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4, 2016

慈濟內湖案和宇宙大覺者

本文發表於《慈悲》雜誌第90期。


台灣慈濟的內湖開發案,不久之前再次掀起波濤。讓慈濟再次成為人們的焦點。除了在台灣本土,人們爭論不休,馬來西亞佛教界也在網絡上議論紛紛。而這些議論中,除了內湖開發案,當然也難免波及慈濟的其他議題。我無法全面的接觸所有的各類評論和論爭,但是也看了不少。覺得各方的言論中,都有情緒化的,有無限上綱的,當中當然也不乏理性的分析和探討。在諸多議論中,我對內湖開發案和「宇宙大覺者」塑像兩個議題比較留意。

對於內湖開發案,我看了一些資料,自認掌握了其中的重心脈絡,也有自己的論斷,但是由於不是身歷其境,還是擔心由於對細節的疏漏,認知可能有所偏差。然而這次事件的漣漪如此之大,我難免也有些思索,也有些話想說,但是只是針對眾人的反應和評論,而不是事件本身。

針對眾人的反應,最讓我無法理解和納悶的是,我發現大多數的評論都會把認同或反對內湖開發案和認同或反對慈濟等同起來。彷彿認同慈濟就必須認同內湖開發案,似乎反對內湖開發案的人就一定是反慈濟。是的,的確有很多人在評論慈濟內湖開發案時,也一併的將慈濟批判得一文不值。對於這些不入流的評論,我個人是覺得可以一笑置之的。就算不能,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的程度降到和他們一樣,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無限上綱的把反對者歸類為仇佛人士。扣帽子在理性的討論中是沒有意義的。

我也看到有人指責反對此開發案的佛教徒沒有維護佛教。就如我之前所說的,反對慈濟內湖開發案不等同於反對慈濟。而即使真的反對慈濟,這更不等同於沒有維護佛教。佛陀的教誨向來鼓勵信徒獨立思考,甚至是批判性思考。所以莫說是批判慈濟,即使是批判佛教也未必就是不維護佛教。

反對慈濟內湖開發案者時常會指出慈濟之前的不當舉措,彷彿慈濟的這些「前科」可以作為反對內湖開發案的論據。而支持內湖開發案者,也往往在他們的辯論中指出慈濟過去所做的種種善行來表達對反對方的痛心疾首。但是,在佛教的業力觀裡,善惡業不能互相抵消。事實上,世間律法也一樣,判斷一個人是否在某件事犯錯,和他之前是否做了多少善事或惡事,應該完全無關。

其實相對於內湖開發案,作為佛教徒,我更關注慈濟的「宇宙大覺者」塑像。慈濟為什麽如此大規模的推動一尊新的佛像以取代傳統的佛像呢?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這尊「宇宙大覺者」明顯的以依據證嚴法師的容貌而塑造的。

針對「宇宙大覺者」,昭慧法師曾如此辯白:「弟子們對於「總有一天會失去她」,感到深深不捨,因而將「宇宙大覺者」的聖像,塑造成類似她的模樣。」「他們還是試圖在有一天「後證嚴時代」到來之時,能夠在他們心目中「如佛」的師長雕像座下,重溫師長叮嚀,好能將救苦救難的慈濟志業,永續經營下去。」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堂堂正正的說,那是證嚴法師的塑像。雖然對於如此的個人崇拜我也有所保留,但是畢竟這還是比把該塑像稱為「宇宙大覺者」,乃至於企圖以它來取代傳統的佛陀塑像來得可以接受。

我不是慈濟人,但是我也不是反慈濟者。然而卻可能正是因為我和慈濟有距離,所以才不會陷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窠臼中。也許因此我才可以不針對慈濟,只是純粹的就事論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