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1, 2012

《溫故一九四二》

在北京時每天都會看到電影《一九四二》的海報。知道這是馮小剛的電影,據說還是他個人最滿意的電影。顧名思義加上海報上的人物,我以為這是一部有關國共內戰的電影。

後來在書店看到劉震雲的《溫故一九四二》,我才知道原來電影《一九四二》是依據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的。劉震雲是我喜歡的作家,所以馬上買了這本書。把書翻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有關一九四二年發生在河南省的大饑荒的故事。

這是讀了讓人心情沉重的故事,讓人心情沉重不是因為大饑荒,而是中國人上至蔣委員長,下至各級官員的冷血無情。大饑荒嚴重到連樹皮都被災民吃光了,大饑荒嚴重到人吃人,大饑荒嚴重到河北省三千萬人死了三百萬。但是這大饑荒卻還不足以勾起國民黨政府的惻隱之心。所以這部電影的批文一直下不來,因為「調子太灰,災民醜陋,反映人性惡,消極」。

冷血無情不只是看着河南省幾乎全省百姓都在逃荒而無動於衷,蔣介石還利用着這些災民牽制日本軍隊。最後因為美國《時代》作者白修德身入災區寫了報導並且在《時代》發表了。蔣委員長被一個美國記者逼到了牆角,只好「出於戰略考量」下令救災。但是撥出去的賑災糧食竟然也被貪官賣了斂財。也是出於戰略考量,一批貪官被公開槍斃了,「據說」同時被秘密槍斃的包括替白修德把稿件發到美國去的電報局長。

過去看過很多講述共產黨統治時期的荒唐事,比如張愛玲同樣以飢餓為題材的《秧歌》,這是第一次看到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荒唐事。覺得蔣委員長和毛主席一樣都是把子民當棋子的可怕領導人。

其實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是劉震雲在九十年代寫的中篇小說,而且是一部很特別的小說。套用馮小剛在本書序中的話,這部小說「沒有故事,沒有人物,沒有情節」,所以專家們「一致認為它是部好小說,同時也一致認為它不適合改編電影。」但是劉震雲對馮小剛說「把可能的事變成可能意義不大,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意義就不同了。」

於是,劉震雲重新出發,寫了一部「有故事,有人物,有情節」的劇本。我買的這書收錄了原著小說和改編的劇本。不論是原著小說還是改編的劇本,都讓我捧着無法把書放下。當然劇本比小說更有感染力。在劇本裡,也出現了有血有肉逃荒的災民,而在這些災民中,我們終於看到了一些人性的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