛教》、达摩难陀法师的 “What Buddhists Believe”(也有中文版)、星云法师的《释迦牟尼佛传》、S. Dhammika的 “All About Buddhism”等等。还有一本一位居士写的,当年很多学佛的大学生必读之书,却想不起书名了。[谢谢lulu_ma,那是林世敏的《佛教的精神与特色》。]如果你想更深入一些,我推荐Walpola Rahula 著的“What the Buddha Taught”(有顾法严翻译的中文版《佛陀的啟示》)以及Narada著的 “The Buddha and His Teachings” (这本应该没有中译本据开舍法师透露有释学愚译的中文版《佛陀与佛法》),以及印顺导师的《成佛之道》及《学佛三要》等。如果可以,我建议中英文的佛教书籍都涉猎。多看书、多思考、多听弘法、多和佛友讨论佛学,都是打好基础的好方法。
一本我至今都还常参考的书。
一本我认为对掌握正知正见很有裨益的书。
四、你对各种法会的看法如何?我参与的团体很积极的办各种法会,也会询众要求为亡者做‘七’。你的看法如何?
我个人不热衷于法会。但也不否定法会所带来的宗教体验,以及给予大众的心灵慰藉。但是我也不认同佛团过度重视法会,而不办弘法及佛教教育。

第五道题比较个人,就略过啦!

Wednesday, May 19, 2010

钟闻瑜回应「海外佛教组织的流入」

我之前为「全国大专佛青论坛」而写的文章《整体讨论海外佛教组织的流入对大专佛教的影响》,不意竟发挥了抛砖引玉的功效,获得了美国旧金山菩提学会钟闻瑜居士的读后回应。有关回应,让我边读边叫绝,真的写得太好了。而且很多话是我想说却碍于种种因素不便说的,看了后,更是心情畅快。当然也有很多见解是我之前不曾想过的。现征得钟居士的许可,特将之转载如下,让更多马来西亚佛教徒分享她的精辟论点。

说实话,对于所谓『海外佛教组织的流入』问题我是有一些看法的,宽松地、宽容地说:这是宗教交融所带来的必然阵痛,如果拒绝如此就会像马来西亚官方所采取的保护伊斯兰教行动,也就是说;需要靠政治力的介入方能不受外来团体的影响乃至污染,这除非是在特许环境下才有可能如此,不然就只能悲观其成了(当然不需如此!)正如文中所提,现在是资讯发达,网际网路无远弗届的时代,要阻止『海外宗教组织的流入』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政治的介入只是使发生的时序延后)。其实我觉得最严重的问题不是那些『海外佛教组织』的正统性或分散在地国的人力资源与否,我最深深关切的是它们对整体佛教的影响和对佛法诠释的合法性(这两大问题才是佛教徒们所应要严肃关注的:因为就第一项来说,单一佛教团体的形象和作风实影响人们对佛法接受与否及对整体佛教观感的考量依据。就第二项来说,对佛法诠释的合法性﹝如不如法:如不如世尊的教法﹞,才正是影响佛法命脉的根本问题!其实附佛外道还好对付,因为它们的形象突出,所说的内容也极具明显的反差张力,这反而容易说明和厘清,但是教内的那些组织都有自己的开山长老,信徒们对于佛法的认识并非是先具有深厚的佛法认知和素养﹝甚至许多信众连基本的佛法认识都谈不上﹞,他们多半是透过对开山长老个人人格的认同和感动,甚至只是因为对其个人魅力的崇拜才开始学习及接受佛法。但是!也许开山长老的个人修养及慈心和悲愿都具有—─非具足,对于佛法的认识也有一定范围的解读能力,问题就出在他们以自己的解读能力诠释佛法,而不是像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以佛法研究佛法,这样以自家立场和见解所弘扬的佛法又都多半仅限于自宗自派再加上自创品牌的号召,说的难听点,正是他们污染了整体佛教及纯净之佛法!若说有末法,他们又岂不该负起很大的责任?说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啊!)。

实不相瞒,多少年来我观察台湾佛教五大山头的影响力,他们的招牌对社会大众的思想及政治靠边的走势其实是很严重的!当然他们所做的努力并非全无功用,就社会意义来说,他们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问题的贡献是有目共睹,无可厚非的。其实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为社会所认同,为人们所接受并信仰,也正可以说他们以善于经营这种社会公益形象的手段,为自己这块招牌得以不断扩张和壮大打下了厚实的根基及广大之群众基础,以这种优势和群众基础,进而也影响政治人物在竞选时都不敢轻忽他们的存在。可是您觉不觉得,宗教团体投入社会公益并不是宗教师所应该全力以赴的事业,宗教师的本末倒置和角色混乱正可以说明台湾佛教的可悲。再说若台湾的社会公益竟几乎被宗教团体或民间慈善机构所包办,请问台湾这个政府是不是很无能而且还很病态?政府的本份工作和责任不负或负不起,却将社会问题和付出成本转嫁于民间,让宗教团体或民间慈善机构买单,这才是台湾政府的社会问题,而此一问题之发生,谁要负责?恐怕宗教团体的开山祖师自己也要好好地想想才是! (因为为令自己团体壮大的手段成为自家背负社会责任的负担,因此就只好转嫁给出家弟子们及在家信众们去为自己的慈悲心和大愿力负责,究竟是自己好大喜功还是真心为善?说不定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呢!)还有就是以提倡禅修为号召信徒的佛教团体,对信徒的佛法教育却仅凭自己的个人禅坐经验及或配以自宗法脉的传承,再加上几则禅宗公案,他们竟就成立新兴宗派;台湾的五大山头公开成宗成派的就有两个,另一个则有自己的纪元年号和见面礼仪,剩下的一个虽未立宗也没自己的纪元,但他们投入抢夺信徒市场的企图却像经营企业般,每位派下的法师一人一天或一月能度多少位信徒进来成了他们的业绩进取表了。上面说的四大佛教团体正好占据台湾地图的北中南东各区;另一个团体只宣扬末法时代三根普被唯此无它的法门,但法师的电视弘法除了感应外,有时却又讲讲四书、五经、论语、孟子之类的国学。唉!说远了!

开始时,这些佛教团体也仅只于影响台湾本土,但在近十五年左右的光景它们却已形成跨国趋势,在世界各国成立分院和在所成立分院的各国之各州及省或县或乡再成立分支社团与其他来此打拼的台湾山头和本国佛教团体互相较劲。 (这话虽有些过份但也是有迹可循的,就他们来说是慈悲心的展现:将上人或大师的佛法【注意:我说的是上人或大师的佛法】弘扬开来,但问题是上人或大师的佛法便是佛法吗?这才是我真正在意的地方),它们仅凭信徒的热忱及资金的奉献,再加上大本山的财力支援,在所到国及所在地『攻城掠地』,并以正信、正统自居,自然地瓜分了本土国家辛苦耕耘多年的资源和义工人力,再说的严格点,这责任要由谁来担?以我看,如果在地国的法师们有弘扬正信、正见佛法的担当和远见,在出来弘法之初,便应在结缘性质的弘法之后,努力加深信徒的正见,并加深耕耘正见佛法的教育工作,而并非在建立自家道场上着力太多(虽然立足点也很重要)。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有正见的信徒又岂会为炫丽大型的、有名气的佛教社团所动摇乃至被拉走?更别说资源的分散和竞争,派系的形成和信徒的被分化。责之深爱之切,其心可鉴天地。我想您们即已有危机意识,便当整合全马佛教团体,邀请真正为佛教、为佛法的法师及有为居士一起讨论它的后续正面及负面的所有影响,然后整合出一条可行的共识来实行。我说了,它们的出现不全然是负面的,有许多是可以学习和借镜的;反省自己有无不足之处?佛法教育要从何下手?这些都是参考;最重要的是迎与拒如何拿捏,那才是智慧和艺术呢!

我们美国,光是小小的圣荷西就有各山各派的佛教团体林立,比较算得上是正信之大团体的用八指可以算完(台湾那五大当然不会缺席),这还只是华人北传系统的,若加上藏传就不知凡几了,南传向来注重实修,外面的纷扰对他们而言也只是缘起现象的表征,他们有多少团体我知道的不多,但默默耕耘和令我个人尊敬的则当属他们了。

文中若有冒犯马佛之处当请原谅,而有冒犯台湾山头之处当解为部份事实的陈述,并不能代表他们全都如此,他们的偏颇自然有之,而我个人的观点也是偏颇有之,不容我辩说,诚如前言,爱深责切,其心可鉴。

作者:钟闻瑜(美国旧金山菩提学会)

Monday, May 17, 2010

汤杯和诗巫的激情

昨天度过了一个激情的周日。

先是下午和若凡去现场看中国和印尼的汤姆斯杯大决赛。中国以三比零横扫印尼。但球赛并不像比分那样一面倒。尤其是双打,双方不但得打上三场才分出胜负,而且分数还是一直呈现拉锯战。第二单打的前面两局也是比分很吃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和印尼球员都发挥了高超的球艺,让我们观赏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球赛。林丹和道菲的比赛虽然比分差距很大,但是却也是一场很精彩的球赛。特别是林丹的球艺教我叹为观止。

度过了激情的下午,吃了晚饭回到家,打开电脑,马上迎来另一个激情:行动党赢得诗巫补选——但是却是非正式成绩。正式成绩却一直迟迟不宣布。一如以往的补选,Malaysiakini网站几乎瘫痪了。我只好上Twitter紧随林吉祥的tweets和在Facebook看朋友们提供的讯息。林吉祥透露选委会一直不宣布成绩因为国阵和纳吉不愿认输,让激情更飙升。在接近晚上十一点,看到魏家祥恭贺林吉祥的tweet,接着就传来选委会的正式宣布。

行动党和民联创造了诗巫奇迹!诗巫的人民否决了国阵的银弹拜(读音:buy)票。

但愿下一届大选能有更大的激情!

Saturday, May 15, 2010

黄朱强,请辞职!

本文也发表于当今大马

旺沙玛朱国会议员黄朱强退党,应该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从他不断放话,指责公正党有很多小拿破仑多过指责政府的行政弊端,就已经开始看出端倪了。当他把蔡添强也列为小拿破仑时,我就知道他的退党只是迟早的事。

扰扰攘攘了那么久,黄朱强却终于选择在诗巫补选前两天宣布退党。不是巧合,肯定是机关算尽。虽然他没有同时宣布成为「亲国阵」的国会议员,但是他选择在诗巫补选前的敏感时刻宣布退出公正党,以冲击行动党的胜算,已经是「其心可诛」。

身为旺沙玛朱选区的选民,我对黄朱强的退党却不辞去国会议员职深感不忿。是的,YB黄朱强你有选择退党的权利,但是选民也有选择是不是还要一个已经退党的国会议员的权利。不要像你的同僚祖基菲里诺丁那样太过自恋,大选时,选民不是因为你黄朱强而投你一票。人们是把票投给了“两线制”。

我以旺沙玛朱选民的身份要求黄朱强辞去国会议员职。也在Facebook设了一个"We want Wangsa Maju by-election. Wee Choo Keong, resign now."的群组。我认为黄朱强目前可以为选民作出的最好贡献就是马上辞职,制造补选。

据Facebook上的朋友指出旺沙玛朱选区的民义华小还欠承包商新建筑的费用,南益华小也在筹(愁)新课室的建筑费。以乌雪和诗巫为先例,相信补选一来,这些问题马上就可迎刃而解。搞不好,就连讲了十多年的旺沙玛朱华小,也能神奇的在补选的那几天给盖起来。就像Facebook上的这首《补选歌》:
补选好,补选妙,补选到来人人笑!
给了糖,又给糕,还有山竹和香蕉!
你一口,我一口,吃不完还可打包!

Friday, May 14, 2010

与孩子分享佛典故事

本文为《普门》杂志2010年4月号「为孩子说一则佛教寓言」之特约稿件。

我和七岁时的若拙。
我那今年九岁的孩子,在过年前到外婆家时,和表姐们看了一部鬼电影。虽然这其实是一部搞笑而不是惊悚电影。但是这个孩子还是被吓着了。于是从那时起,他再也不敢一个人上厕所。不管我们,包括和他一起看该电影的十二岁的哥哥,怎么向他讲解电影是假的,所有的鬼都是人扮的,都无法减轻他的恐惧。

所以当我看到这些根据百喻经改写的故事时,便觉得可以和他分享这则《半夜鬼推鬼》的故事。我把故事拿给他,让他先自己看。然后才和他谈论故事内容。

百喻经其实是以故事为引子,故事后的譬喻才是重点。但是百喻经里头的故事短小、有趣,即使不能理解里头的深意,这些故事本身还是很吸引小朋友的。因此我的这个孩子很快的看完了该故事,似乎也很喜欢这个故事。

我问他:「故事好看吗?」他说:「好。」「看得明白吗?」「明白。」「真的有鬼吗?」「没有。」我趁机对他说:「阿大和阿达都是自己在吓自己。你平时怕鬼,其实也和他们一样是自己在吓自己。」他看来明白我讲的道理。于是我再问他:「那你还怕鬼吗?」他马上回答:「还怕!」

看来这个孩子从道理上可能可以接受怕鬼其实是自己吓自己,但是要他马上就不再害怕却也是不可能的。真所谓「知易行难」。我们大人也一样的——道理懂得了,不表示就能反映在我们的行为上。

后记:现在的若拙终于又恢复之前的勇敢了!也终于同意我把这篇文章放上博客了。

半夜鬼推鬼 ◎ 谢武彰改写

有一间很旧很旧的屋子,已经有很多年没人住了。屋子灰灰暗暗的,大家都觉得害怕,而躲得远远的。很多人传来传去说:这是一间鬼屋。在刮风的晚上,会听到鬼呜呜的唱歌。

村子里,有个人叫阿大,他的胆子很大,天不怕,地不怕。他知道大家都害怕靠近那鬼屋,于是,他就决定去那鬼屋住,让村子里的人知道他有多大胆。阿大拍拍胸膛说:「鬼想抓我?哈哈哈……我更想抓他呢!住鬼屋三天三夜也不怕。」

黄昏的时候,阿大住进了鬼屋里。

村子里,还有一个人叫阿达。他的胆子也很大,他也是天不怕,地不怕。为了证明他很大胆,他拍拍胸膛说:「鬼想抓我?我才想抓他呢!哈哈哈……住鬼屋七天七夜也不怕。」

月亮出来的时候,阿达轻轻地推开鬼屋的门……

阿大嘴巴说不怕,其实心里是很怕。当门咿咿呀呀的动了,他以为是鬼来了,就用力的顶住门,不让鬼进门。

阿达嘴巴说不怕,其实心里也很怕,当他发现门推不开时,心想:「惨,真的有鬼!」为了面子,阿达硬着头皮用力的推门。

阿大和阿达都以为自己推的是鬼,心里越害怕,出的力更大,一个在屋里用力的顶住门,一个在屋外使力的推门。

「喔喔喔……」公鸡喔喔啼,天亮了。

这时候,阿达才从门缝看清楚,原来屋子里面的是阿大,不是鬼;阿大也才知道,原来屋子外面的是阿达,不是鬼。

用力推了整个晚上,现在,两个人都好累好累。

改写自《百喻经》的〈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Tuesday, May 11, 2010

无须回应的再回应

我在本月六日的《无须回应的回应》一文中提到的该不该回应诗巫唐崇荣博士布道会的传单内容一事,有了新发展。我又收到师父转发过来的一位大德仁者的回应。我不确定他的回应是否公开发布了,所以不便转载也不提及他的名字。不过,对于这位大德仁者提到的几点内容,却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他认为如果此事只是在基督教的圈子内传教,「那就不必去管了,不过既然在公共场合,」他认为佛教应该回应。因为,「如果佛教界不回应错误的讯息,在现代社会里,沉默即表示赞成。这就表示了佛教界赞成这种说法,的确如他们所说的那般。当整个社会的集体认知是如此时,那么政府拟定某些政策、社会在这方面作出批判时,我们就必须承担——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这个错误讯息的后果。」他还举例说「佛陀对婆罗门批评沙门不事生产作出澄清;对外道的责难与之辩论;对宗教界的流弊作出批判。」

是的,对于社会上出于对佛教的错误认知而做出的错误评论,比如「批评沙门(出家人)不事生产」,我们必须澄清。而对于宗教界的流弊,如宗教师对儿童的性侵,我们必须批判。但是,对于一些纯粹因为教义不同而产生的所谓「错误的讯息」,我还是认为不必回应。

所以我认同台湾温金柯居士的说法,唐牧师的「罪人」之说不过是「他站在自己宗教的圈子里讲『自是非他』的话」,他要强调的不过是,「耶稣不同于其他的教主之处在于,其他的教主『是人』,而耶稣『是人又是神』,而『只是人』的就『不能作救主』。这是基督教的观念,从基督教的立场来看,他觉得这样想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平心而论,也只是很平常的一段话。 」

其实佛教徒本身不也是向来强调佛陀是即人成佛的话。而且我们自己也不认为佛陀是「救主」。我在大学常唱的一首佛曲“Self Reliance"中就这么唱到“No one saves us but ourselves, no one can, and no one may. We ourselves must walk the path, Buddha merely show the way."

从佛教的角度去看,其他宗教的很多教义都含有「错误的讯息」,尤其是如基督教般的一神教所常说的「神是造物者、是世间的主宰」,更是和「因果论」对立的「错误的讯息」。而佛教的三世因果论,对一神教而言,也是「错误的讯息」,而且我们也往往同时否定这个世间有一个主宰的神。不要忘了我们的这些对其他宗教徒而言的「错误的讯息」很多也是在酒店、学校等「公共场合」讲述的。如果,所有各别宗教徒,都认为「沉默即表示赞成」,而对这些「错误的讯息」不断地「澄清」和「积极回应」的话,恐怕我们将永无宁日了。

当然在这件事上,唐牧师和有关主办单位也表现得对其他宗教欠缺敏感,就如我的一位穆斯林老朋友在我的博客的留言中所提到的:「唐博士只要以不点名的方式说教,当然可以避免一些言论纠纷。」

Sunday, May 9, 2010

海外佛教组织对大专佛教的影响

昨天我受邀到「全国大专佛青论坛」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佛青们分享了:《整体讨论海外佛教组织的流入对大专佛教的影响》。这是由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来西亚佛光山、马来西亚佛教弘法会(BMSM)联合举办的一项活动。主办当局规定必须交论文。所以我也勉为其难写了一篇文章权充,以下是该文的摘要:

海外佛教组织有系统的进入马来西亚并开始发挥影响力是1990年代之后的事,而且都是发源于台湾的佛教组织。这些影响随着海外佛教组织在大专的活动,也对原有的大专佛学会带来了影响。甚至有者认为带来了一定困扰。

综合了前大专佛学会的领导层的意见及我个人的观察,海外佛教组织对本土佛教,尤其是大专佛教的影响可以分类成:

(一)资源的分化和竞争
海外佛教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最明显和直接的即是资源的分化和竞争。在马来西亚特殊政治氛围的大专学府了,这资源的分化可能会有更大的后遗症。

(二)派系的形成和信徒的分化
所有海外佛教组织和我国佛教传统的多元和圆融的精神和面貌格格不入。这些组织不但在教义上有鲜明的宗派色彩,甚至有着强烈的“组织色彩”,严重的话即是“山头主义”。从内修上看,过度的标榜宗派也容易让学生过早的将自己定型在某一个宗派上,而错过探索最契合自己的修行法门。从外弘来谈,过早的定格于某一组织,也将导致他们往后可能欠缺宏观的马来西亚佛教观。

(三)对新学佛者造成困扰
新生们可能因此认为佛教是个四分五裂的宗教,而选择避而远之,或者选择投入其他宗教学会。那么对佛教就是得不偿失了。

(四)自主权的受侵蚀
以个人经历为例:一个在本土活动,应用本土佛教资源的佛教组织,在面对发生在我国内部影响国内佛教社群的事件时,却必须向位于外国的总部请示立场。这相等于把我国佛教殖民化了。把马来西亚佛教变成台湾佛教的附庸。

然而马来西亚是个结社自由的国家。我们无法也不该阻挠任何组织的成立。更何况,这些都是正信的佛教组织。而它们之外,还有很多附佛外道也在渗透大专学府,那才是真正的问题。其实影响大专佛学会最大的不是海外佛教组织,而是教育制度、社会风气、网络世界等等影响着我们的这一代大学生不再热衷参与佛教组织的种种事项。

在面对如此许多挑战的时刻,佛教组织之间必须互相支援、鼓励、赞叹、协调、共事。其中最大的症结在于我们必须拥有正确的身份认同。我们必须以佛教徒的身份认同为优先,组织身份认同为次。作为有关大专的佛教徒,我们必须认同、支持大专佛学会为有关大专内唯一的佛教代表单位。

如果有兴趣,也欢迎你阅读全文

Thursday, May 6, 2010

无须回应的回应

几天前,收到一位师父转发过来的电邮。内容如下:

请问师父和各位佛友我们要保持沉默还是要回应呢?
若要回应,应该如何回应呢?

2010诗巫唐崇荣博士布道会《信仰的能力》
地点:诗巫广场
日期:10-12/5/2010

以下是他们到处分发的宣传单的内容摘要:

1. 神创造我们,那么神是谁创造的?

答:(1)神创造人和万物,他是一切的创造者。他既然是创造者,就不能被造。

(2)如果神是被另外一位造的,我们就不要信他,而要信造他的那位。因为那位创造他,那位才是神。但是你也许要问:那位神又是被谁造成的?如果那位神也是被另外一个神创造的,那么我就信另外的那位神……如此推理下去,永远也推不完了。 总之那最先创造万有的那一位才叫作神他是造者,不是被造者。主动与被动必须分清楚;主体与客体也必须分清楚。如果这被造者是从他来的,他就不是被造者,他是创造者。所以你问:神是从哪里来的,这问题本身就错了,因为当你说:【神是从【哪里】来的?】时,你心里已现有一个【那里】然后再设想神是从那一个【那里】跑出来的,【那里】是空间。

圣经说:【神创造万有。】那么神不仅创造了时间,也创造了空间,空间就是宇,时间是宙,空间加上时间就是宇宙。宇宙是神所造的,所以神必须在空间之前,时间之前,若你说:【神从何时开始有的?】你这问题应该倒过来说:【时间是何时开始被神造成的?】才对。同样的,你不能说:【神是那里来的】而是问:【【那里】是从那里来的】】时间和空间都有限制,有限的加上有限的还是有限的,神是无限的,所以你想从有限的产生无限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2. 为什么信耶稣才能得救?
……人间所有的教主都是有罪的人,但是他们是罪人中间最伟大的,孔子、孟子、老子、释迦牟尼、默罕默德都很伟大,但是他们的伟大不等于他们可以作救主。所以耶稣基督要到世界上来。他是神又是人如果他只是神,他不能作救主,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是神,他只能审判人,不能代替我们死,所以耶稣要作人,才能代替我们死;但是如果耶稣只是人不是神,他也不能作救主,因为他只能代替人,但是不能代替上帝来实行拯救,因为他是神,他又是人,所以他作了神与人的中保,站在神与人的中间拯救你我,感谢上帝。我小时候,有一个牧师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奇怪。他说:“有谁比牛更好:牛没有偷过东西,牛没有写过空头支票,牛没有杀过人。牛只有被人杀,牛一生做苦工,服务人群,到死的时候连肉都给人吃,谁比牛更好?”我被他一问,就想:“真的没有人比牛更好。”他继续说:“如果行善可以上天堂,天上一定一大推牛。”老实说,你每次行善都可能有其他的动机,上帝开看得很清楚,很多人作好事因为他想“我如果作好,人家会对我比较好”。许多慈善家,如果内心有其他的动机,已经不是善。如果我行善,是借着这件事来达到另一件事,为自己的目标的话,我一面作好事一面有别的目的,我已经离开 “好”太远了。真正的善是什么?是自己和善连在一起,没有其他的目的。那才是善。从上帝这个眼光来看,很多人行善,根本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唐崇荣博士

我当时看后,给师父一个简短的回复如下:

从附上的短文来看,对方只是在宣扬基督教的教义,当然我们可以不同意,但既然对方没有诋毁佛教,我想我们没有回应的必要。

过了几天,又收到师父的电邮。原来也有佛友针对同一事向台湾的温金柯请教。温居士也认为无须回应,但是他写了详细的回复。师父慈悲转发给大家参考。温居士也把他的回复放上了他的部落格:〈佛陀是罪人?耶穌是人又是神?淺論馬來西亞佛友之疑問〉。值得一读。

Tuesday, May 4, 2010

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

正如我在前一篇博文所说,一行禅师给予了我很大的感召。所以当我四年前当上马佛青总会长时便接受建议,发信给禅师邀请他来马来西亚弘法。几年来,我们每年都发出邀请函。虽然这些年间,禅师也曾到过东南亚,但是却没把马来西亚放进他的行程中。也许马来西亚在世界佛教的版图上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的缘故吧!

无论如何,在现任马佛青署理总秘书罗玉萍的不屈不饶的努力下,终于在去年禅师确定将会在2010年的东南亚巡回弘法时到来马来西亚。也因为出于对一行禅师的崇敬,当玉萍邀请我担任这项活动的筹委会主席时,我虽然考虑了很久,但是最终还是答应了她。不过,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其实最卖力的是担任筹委会秘书的玉萍本人和她的秘书处成员。我这个主席有点「坐享其成」。

我们在半年多前便开始筹备了。主要在物色场地。原本是打算在佛教道场举行,但是却没有一个道场可以容纳那么多人进行五天的禅修。梅村(一行禅师在法国的道场) 希望这个静修营可以让五百到一千人参加。由于禅师难得到来(应该是空前绝后仅有的一次),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受惠,而且也比较符合经济效益,因为禅师将有多达五十位以上其他助教法师随行。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在波德申的Tiara Beach Resort举行。其实梅村也倾向在度假村之类的地方举行,因为他们也希望所有的筹委在静修营期间,可以专注的一起禅修,而不是花太多时间在活动进行的琐碎事上。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我们终于在四月二十四日举行了新闻发表会。也正式公告了一行禅师的三项公开活动。现在就是等大家积极报名的时候了。

三项活动如下:

五天静修营:和平与喜悦的步行
15-19/09/2010 | Tiara Beach Resort, Port Dickson

公开讲座:这是个快乐的时刻 | 21/09/2010 | 槟城菩提中学

正念日:真正的活着 | 24/09/2010 | 吉隆坡文良港拉曼学院总院

欲知更多详情及下载表格,请点击相关图片或浏览http://www.thichnhathanh.my/

Friday, April 30, 2010

一行禅师对我的感召

一行禅师可说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佛教高僧之一。尤其在西方社会,他的知名度或许仅次于达赖喇嘛。

一行禅师是我所非常崇敬的僧伽之一。我拜读过几本禅师的著作,也曾在曼谷聆听了一场他的开示,受益良多。我曾发表两篇和禅师的著作有关的博文:〈浪和水〉及〈《你可以不生气》〉。同时也曾多次在文章里引用他的话,如:〈游戏规则〉、〈实践中道、缔造和谐〉及〈看山不是山——看刘翔退赛〉。

我对一行禅师的崇敬不仅限于禅师在佛法上的修持,更多的还在于他提倡的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他在接受美国佛教杂志Shambhala Sun的访问时,针对入世佛教这么说道:「入世佛教就是佛教。当炮弹开始投向人民时,你不能总是留在禅堂。禅修是对现象的认知,不只是发生在你身识里头的,还包括发生在你周遭的一切。」

我多年前在阅读一行禅师的"Interbeing"(「相即」)一书时,便被禅师所提出的十四项正念的修持 (The Fourteen Mindfulness Trainings) 之概念深深吸引。我也曾多次在一些演讲中引用过禅师的这些概念。在这十四项正念修持中,禅师在其中三项提到了社会公义。我记得我甚至曾经把这十四项正念修持译成中文,但忘了用在哪里,也找不回来,只好再翻译这三项如下:

第十项正念修持:护持僧伽

觉知僧伽(Sangha,也泛指佛教群体或组织)的本质和目标是修行智慧和慈悲,我们发愿不利用佛教群体为个人谋取利益或把佛教群体沦为政治工具。然而,一个宗教群体一定得采取鲜明的立场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并致力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改变有关情况。

第十一项正念修持:正命

觉知暴力和不公正已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和社会中,我们发愿不以有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职业维生。我们将尽力选择能协助我们实践智慧和慈悲的生计。觉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我们要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消费者,不支持剥夺其他生命生存机会的公司。

第十三项正念修持:布施

觉知剥削、社会不公、偷盗和压迫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发愿长养慈悲心,并学习维护人类、动物、植物及矿物的福利之方法。我们要行布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资与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但将尽力阻止任何人以损害他人及其他生命的方式敛财。

一行禅师的这些话让我们看到佛教徒不该只是闭目修行的,佛教团体也不该是独善其身的。所以一行禅师是我学佛和学做人的一个很强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