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8, 2012
水戰的技術問題
所以雪隆是不是需要制水?制水究竟是政治決定還是單純的技術決定?我沒有相關資料,無法作答。不過這場鬥爭包含的給水(或稱供水)工程技術層面的知識,卻是可以談一談。
首先是有關「水供儲備」的爭議。雪州水務公司(有趣的是「雪州」水務公司代表的是中央政府而不是雪州政府)表示雪州給水處理廠(或一般稱為濾水廠)的「水供儲備」已經從安全水平的20%下降至2%。另一邊廂,劉天球到了水壩去視察,發現水壩滿溢,於是指出「水供儲備」下降是不正確的。其實他們談的不是同一件事。我相信很多記者在報導時也是不明所以,結果我在閱讀新聞報導一開始時也對這個所謂的「水供儲備」下降不解。
我們今日的社會,是個複雜的社會,包括給水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工程。水,要從水壩或河流的原水變成你一扭開水龍頭就有的淨水,必須經過很多過程。籠統的說,原水必須經過給水處理廠的處理,才能變成淨水,然後才輸送給用戶。一般上,我國的給水處理廠在設計上,都有能力處理額外的20%的水流量。舉例說,如果一間給水處理廠的設計流量是100Mld (Million litre per day),那麼這間廠其實可以處理高達120Mld的流量。而這額外的20Mld就是所謂的20%水供儲備。
舉例說明:假設一間水處理廠有五套處理水的設備,那麼一般只有四套投入生產,第五套乃備用或正在被清洗。如果為了應急而必須提供超過設計流量的淨水,而把所有五套設備都用上生產,那麼這間水處理廠便沒有了水供儲備。
然而這20%的水供儲備其實只能做應急之用,不能作為長期的給水方案使用,因為它其實是水處理廠的維修和保養所需要的。所有設備都必須不斷的輪流被清洗,如果所有五套設備都必須投入生產以應付淨水的需求,那麼定期的清洗工作便不能進行了。如果有任何機件故障,而被逼停止使用一套設備時,那麼該處理廠便馬上無法應付需求。
不過,話說回來,雪州的給水處理廠是不是都已經超額應作,我就不得而知了。
Wednesday, July 4, 2012
象棋和西洋棋
最近又愛上上網下西洋棋,或稱為國際象棋。
雖然很小就開始下象棋,也非常喜歡象棋,但是卻一直以來很少下西洋棋。以前小時候買的幾毛錢一盒的象棋,其實都是兩用的,即一面是象棋棋子,另一面則是西洋棋棋子。因此對於西洋棋的着法,記憶中也是很早就懂得的。但是卻一直沒有下,主要應該是當時在鄉下沒碰見下西洋棋的人。
應該一直到大學時期才遇到下西洋棋的人,但是下了一兩盤後我就沒興趣了。覺得西洋棋很難下,棋盤太擁擠,幾乎沒地方落棋。記得,剛出來工作是,有一個同事喜歡西洋棋,也和他下過一兩次,還是有着同樣的感覺。其實我那時候,除了知道棋子的步法之外,連最基本的開局和策略都一竅不通。
一直到大約兩年前,不知為甚麼突然心血來潮想下西洋棋。托互聯網的福,現在找人下棋不再是問題。於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西洋棋網站:www.chess.com。於是開始和世界各地不知何方神聖的人開始在網上下棋。在網上下棋有個好處就是,你下得再爛也不必擔心會恥笑你,而且就算對方恥笑,你也可以不必當一回事,反正誰也不認識誰。
就因為這樣,就一直下一直下,結果後來就漸漸摸到了一點竅門,也開始漸漸感受到下西洋棋的樂趣。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基本的開局和策略介紹。於是就漸漸的開始有贏有輸了。也開始領悟到,雖然西洋棋和象棋非常類似,棋子一樣多,大部分棋子的步法也雷同,但是在策略上,下象棋和下西洋棋,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現在回想,以前我是把象棋的一套思維用在西洋棋上。殊不知,西洋棋雖然和象棋非常相似,但是策略卻完全不同。西洋棋的棋盤比象棋小,象棋的馬得走四步才能將軍,而西洋棋的knight卻只需三步便能check。棋盤雖小,棋子卻一樣多,所以西洋棋的棋子很擁擠,習慣下象棋的我,總是覺得下西洋棋有種肉搏的感覺。
而西洋棋的棋盤和棋子的排法,也讓Rook在開局時不太能發揮作用,這對下象棋習慣用車的我,開始時不知道要如何走棋。現在我偶爾看到一些對手急着要把Rook走出來,就不禁會想這又是一個習慣象棋的棋手。
象棋和西洋棋出自同一個源頭,卻發展成如此雷同卻又如此迴異的兩種棋,當中必定是受到中西文化的影響,比如西洋棋的King可以全棋盤走動,而象棋的將/帥卻只能在九宮格裡走動。此外西洋棋裡的Queen是最具威力的棋子,而象棋裡卻完全沒有女性的影子。也由於文化的不同,西洋棋裡演變成的Bishop,在象棋裡卻演變成了“相”。
另外一個我最近才發現的很有趣的大不同是象棋和西洋棋對「圍困」的不同規則。在象棋裡,如果你能把對方圍困到無法走動,走任何一步都會被將的話,你算贏。但是在西洋棋,這叫stalemate,卻是屬於和棋。所以西洋棋如果你只剩下一個King,你還有一線機會和棋,但是象棋裡,卻是不可能的了。看來西洋棋的規則對弱的一方較有利,而象棋則較對強的一方有利。不知這是不是也是因為中西文化的不同而演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