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5, 2012

到獨立廣場静坐

有朋友說,不反對428靜坐,但是認為如果政府不批准,我們就不該去,因為那有違國法。於是我想起了兩個黑人女子。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也許根本沒聽到過艾琳·摩根(Irene Morgan)的名字,更不知道在1944年7月的那一個早晨,在灰狗長途汽車上發生的故事。當時27歲的艾琳·摩根剛剛經歷了流產的不幸,拖着仍然虛弱的身體,坐上了從佛吉尼亞州格魯瑟斯特(Gloucester)開往巴爾的摩(Baltimore)的汽車。

按照種族隔離法的規定,艾琳只能與別的黑人乘客一樣,坐在汽車後排指定的座位上。她的身邊是一位懷抱嬰兒的黑人母親。汽車開出幾英里後,上來了一對白人夫婦。司機馬上命令艾琳和同座的黑人婦女起來讓座。艾琳·摩根不僅大膽地說「不」,而且還勸阻同伴不要讓座。司機面對兩位不肯屈服的黑人婦女,旋即把汽車開到了郡監獄。刑警登上汽車,出示了逮捕證。憤怒的艾琳一把奪過逮捕證,撕碎後扔到窗外。儘管艾琳奮力反抗,但終於寡不敵眾,被強行拖下車,投進了監獄。

之後,另一個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斯因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而被捕入獄。羅莎·帕克斯以其大無畏的行動,挑戰種族隔離政策,引發了一次劃時代的全國性民權運動,在歷史上寫下了永不磨滅的一筆。無庸置疑,帕克斯女士對她生前身後獲得的種種榮譽當之無愧。當然,帕克斯女士當年的行動,只是一個契機。但是如果當年這些弱女子當時都只是馴服的遵守當時的國法,這個契機也許將會推遲很多年。

鑑古知今,428當天,我們究竟該不該到獨立廣場靜坐呢?

【本文取材自《華夏文摘》】

Thursday, April 19, 2012

支持净选盟佛教徒网络:邀您共襄盛举

作为佛教社群的一份子,我们认同净选盟的努力,除了表达我们支持Bersih 3.0,我们也付诸以行动谨此诚邀所有认同净选诉求的佛教徒在2012年4月28日和我们一起到独立广场参与“静坐抗议”,让我们共同成为促进社会变革的一份子。

我们将秉持“慈悲喜舍” 四无量心,平静安宁的参与静坐,让无畏无惧、无嗔无恨、无怨无仇的慈悲精神弥漫独立广场,乃至于整个国土。愿我们的慈悲能量冲破社会、宗教、种族、政治、经济的一切藩篱。

佛教是入世的;佛陀也是入世的。佛陀弘法四十五年,教导众生灭苦之道。但是佛陀不只是教导我们如何灭除个人身心的苦,佛陀也清楚明了万物的缘起,知道由社会和体制所造成的苦和众生身心的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佛陀没有逃避的回应了当时社会和体制的苦。除了解除了印度的种姓制度,让所有人,包括了当时被人们认为最低贱的贱民也能追随他学习正法,佛陀还给予女性同等的地位,让她们也能出家求道。这在当时是不曾听闻的。此外,当琉璃王率兵攻打迦毘罗卫国时,佛陀也为了拯救祖国,两度静坐在大军必经之道上,阻止大军前进。虽然终究无法保全迦毘罗卫国和释迦族,却也表现了佛陀并非不问世事的。

而佛教更是出世的。佛陀活在人间,人间即世间,世间的疾苦众多,而人世间的疾苦是可以通过人类的努力去改变的。追求一个清净的国土,意味着以“正法”为依归,而正法蕴涵了合理的、平等的居住的国土与环境。出世的原意即在于“痛苦的止息”,如果现世的痛苦能够尽量的加以减少,则有助于道业的修习与增长。

刚于本月二日在深圳弘法寺安详示寂的本焕长老也曾说过“我虽是一个出家人,但首先是一个公民,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不管大小,我都有责任。”因此作为国民的一份子,我们也有责任将自己的宗教修持实践于社会层面,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许多人都认同我国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折,国家极需要安宁、正义及自由来达成社会的变革,而变革的其中一个驱动力正是干净和公正的选举。只有干净和公正的选举才能让我们的每一张选票发挥其真正的力量;只有干净和公正的选举才能让我国拥有诚信去解决体制所带来的苦。

如果你认同和支持此项活动,但是基于各种理由无法到独立广场参与行动,我们也吁请你在同一时间,即2012年4月28日下午两点至四点在任何地点举办静坐以示支持。也恳请你告知我们你的活动详情,让我们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活动。

我们是由一群关怀社会的佛教徒,以个人名义所组成的网络。促进社会变革是我们修持的一环。我们的联络:socially.engaged.buddhists@groups.facebook.com

马来西亚入世佛教徒网络
欢迎联署 / 检阅联署名单

Monday, April 16, 2012

慈悲為懷

「慈悲為懷」是佛教徒常聽常說的話。「佛教徒該慈悲為懷」這句話在佛教界沒有人會質疑。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慈悲」出自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慈」為給予眾生安樂,「悲」為拔除眾生苦難。佛教徒以慈悲為懷的精神,做了無數慈濟眾生福利人群的事業。

無依的老人、無助的孤兒、窮苦的人家、蒙難的災民、受苦的病人,我們義無反顧的伸出援手。我們積極發揮「慈悲為懷」的精神。

看到有人虐待動物、看到有人欺凌弱小、看到有人剝削員工、看到有人迫害無辜,有一些人開始不敢「慈悲為懷」,當然還有不少佛教徒依舊「慈悲為懷」,挺身而出。

當有人遭虐待了、有人遭欺凌了、有人遭剝削了、有人遭迫害了,而虐待者或欺凌者或剝削者或迫害者,是政府或權利機構或體制時,「慈悲為懷」這四個字就突然對更多佛教徒失靈了。

他們會說,佛教徒不該涉及政治,政治是糞桶,真正學佛者不參與鬥爭、不搞對立。

看來「慈悲為懷」得了政治過敏症。

Thursday, April 12, 2012

龍紋身的女孩

More about 龍紋身的女孩

好幾個月前從弟弟的博文中知道這本書。可是直到上個星期回去掃墓時,才從弟弟手中借到這本書。借回來後也沒有馬上開始看,一直等到前幾天才翻開。開始的時候,故事雖然也算精彩,但是還可以按計劃閱讀,就是說时间到,我就会把书放下,去做我接着该做的事。但是,渐渐的,情节越来越精彩,到书的三分之一篇幅时,开始欲罢不能了。

這是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的犯罪小說。小說包含了慎密的推理、變態的犯罪、扭曲的人性、當然還包括暴力和性。應該是部兒童不宜的小說。anobii閱讀網這麼介紹它:「一本讓歐洲人上癮的完美小說.三年內全歐狂銷800萬本!在瑞典,平均每3人就擁有1本;在丹麥,銷售程度僅次於聖經;在法國,每4部車裡就可以找到1人擁有;在英美,每個讀了本書的人都為之瘋狂。」

小說其實有幾條故事脈絡在同時進行着。主線是一開始看似最平淡無奇的事件:一件發生在三十六年的少女失踪案。少女的叔公,一個退休的瑞典產業鉅子,非常疼愛她,所以一直不肯放棄找出真相。結果三十七後,委託一個記者去重新翻查資料。他希望能找出是那個家庭成員殺了那個女孩。但是卻因此牽扯出許許多多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小說中情節的起伏和轉折真的叫人無法把書放下,而其推理的慎密更不遜於《達芬奇密碼》。其實,此書和《達芬奇密碼》一樣,其中很多推理都和基督教聖經的經文有關。儘管這部小說我發現沒有甚麽推理上紕漏,但是還是有個情節我覺得不合情理:那就是記者遭追殺。實際上對方想殺他,其實可以很輕易的得手,因為那時候該記者還不知道他的追查會把誰牽扯進來。

雖然小說其實以另一個故事開始和結束,但是次書真正吸引我的也只有這條主線。主線的謎底揭曉後,我也就「恢復正常」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