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0, 2019

百花齐放的时代

本文发表于南洋商报《登彼岸》网络版(风声雨声 2019年5月9日)。

一九七〇及八〇年代,马来西亚的佛教组织不多,全国佛教组织更是寥寥可数。当时几乎所有和佛教有关的课题都是由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和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处理和承担。一些关系到南传佛教的事务则由吉隆坡十五碑佛寺及马来西亚佛教弘法会主导。然而自八十年代以降,马来西亚佛教组织的数量却增长许多。

于是,当时的佛教界领导层认为,为了更有效的代表佛教的立场,特别是在和政府交涉涉及佛教课题的时候,佛教界应该有一个总代表,因为他们认为当时的全国性组织——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来西亚佛教弘法会、马来西亚佛光协会、马来西亚佛教金刚乘总会都不足于代表全体马来西亚佛教。一来我国佛教非常多元化,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宣称它代表所有马来西亚佛教群体。二来,以上所有全国性组织也无法获得所有其他组织认同可以单一代表马来西亚佛教。

经过多年的努力,佛教界其实终于在1990年代末期有了突破,有了一个概括各传承全国佛教组织的机构,那就是马来西亚佛教协调委员会。所有以上列举的佛教组织都是其成员。许多人都对它寄以厚望,希望它能成为马来西亚佛教的发言人。但是好景不长,不到十年,马佛总却决定退出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后来更名为马来西亚佛教咨询理事会继续操作至今。

迈入两千年后,佛教组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加,而且不只是地方上的佛教组织,全国性佛教组织也大量增加。今天我们有更多的全国性佛教组织,如马来西亚佛教居士林总会、马来西亚南传佛教总会、马来西亚佛教庆典等等,以及近年开始重新活跃的马来西亚佛教基金会。尽管这些团体也许没有强调他们的全国性,或者也许没有争取在教界的话语权,但是他们在理论上都是全国性佛教组织,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可以独当一面。之中只有南传佛教总会加入成为佛教咨询理事会的一员。

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自从更名以后,佛教咨询理事会似乎也改变了方向,不再表现得像佛教的发言人,反而更像一个各组织领导人的交流圈。对时事课题的发言,虽然不至于交白卷,但是也相对的沉默。相信除了佛教组织的领袖,国内的佛教社群目前对它都不熟悉,教外人士更应该觉得陌生。甚至近几年来国内佛教最热门的课题“附佛外道”,佛教咨询理事会不但不是主导,连参与度也不高。更有趣的,主导“附佛外道”议题的“清流论坛”其实并不是由任何全国性佛教组织主导,而是由一些个人和单位发起和操作。

看来我们马来西亚佛教的发展已经进入或朝向百花争放,百鸟争鸣的时代。这未尝不是好事。毕竟佛教从来不是一个有权威领导的宗教。不像天主教有教廷、教皇,也不像伊斯兰教有教令。任何佛教徒都可以对教理或时事有自己的见解。加上我们已经进入网络社媒时代,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社媒发表对任何议题的评论。所以任何个人只要议论能力强,都可以对各类时事课题发言,吸引大众的注意,乃至于主导某个议题。

然而在和政府交涉方面,佛教个人并无法取代佛教组织。遗憾的是,在这方面,佛教目前也相对的百花争放,并没有一个单一的代表。成立 了二十年,佛教咨询理事会在这方面仍然完全没有立足点。更让人忧虑的是,除了以上提及的正信佛教组织,还有一些不被佛教界认可的所谓“附佛外道”也积极的在争取佛教代表权。由于我国是个多元宗教社会,而且佛教不是主流宗教,因此窃以为,尽管在社会动员和时事评论方面,百花争放可以是好事,但是在政府事务方面,佛教界确有必要尽早解决佛教代表的问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