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6, 2009

再谈政治人物出席佛教活动

延续之前的纳吉出席卫塞庆典,我想还应该谈谈政治人物出席佛教活动的身份问题。

实际上,在我在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担任理事职位这十多年里,我们在内部都很明确的表明,我们不以政党身份邀请主礼嘉宾,所有主礼嘉宾都是以他们在政府的官职身份受邀。只有在卫塞节这类普天同庆的活动,我们才会考虑邀请政党代表出席。去年的全国卫塞节庆典,所有吉隆坡的国会议员就都受邀。我相信其他佛教组织的立场也是如此。

然而却有很多公众人士包括某些网志作者,似乎无法分辨这一点。由于马来西亚独立五十年来都由国阵执政,因此佛教组织邀请的对象向来都来自国阵,尤其是马华和民政两党,而让人误以为佛教组织和这两个政党关系密切。随着民联在五个州属执政,尤其是雪兰莪和槟城,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州来自民联的政府要员也不时受邀成为佛教活动的主礼嘉宾。

令人纳闷也令人遗憾的是,却也有政治人物本身,不晓得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竟然也无法分辨这种受邀身份。有者将他们的身份政党化,如在致词时趁机替自己的政党宣传。最近甚至有一新官的秘书拒绝佛教组织的邀请,因为他很不满之前佛教组织从来都不邀请该党的领袖成为活动的主礼嘉宾。实际情况却是佛教组织从不以政治人物的政党身份做出邀请。

当然,在我国党政不分以及政党和政府资源严重重叠的政治现实下,有时候要做出明确的区分的确也不是易事。要政治人物自觉的将党职和官职分开,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也许还是一个奢想。所以我们惟有寄望佛教组织的领导人能够坚持原则,切不可迷失方向。另一方面,我也不能否认,会有某些佛教组织由于领导人的个人立场或其他因素而和特定政党保持特别关系的事实。但我想也希望,那纯粹只是个案。

Saturday, May 23, 2009

纳吉出席卫塞庆典的争议

新任首相纳吉于今年卫塞节到访东禅寺和佛教徒共庆卫塞节。结果竟然在网上引起一些网志作者的议论。

有趣的是,纳吉不是第一个和佛教徒共庆卫塞节的首相。马哈迪曾经两度出席卫塞节庆典,唯都不是在寺庙里。阿都拉则在去年的卫塞节到访十五碑佛寺。这两位前首相与民共庆卫塞节都没有引起什么非议。

我想这和纳吉本身因为种种对他不利的传言所造成的负面形象和一些人过度的政治化解读有关。

纳吉到访东禅寺与民共庆卫塞节是以政府首长的官职身份出席。今年在东禅寺的卫塞庆典是属于全国性的活动,因此邀请国家政府首长出席虽然不一定是必须的,却也是无可厚非的。其他地方上的卫塞庆典也一样邀请地方上的人民代议士或政府要员共庆,而他们包括了国阵和民联的政治人物。

所以,在东禅寺的卫塞庆典,佛教组织邀请的是“首相”这个官职,而不是纳吉个人。因此纳吉的个人形象本不该和这次出席卫塞节庆典扯上任何关系。从此延伸,佛教组织邀请首相纳吉不应被解读为支持国阵或认同纳吉政府的一切政策。更不能被解读为认同纳吉的个人形象。

Wednesday, May 20, 2009

现代化佛堂

翻看旧照片时,“发现”了这个现代化佛堂。这两张照片拍于2006年7月25日。当时我刚上任马佛青总会长不久。因为公幹到柔佛而乘便拜访柔佛州的马佛青会员团体以及柔佛州联委会。当时的州主席是Sumana法师。

照片中的现代化佛堂便是Sumana法师所创立的佛学会之佛堂。这个佛堂设立在店屋楼上,空间不大,但却完全符合所谓的“室雅何须大”。

佛堂的布置很简单,却也很典雅,也不失庄严。给人的感觉很清新、很年青、很现代。据悉,该佛学会的成员也都是年轻人。国内目前还有几所类似的现代化佛堂,参与者也以青年为主。

但愿国内能有更多类似的佛堂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亲近佛教和学习佛法。

Saturday, May 16, 2009

我们都不正常

很多很多年以前参加过Mahinda法师的禅修营。每个晚上师父都会开示。虽然事隔那么多年,师父当年的一些教诲依然铭记在心。

师父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教诲是他曾说:“我们总是认为我们不正常(we always think we are abnormal)。”还记得这话让我们开怀大笑。师父接着解释说我们总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一些、能干一些、漂亮一些、重要一些。所以我们不是一般的人。"We are not normal people, therefore, we are abnormal."

是的,我们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我们应该得到比别人更好的待遇。这包括“我”在公司、组织乃至于社会的地位应该比别人高、“我”的薪酬也应该比别人好、甚至是和别人一同站在台上时,“我”也应该站在比别人更显著的位置。

因此,当我们得到比别人好的待遇时,我们认为那理所当然。但是当别人的待遇比我们好时,我们却忿忿不平,仿佛世界亏欠了我们太多。

凡夫俗子的我,有时也难免会有这样的念头。所幸的是,师父的教诲总会及时浮现,给我足够的心力观照自己的心念。

佛法,就是这样的,常常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及时的给我指引。

Tuesday, May 12, 2009

得民心者得天下

霹雳州政局的演变峰回路转、高潮迭起,扣紧人心。但我想演的人比看的人更欲罢不能。

但是当他们卖力的演出、并汲汲营营的追寻法庭上的判决时,却忘了最后的裁判者是广大的人民。当古代中国还在奉行帝制时,有智慧者便知道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的真理。但是在今天奉行民主制度的我国竟然还有人似乎不懂这个道理。虽然也有人的确不会“失民心者失天下”,但却也赔上了一世英名。

当我以为高庭的判决是国阵一个很好的下台阶时,才发觉原来国阵其实不是我以为的骑虎难下。他们对这场战役根本就是乐此不疲。我太过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这些大人物不谙中文不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著名的英语谚语:“win the battle but lose the war”,难道他们也不明白吗?

多年前很爱看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也有我很喜欢的主题曲。歌中唱道:“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凭说,海云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而最有意思的还是歌中的最后一句:“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Friday, May 8, 2009

卫塞节和浴佛

虽然有人说马来西亚的卫塞节五十年来依南传佛教定义,但是在卫塞节浴佛却是汉传佛教所独有的。

记得多年前曾有南传佛教兼英校生的朋友表示“浴佛”名不副实,因为浴的其实不是佛,而是悉达多太子。说的也有道理。因为浴佛一般用的确实不是佛像,而是传说中诞生时步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时的悉达多太子造型。所以他们虽然不反对浴佛仪式,却不同意把“浴佛”英译成"Bathing of The Buddha",而坚持是"Bathing of Prince Siddhartha"。事隔多年,我也记不清后来那译名如何决定。

当然由于文化交流,一小部分南传佛教道场及藏传佛教道场也开始让信徒浴佛。但是却没有所谓的南传或藏传佛教浴佛。所以设立三大传承浴佛亭的建议就让一些人,尤其是南传道场,觉得突兀。从中也让人醒悟到,我国佛教内部的三大传承的互相了解仍不足。

此外,从浴佛一事,我们也可以推断汉传佛教对马来西亚佛教的支配将会越来越强。以人口比率来说那也是正常的发展,但是我不希望马来西亚佛教有一天会像新加坡一样由汉传佛教垄断话语权而失去其三大传承兼具的特色。从越来越多人用“佛诞节”和“浴佛节”来称呼卫塞节来看,这个也许不是过虑。

再几分钟就是卫塞节了。在这经济不景、治安不靖、政局不堪入目的时刻,愿大家在佛陀日及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能保持内心的清静、安宁。

Wednesday, May 6, 2009

一个更黑的马来西亚

一如Malaysia Insider所说,“一个黑色的马来西亚”运动应该感激警方,因为他们对黄进发的逮捕,让“一个黑色的马来西亚”运动将获得人们更大的支持。

我认为至少他们为“一个黑色的马来西亚”运动做了反证和最有效的宣传。

警方的逮捕行动,让黑色的马来西亚更黑,也让人民提早对纳吉的梦想破灭。

Tuesday, May 5, 2009

下棋

古代的才子必须琴棋书画皆通。而这四者中唯一和我有些沾边的只有棋。据说古时说的棋指的是围棋,但我钟爱的却是象棋。其实我也一直很好奇,纯粹需要理性思维的棋为什么会和属于艺术表现的琴书画并列?

从小就喜欢下棋。印象中在进入小学念书前便开始和村内的小朋友玩跳棋。进入小学後又学会了斗兽棋和军棋。应该也是在小学时学会下象棋。记得那时候,哥哥常常会和朋友在家里下象棋,我就会围在旁边看,也不记得是不是这样看懂的还是有人指点。中学时接触了西洋棋。大学时终于有机会学了围棋。但始终最爱的是象棋。一直以来说下棋指的就是下象棋。

年少时下棋的最佳对象就是哥哥,两个弟弟似乎不那么爱下棋。中学时也偶有和同学们下棋,但是由于无法“棋逢敌手”而兴趣索然。在大学倒是遇到了好几位棋艺在伯仲之间的朋友,所以那时倒是下了不少棋。记得还参加了宿舍村办的象棋比赛得了第二名。大学毕业後又失去了下棋的机会,一直到几年前发现可以上网和世界各地的象棋爱好者对弈,才又开始重拾下棋的乐趣。

现在我的孩子也爱上了下棋。他在学校的作业“休闲活动”中也选择了棋类。我昨晚还帮他上网找了不少棋类的资料。也因为如此现在写了这篇文章。

Friday, May 1, 2009

厚德載福

感恩開印法師寄來一幅電子版墨寶,上書「厚德載福」。師父在電郵中說是今年佛陀日主題。我想應是沙巴州的主題。傳統上,沙巴州的衛塞節主題都是由沙巴州自定,而和西馬不同。

在師父蒼勁的「厚德載福」四個大字之下,有一行小字說明:

當前全球面臨金融危機,以佛教觀點而言,有德者常存善心、勤修福業、淡泊知足、雖貧而富;積極惜福再培福,累積內財(德也)、外財(福也),自能平安渡過。

對主題的講解簡單扼要、一語中的、切合局勢又不離佛法,我一開始本還覺得「厚德載福」四字的儒家味道似乎過重。

很喜歡這個佛陀日主題。相對之下,今年的西馬主題:「宗教諒解,社會和諧」,有點陳腔濫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