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佛教文摘》第161期(2017年9月)】
米蘭▪昆德拉最著名的作品應該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但是據說他個人最喜歡的作品卻是《告別圓舞曲》。 《告別圓舞曲》原著為捷克文,中譯本的作者為餘中先。這是一部篇幅不算太長的長篇小說。書本的封底有這麼一段沒有標題的文字,應是作者對這小說的序言或後記之類的:「在《告別圓舞曲》中,我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嗎?難道不應當『把地球從人類的魔爪下解放出來』嗎?將格外重的問題和格外輕的形式結合在一起,這是我一直以來的野心。」
但是在閱讀《告別圓舞曲》時,我完全沒有聯想到作者這個格外重的問題,因為《告別圓舞曲》說的是很簡單的故事。也許這就是作者想要的「將格外重的問題和格外輕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只有八個,而且從開始到結束,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五天裡頭。小說分成五個章節,正是以天數來區分,即第一章為「第一天」,直到第五章的「第五天」。
第一天,故事從一個星期一的早上開始。溫泉城不育症療養院的小護士露辛娜打了電話給在首都的知名小號手克利瑪,告訴他她懷了他的孩子,因為兩個月前小號手來溫泉城開了一場音樂會,當晚他和她過了一夜。露辛娜其實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克利瑪的,但是她經過一番思量後,「決定」她懷上的是克利瑪的孩子,而不是她的小男朋友電器維修工人弗朗齊歇克的。
克利瑪是有家室的,而且他「認為」他自己深愛著他的美麗的太太。於是他和他的朋友,即溫泉城不育症療養院的醫生斯塔克雷大夫以及在療養院療養的美國富豪伯特萊夫商量該怎麼辦。他們密謀了一個打胎計劃。荒誕的是,為了說服露辛娜打胎,克利瑪必須先說服她他是愛著她的,但實際上,兩個月前的那天晚上之後,克利瑪便把露辛娜給忘了,直到他接到那通電話。弔詭的是,後來讓露辛娜下定決心打胎的卻是伯特萊夫,因為他們在第四天上了床,露辛娜以為從伯特萊夫那裡得到了真愛,卻不知道伯特萊夫期盼著年輕太太在第五天帶著年幼的兒子來到溫泉城和他相聚,因為露辛娜在第五天早上死了。
露辛娜的死是荒謬的。斯塔克雷有個舊識雅庫布,也來到溫泉療養院看望正在療養的養女奧爾佳。雅庫布曾因為革命入獄,為了在必要時能控制自己的生死,他當時曾向他的朋友斯塔克雷要了一片毒藥。在說不清的原因下——當然在昆德拉不斷的描述下,那其實有著很深沉、很荒謬的原因——他把這片收藏了好幾年的毒藥,放進了露辛娜的藥瓶中,事後也一直有意無意的錯過糾正錯誤的機會。雅庫布一直到小說結束都不知道他的毒藥害死了露辛娜。他反而因為此事得到一個結論,認為如果不會有任何懲罰,一個人其實是很輕易就可以決定並去殺死另一個人。
《告別圓舞曲》是一部黑色幽默小說。露辛娜的懷孕和死是主線,但是除此之外,小說中還有許多支線,有著更多滑稽、荒誕和弔詭的情節,也一貫的有著昆德拉的哲學論述。小說中,昆德拉深入細膩的分析了各個人物各個決定和行為的動機以及這些動機和後來發生的情境的寓意。所以,許多人都認為,昆德拉的小說更像是哲學論文,或者是用小說形式寫成的哲學作品。這些行為、動機、情境的相互影響,卻也讓我聯想到佛教的緣起法。 《告別圓舞曲》是一部典型的昆德拉小說。一部讀的時候不覺得怎麼樣,可是讀後卻會讓人細細回味,而且餘味無窮的小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