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作為和水文學 (Hydrology) 有較密切關係的工程師,我對於人們總是把水災歸咎於過度發展,不以為然。最近無意在網絡上讀到一篇在2005年發表於《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的一篇文章:〈森林砍伐和洪災:不是禍因〉"Deforestation and Flood: Not The Root Cause"一文。覺得分析的很好很對。也就不自量力的將這文章翻譯如下和朋友分享:
數以百萬計生活在孟加拉、柬埔寨、中國、印度、泰國、越南和其他亞洲低哇地區的人民,每年都因為大量的洪災而遭受苦難。政治人物和環保分子等一般上都把亞洲高地山林的砍伐視為罪魁禍首。但是根據本周公布的聯合國報告,這樣的指責是不公平的。
一般人的觀念認為,森林可以充當巨型海綿阻截洪水的流動。樹根,林土和落葉能吸收大雨時的洪水,延緩甚至完全防止其流到附近的水道。和這種普遍的認知相反,該報告說,實際上,在洪災中,森林的作用有限。局部而言,樹林確實可以減少洪水抵達附近的溪流和河流的流量,或者延緩洪水的來到。無論如何,這僅適用於降在小範圍內相對較小的雨量。
如果雨降在更大的範圍,同時雨量更大及降雨時間更長的話,那麼樹林則無法阻止這類特大洪澇災害。這是因為,特大洪澇一般上發生在雨季末期,那時大雨是落在已經積水的地域。這就是說,那個所謂的巨大海綿,也就是樹林,已經飽和了。
在這種情況下,洪災就無可避免了。事實上,不僅不能阻止這樣的洪澇,反而會失去短暫被水淹的好處。水災對於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維護魚類種群是重要的。它還補充沖積土壤的肥沃。在許多洪泛區 (flood plain) 的農夫,種植生長於水下的農作物,如深水“aman”大米或黃麻的農民。
該報告的許多作者也反擊樹林可以防止土崩的說法。他們說,樹根確實可以阻截滑坡的泥土,但僅限於少於一米的淺層滑坡。如果滑動的泥土深度超過三米,樹林無法有效阻止滑坡。
這份名為《森林與洪災:在虛構中沉沒還是在事實中崛起》的報告,是由設在印尼茂物 (Bogor) 國際林業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所編撰。此研究所致力於保護森林及為人類謀福利,並與其他國際團隊合作。此報告是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合作出版。
山巒是流向海邊城市河流的源頭。如果砍伐清除這些山巒上的樹林不是洪災的禍因,那麼甚麼才是呢?該報告聲稱,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長和相關的經濟活動。盡管面對週期的洪水風險,城鎮長期以來一直建立在洪泛区。這是因為生活在近水的地方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往往大於風險。從歷史上看,這些定居點集中在地勢較高的洪泛区上。但隨着城鎮發展,新的住宅區和商業區則建立在更容易發生洪災的地域上。
發生於1998年,中國長江的洪災造成相等於30億美元的損失。柬埔寨和越南在2000年的洪災中分別蒙受1.45億美元及2.85億美元的損失。在全球,洪災每年影響了超過六千萬人的個人和經濟命運。
然而,以經濟損失取代災害範圍來衡量洪災的嚴重程度,給人一種假象認為洪災在近代變得更為嚴重。實際上,被指為洪災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其實主要反映了經濟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及生活在洪泛區的人口增長。和擁有茂密森林的120年前相比,今天的洪災並不更頻繁。問題只是,現在有更多的人在洪泛區上生活和工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