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5, 2011

《長恨歌》

王安憶的書我讀得很少。這應該是第二本。和之前的《傷心太平洋》比較,我覺得《長恨歌》好得太多了。《長恨歌》裡的王安憶的文字很優美,無論是寫情、寫景、寫人,都處處流露她的斐然文采。但是,和《傷心太平洋》相比,不變的是,她的小說還是一樣的沒有對白,還是像一篇超長的敘事文。一般上讀小說像是在看故事,但是王安憶的小說還是讓我感覺像在聽故事。也像在看一部只有旁述的電影。開篇的幾章描寫四十年代老上海的風情的文字,與其說是小說,我覺得更像是上好的散文。

無論如何,王安憶畢竟是個講故事的高手。她講的故事,雖然只是一個大城市及大時代裡一個小人物說不上傳奇的故事,但是聽她娓娓道來,還是會聽得津津有味。然而她的語氣又是平淡的,在平淡中又透出一點點哀怨。也許是因為如此,很多人把王安憶和張愛玲相提並論。

但是看來王安憶是不樂意這樣的對比的。王安憶曾這麼回應:「說我的小說跟張愛玲有點像,不,我覺得不像。現在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寫得好的就說是學張愛玲。對張愛玲評價這麼高是否恰當,應該研究一下。……說我比張強不好,說弱也不好,總之我覺得不像她。」雖然如此,我認為王安憶比不上張愛玲。

長恨歌的故事從一九四〇年代中葉開始說起。當時,王琦瑤十六歲。故事一直說到一九八〇年代中葉。雖然說王琦瑤的故事看來那麼平淡,但是其中很多情節,以我的視野來看是非常欠缺說服力的。同時,故事中人物和家庭的關係幾乎都很疏離。少女時代的王琦瑤和她家人的關係如此,後來王琦瑤和她的女兒的關係也是如此。

同時,王琦瑤和她生命中的幾個男人的故事,我也覺得太像是故事了。唯一讓我覺得比較合理的反而是她和程先生的一段交往。可能我真的太不了解上海了。另外,故事裡的每一個人物似乎也都有點病態。也許唯一最像一個常人的還是那個連名字也沒有的程先生。但是程先生卻在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時被逼得跳樓自殺。

除了輕描淡寫的講述了程先生的自殺,這個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故事,卻是有一個整整十年的空白。故事從一九六六年一跳就跳到了一九七六年。王琦瑤這個當年的上海小姐、某人的姨太太及未婚生女如此的身份究竟是如何度過那個鬼哭神號的文革的呢?我甚至多心的想,是不是書中已經刪去了十萬字,把那十年的故事都刪了。

3 comments:

  1. 我看王安忆,也是卡在她所制造的上海氛围中。印象中,她的书,我没能真正的看完。
    我刚刚读了黎紫书《告别的年代》,想介绍你看。那背景和氛围,都贴近我们。
    P字头的书局,这书最近有折扣。

    ReplyDelete
  2. 我最近剛看過她的《野菩薩》。暫時沒有打算讀她的其他著作。

    ReplyDelete
  3. 《告》是她最新作品,长篇小说,跟513背景有关。所以才推荐您了。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