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11, 2012

泰国水灾的天灾人祸

泰国从七月起开始遭受水灾的侵害,一直到十二月初,洪水仍然还没完全消退。在水灾最高峰,洪水淹没了六百万公顷的土地。此外,超过了一千万人受这场半世纪来最严重的水灾影响,即是说五分之一的泰国人民受水灾影响。在马来西亚人民发挥了人溺己溺的精神,向泰国灾民送去了救援物资的同时,和水利工程息息相关的我,也在思索这场世纪大水灾的原因究竟为何。同时,也有同事问了我一个问题;水灾可以避免吗?我想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人类确实可以通过各种治水工程,调控和疏导洪水。如建筑水坝、挖深河床、扩大河面、疏通河流等等,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还是有所局限的。当洪水流量超越某个程度时,那将是超越人类的能力,因为所有的河流都有容积的限制。就像电影《2012》里的洪水,即使集全世界人类的力量,也无法调控。所以像泰国2011年这场世纪大水灾,我一开始就认为主要原因只有一个:过度的雨量。所以我把它定义为天灾。

我当时也想到一般人应该会怪罪于过度发展、滥伐森林等等因素。我不否定,过度发展和滥伐森林确实可能会造成或加剧水灾的灾害,但是那只对较小规模的水灾有影响。像泰国这次如此的大水灾,这些因素却反而变得无关紧要了。不过如果因为过度发展而因此减少了天然的洪水缓冲地带——即可以暂时储存洪水的天然低洼地带被填高以供发展,那么那就可能加剧水灾的灾害。后来,阅读了一些有关泰国水灾的分析报道,确实都认为过度雨量是最主要的因素。虽然,也有报道提及其他因素,其中最有关联的因素则是:上游水坝的不当管理。

泰国的2011年大水灾主要集中在湄南河流域,当然湄公河流域也受影响。湄南河是泰国的主要河流,其流域为泰国的中央区域。湄南河从北至南长达三百七十公里,流经曼谷,而后才流入泰国海湾。在湄南河的上游修筑了几座大坝,这些大坝多为多用途水坝,除了防洪之外,它们更主要的功能是水利灌溉以及发电。虽然水坝可以规划为多用途,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这却是非常复杂的,因为这些不同用途所需要的操作往往是对立及相互冲突的。水坝若用于防洪,那么只要不造成下游水患,都必须尽量排水,以把水坝水位维持在最低水平,那么雨季时,它才能有足够的容量储存过量的洪水。但是作为水利灌溉,它却必须尽量储存水量,以便在农民需要时提供足够的水量灌溉农作物。

虽然在建设水坝时,水坝的运作早已有了规定。对于诸如水坝保留给水利灌溉之用的最高水位,都有严格规定。但是在实际运作时,却往往基于政治(政治人物为了取悦农民)和商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农业收成)的压力而储存过多的水,于是该水坝防洪的能力便减低了。更何况,防洪往往只不过是未雨绸缪,它的重要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在旱季的时刻,人们往往对于防洪这样的概念觉得可笑。于是,很多水坝的防洪功能往往因此被牺牲掉了。然而,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在这场如此巨大的水灾当中,水坝管理对灾情的影响相当有限。

所以,泰国2011年大水灾的真正的因素应该始终还是过度的雨量。泰国2011年的雨量在三月旱季开始便大量增加。大部分地区的雨量对比过去三十年的平均雨量增加了50%至100%,有些地区的雨量甚至比过去三十年的平均雨量增加了超过300%。因此当雨季从五月开始时,河流的水位已经过高,其排洪的能力也已经大大的减低了。所以当雨季进入到七月时,河流无法负荷了。洪水自然的泛滥到河的两岸。

如果,一定要在泰国水灾中找出人祸的因素的话,那么那就是人们选择了在错误的地方建设家园。一如设在印尼茂物的国际林业研究所在其名为《森林与洪灾:在虚构中沉没还是在事实中崛起》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尽管面对周期的洪水风险,城镇长期以来一直建立在洪泛区。这是因为生活在近水的地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大于风险。从历史上看,这些定居点集中在地势较高的洪泛区上。但随着城镇发展,新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则建立在更容易发生洪灾的地域上。”曼谷建立在湄南河河口,正是这样一个建立在洪泛区的城市。

【本文发表于《慈悲》杂志77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