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6, 2010

百丈清规

印象中,或者是我一直以为,直到目前中国一些寺院,尤其是禅宗丛林的规程和日常行事章则还是遵循百丈清规的。所以当我在《李叔同解经》一书的《问答十章》里看到弘一大师引莲池、蕅益大师之说,彻底否定百丈清规时,我是很意外,也很吃惊的。弘一大师说百丈清规屡经他人增删,早已面目全非,但是即使原本仍在,他也认为不须阅览。甚至蕅益大师还提到「非佛所制,便名非法」。

弘一大师的这段话不长,我恭录如下:

问:百丈清规,颇与戒律相似;今学律者,亦宜参阅否?

答:百丈于唐时编纂此书,其后屡经他人增删。至元朝改变尤多,本来面目,殆不可见;故莲池、蕅益大师力诋斥之。莲池大师之说,今未及检录。唯录蕅益大师之说如下。文云:「正法灭坏,全由律学不明。百丈清规,久失原作本意;并是元朝流俗僧官住持,杜撰增饰,文理不通。今人有奉行者,皆因未谙律学故也。」又云:「非佛所制,便名非法;如元朝附会百丈清规等」。又云:「百丈清规。元朝世谛住持穿凿,尤为可耻。」按律宗诸书,浩如烟海。吾人尽形学之,尚苦力有未及。即百丈原本今仍存在,亦可不须阅览;况伪本乎?今宜以莲池、蕅益诸大师之言,传示道侣可也。

从这里我联想到,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吾人尽形学之,尚苦力有未及」,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在佛教会和佛学班教授「弟子规」。

5 comments:

  1. Anonymous7/1/10 23:01

    或许可以尝试跳出宗教的游戏室,到宇宙去用宇宙的角度来看待地球与众生。

    《金刚经》云:“...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意思是说:“...所以不要执著于一切万法,也不要执著于一切空法;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如来(佛陀)说法时常用竹筏来作比喻:世人以竹筏渡河,到了彼岸,如果不把竹筏舍下,何以登上彼岸?佛法尚应舍,何况不是佛法的理论,就更不应该执著了!一切善法,乃渡河之竹筏也。”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还在这五浊恶世里混的我,连渡河的竹筏都还没造好,哪来的舍下?所以只好以一切符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善法,来打造那渡河的竹筏了。

    http://awakening2012.pixnet.net/blog/post/2345512

    http://www.ginguan.com/movie.htm

    http://www.uok.com.tw/index.php

    http://www.ginguan.com/service-1.htm

    http://www.ginguan.com/images/2.pdf

    http://www.aixin30.com/

    http://www.amtb.org.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26&web_choice=1

    http://www.amtb.tw/enlighttalk/enlighttalk.asp?web_choice=5&web_amtb_index=133#godata

    ReplyDelete
  2. Anonymous7/1/10 23:34

    还是一句话:学佛,以道德为根基; 悟道,以悟心为基础。

    有修无德便成魔。知道为何会有阿修罗魔域吗?在一本善书里读到的:济佛带领一位居士去造访阿修罗魔域,两位受访的阿修罗生前都是修学佛法的。不过很可惜,一个在世时不孝顺父母,一个贡高我曼,结果往生后净土没去成,反而被阿修罗魔王给接走了。所以学佛的人要很小心:有修无德便成魔。百善孝为先。这也就是为何魔王会来阻止障碍学佛的人。因为他自己没修成,所以妒嫉(无德)会来障碍学佛的人。学佛,要以道德为根基。这知易行难的道理,我也还尚在努力当中。捣蛋了您这么多次,得罪的地方,请原谅。

    ReplyDelete
  3. Anonymous8/1/10 00:23

    终于把这本善书给找出来了:由艺新印务局所出版的:《因果游记》(TEL:05-2548890)。

    因果游记第三回,第21-26页,于2005年3月12日,济公活佛 降,圣示:世人谈修,终日挂在嘴边,但吾问汝,汝修得何物?修得心安理得吗?修得安然自在乎?能努力行忠、孝、节、义乎?能处处为人着想乎?以上诸问试扪心自问做到几分?如若全做到,那老衲恭喜汝;如若不能做到,或只七、八成,则皆不及格也。望世人谈“修”之“修道者”好好反省反省,以免寿命终了之时,天堂无路,地狱之门大开,那悔之晚唉!

    佛教是最说因果的。这本《因果游记》,共24回,129页。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联络亚明(发心义务帮忙的一位善心居士),电话:016-4515432。阿弥陀佛。

    ReplyDelete
  4. 谢谢你的分享。但是我认为“因果”是宇宙自然定律。同时佛教也不讲“一因一果”。我们只能从果推断种种因,而不能从一因去论断果。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今世做了某件事,便断定他来生会有什么样的果报。例如:一个人发达了,我们可以追溯他发达的各种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很努力工作就断定他一定会发达。

    至于济公活佛,那是民间的称呼。关于他的典故,大都是民间传说,不是佛经。如果民间传说属实,那么他可能有些神通,但是济公不是佛。再说“忠、孝、节、义”听起来更像儒家的学说,虽然佛陀也谈孩子应当孝敬父母。

    学佛的根基应该还是“戒、定、慧”,缺一不可。道德或戒,只是其一。

    ReplyDelete
  5. 非常认同国民的观点!
    身为佛教徒,我们阅读的,是儒道二家的书多还是佛书多?我们开口分享的到底是儒道二家的思想还是佛家思想?
    我们固然赞叹世间善书善法,可是如果这已足够,佛陀又何必出生于世?
    记已认定佛教徒的身份,还是多方些时间在佛书佛典吧!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