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2, 2020

电影里的邪教

本文发表于南洋商报《登彼岸》网络版【2020年7月2日:风声雨声

发现美国电影里常会出现邪教。记忆中我至少看过三部电影里有这样的情节。不知道是不是属于巧合,三部都是科幻灾难片或惊悚片,这三部电影分别是 The Mist(中译:迷雾,2007年)、Bird Box(中译:蒙上你的眼,2018年)和 The Silence (中译:死寂逃亡,2019年)。后两部电影的邪教其实都不是电影的主要情节,我甚至觉得似乎有点像是为了不让电影太单调而特意加入的情节,因为电影的剧情其实都很简单。但是为什么加入邪教情节?有没有背后的深意呢?我没有看到有任何这方面的影评。

《死寂逃亡》的故事是简单的逃亡之旅,说的是世界各地突然出现不明的凶残飞行生物,有点类似恐龙电影里的飞龙,只是体型只有猫一般大小。它们看不见,只能靠声音攻击猎物,不管是人类或其他动物,只要发出声音便会瞬间被啃食到只剩骨头。电影说的是主角一家的逃亡经过,为了避免成为猎物,他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静默。电影最后说到人类因此发展出一种静默的新常态生活方式,恰似我们现在因为新冠病毒常说的新常态一样。

《蒙上你的眼》也是简单的逃亡之旅。说的是世界各地同时出现了许多人莫名的自杀。后来才知道他们是看见了神秘景象后便会被某种力量控制而导致他们自杀死亡。故事讲述一个妈妈如何得知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带着两个五岁孩子逃亡的经过。间中倒叙说明事件的经过。为了不让他们自己看见那些神秘景象,他们在整个逃亡过程中都必须蒙上眼睛。

在这两部电影里,主人翁在逃亡中,都受到邪教分子的干扰。《死寂逃亡》里的邪教分子和故事主流没有什么关联,纯粹就是一批想要用非理性的方式来夺取新成员的邪教组织。而《蒙上你的眼》的邪教分子则不同,他们是一群常人眼中的疯子,但是他们却不会因为看到神秘景象而自杀,实际上他们认为那是美丽的景象。所以他们不必蒙眼,甚至他们千方百计要其他常人去看那令人自杀的景象。对于常人看到景象后自杀,他们认为那是在净化世界。

相比之下,《迷雾》这部电影的邪教,则是故事里的重点情节了,至少对我而言是如此。撇开这个情节,这电影也就变成一部和前两部电影一样简单的科幻灾难片了。电影说的是一个小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淹没。同时迷雾中不时传出惨叫声,人们四处逃窜,主角和他的儿子与镇上的一些人则被困在小镇的一间超市里。几乎整部电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超市里。在这里他们开始目睹有人被迷雾里的不确知是什么的怪物杀害。甚至有者只剩下双脚。

电影里的邪教,是人们被困在超市里后才发展出来的。他们在面对未知的在超市外头迷雾中吃人的怪兽,不知所措,恐惧开始战胜理智。超市里很多出现了两批人,一批理性分析,想方设法保护大家的安全。另一批,则认为这是神的旨意,因为人类犯了错,同时认为必须做出生命的牺牲,才能赎罪及平息灾难。所以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邪教组织是如何兴起的。面对未知的危险和无法逾越的恐惧,放弃理性的思考,选择相信一个更高的神秘力量——神,也许就是一切宗教的来源,无论正信或邪信。

随着人们内心的恐惧越来越盛、对外头的危险越来越无能为力时,选择信仰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成了多数。当然一开始必须有一个能言善道的人在散播这个信仰。在电影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个领袖一开始也并不完全“投入角色”,因为当她看到她的信徒竟然拿刀捅人的过激行为时,镜头前她表露出了惊骇和震愕的表情。但是当人们开始期待她的领导和发号施令时,她也很多的投入进去当邪教领导人的角色。甚至后来还指定下一个牺牲者是谁,并指挥她的信徒去强抢她所要的牺牲者。

从电影回想现实生活中的邪教,相信它们的起源因素也必是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惧和对真相的无知,也即是佛陀所说的无明,而需要一个寄托。而那些邪教领袖也许也是渐渐“训练”出来的。到最后,他们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神的代言人了。

Saturday, August 8, 2020

资讯时代的正语

本文发表于南洋商报《登彼岸》网络版【2020年6月4日:风声雨声】

月前,吉隆坡菩提工作坊邀我和其坊员分享在目前新冠疫情期间,面对各种真真假假的网络讯息,我们要如何应用佛陀对正语的教诲。于是这给予我机会重新学习佛陀对正语的教诲。

佛教有“身口意”三业之说。就是说我们的一切业,都是透过身、口和意所造作。而口业即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正语,或者佛陀对我们的言谈的要求。佛陀在很多部经典里都有关于正语的开示。在我们常常接触的八正道、五戒、十善中都有和言谈相关的教导。

什么是正语呢?佛陀在《长部》第二十二经大念处经如是开示:“离妄语、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诸比库,这称为正语。”所以,八正道中的正语、五戒中的不妄语以及十善中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及不绮语,其实说的都是相同的事情。

佛陀曾宣称他要考虑三个要素来决定其是否说话,那就是:(一)话语是否真实、(二)是否对听者有益、(三)是否为听者所喜爱。佛陀在《中部》第五十八经无畏王子经中有更详细的解说,当中佛陀提出了六种情况,来说明是不是不该说这话(不语此语):
一. 如来知其语为非实、非真、不具利益者,其因为他人所不爱、所不好者,如来即不语此语。
二. 又如来知其语虽为如实、真谛、然不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不爱、所不好者,如来亦不语此语。
三. 然如来知其语为实、真谛、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不爱、所不好者,对此如来记说其语是知时者也。
四. 又如来知其语为非实、非真、不具利益者、虽然彼语是他人所爱、所好者,如来即不语此语。
五. 又如来知其语为如实、真谛、不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爱、所好者,此语如来不语此语。
六. 如来知其语为如实、真谛、具利益者,且彼语是他人所爱、所好者,对此,如来即言彼说其语是知时者也。何以故?王子!如来于诸有情、有怜憨心也。

因此,从以上所述,正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真实不虚的、饶益听者的、听者乐听的。如果一句话是真实不虚的、饶益听者的,但是却是听者不乐听的,那么我们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再说。因此适时也是另一个要素。

虽然正语必须具备以上的三或四个要素,但是其前提还是这话必须是真实的。而这恰恰是在目前这个资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最难掌握的。面对每天出现在我们的电话或电脑屏幕,数之不尽的讯息,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对五戒做了切合现代生活解释的一行禅师,他对不妄语戒所提出的现代修持要点,有我们可以借镜的地方。禅师对不妄语戒提出的要点如下:
一. 意识到妄语和不能倾听别人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培养爱语和专注的倾听,给别人带来欢欣和快乐,解除他们的苦恼。
二. 意识到语言能够带来快乐和痛苦,我发誓学习说真话,那些能够带来自信、欢乐和希望的言辞。
三. 我决心永不散播那些我不能确信的消息,永不批评谴责那些我不能确信的事情。
四. 我将远离那些引发分裂与不和的言辞,那些引起家庭和社会分裂的言辞。
五. 我将尽我所能,调和与解决一切冲突,无论它是多么微小。

当中的第四点正是处在资讯爆炸时代的我们应该遵循的。我们当中多少人,只要看到符合我们内心期望或偏见的讯息,就马上大量转发,而完全没有考虑其是否属实,更遑论去求证其真实性了。我们也许没有办法证实每天大量出现的形形色色讯息,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永不散播那些我不能确信的消息,永不批评谴责那些我不能确信的事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