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 2011

佛教如何看待多元信仰

馬來西亞佛教學術研究學會數月前辦了一場主題為“佛教如何看待多元信仰”的講座。我當天有幸出席聆聽了王琛發及鄭庭河兩位學者的講話。後來慈悲雜志向我邀稿,要求我寫相同主題。盛情難卻,也只好大膽的提出我對這課題所作的一些思索。

記憶所及,王琛發當天主要談及佛教內部的多元信仰。鄭庭河則主要談到佛教對其他宗教的態度。他提到了排他主義、多元主義及包容主義。他也表示佛教介於多元與單元之間,同時可以接納多元主義。我相信佛教徒之間應該都有個共識,會認為佛教是個對其他宗教很包容的宗教。身為佛教徒,我們可以自由的到任何其他宗教道場,甚至是禮敬其他宗教的宗教師和出席其他宗教的宗教活動也無妨,除非是受對方宗教禁止。

佛教對其他宗教這種極度寬容的態度,在中尼柯耶〈第五十六優婆離經〉中有最好的示範:「有一次,在那爛陀城,佛接見了一位有名而富有的居士,名叫優婆離。他是耆那教主尼乾若提子(摩訶毗羅)的在家弟子。摩訶毗羅親自選派他去迎佛,和佛辯論有關業報理論方面的某些問題,想將佛擊敗,因為在這些問題上,佛的觀點與尼乾若提子有所不同。可是出乎意料之外,討論的結果,優婆離卻相信佛的觀點是對的,他老師的看法反而錯了。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優婆塞)。但佛叫他不要急著作決定,要慎重考慮一番。因為“像你這樣有名望的人,審慎考慮是要緊的。”當優婆離再度表示他的願望的時侯,佛就要求他繼續恭敬供養他以前的宗教導師們,一如往昔。」(摘自《佛陀的啟示》;羅睺羅法師著、顧法嚴譯)

此外,印度曆史上最偉大的護法明王阿育王刻在著名的阿育王石柱上的一段話,也很好的表達了佛教對多元宗教信仰的包容:「我們不應該只尊崇自己的宗教卻詆毀他人的宗教,反而我們應該基於各種理由去尊崇他人的宗教。如此一來,我們幫助自己宗教的成長,也同時為他人的宗教服務。反之,我們則是自掘墳墓,也損害其他宗教。尊崇自己的宗教卻詆毀他人宗教者,確實是出於對自己宗教的虔誠,認為『我要褒揚自己的宗教』。但是他如此的作為卻相反的更嚴重的傷害了自己的宗教。所以和諧共處是好的:『讓所有的人聆聽,也願意聆聽他人奉行的教義。』」

雖然佛教對其他宗教絕對寬容,也不阻止信徒接觸其他宗教,甚至認為如果我們可以在其他宗教發現真理,我們也大可接受該真理,但是佛教其實也還是有其排他的地方。要不然佛教也就不可能有別於其他宗教。實際上,我們不也總是說,佛教是最圓融的宗教嗎?印順導師提出的「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就是例證。在世俗道德(人乘)和往生天界(天乘)兩個層面而言,佛教和其他宗教有許多相同之處(即「共法」),但是在談到進一步的解脫之道時,那就是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共法」了。

在《大念處經》,佛陀更提到「諸比丘!此是唯一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愁悲,減除苦憂,成就正道,體征涅槃之道路,此即四念處。」換言之,佛陀曾經明確的指出「四念處」是「唯一」的解脫之道。即是「唯一」,那就是「排他」的,也是「單元」的。因此,我認為佛教並不是「介於單元和多元之間」。佛教更應該說是「即單元又多元」。在世間法上,佛教是多元的,在出世間法上,佛教其實還是單元的。

【本文發表於《慈悲》雜誌第76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