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9, 2011

我的地下活動

Me in tunnel

"Go underground" 或「轉入地下」,對一般人來說一般上是指暗地裡或秘密地從事一些見不得光或當地法律不容的事。但是對工程師而言, "go underground" 或「轉入地下」卻是當下及未來的基建發展方向,特別是在發展飽和及人口稠密的大都市,如香港、倫敦、東京、新加坡等。甚至是地下基建的多寡也成了衡量城市發展程度的指標。當然在多山地形的地區,地下工程如隧道,也是比較有效益的選擇,如香港。所以香港有「隧道之都」的美稱。以隧道里數/土地面積來衡量,香港是世界上最多隧道的城市。

在我國,地下基建主要集中在發展相對飽和的巴生河流域以及一些多山地形的地區。即將開始動工的MRT工程屬於前者,目前正在施工的彭亨雪蘭莪跨州調水隧道則屬後者。我上星期也有機會轉入地下活動活動。上星期,我出席了《隧道和非開挖技術國際會議》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unnelling and Trenchless Technology),該會議在最後一天安排了我們到彭雪跨州調水隧道參訪。

隧道建設在我國相對的新。幾乎所有隧道的施工都是由外國公司,特別是日本及韓國建築公司承包。目前挖掘隧道有兩種技術,一為傳統的鑽爆(drill & blast),另一種則是機械化的TBM技術。TBM為英文 Tunnel Boring Machine 的簡稱,華文名稱為隧道掘進機。TBM為龐然大物。此調水隧道工程的TBM就有四十米長。

網上搜索的TBM照片。人站在她旁邊顯得多渺小。(所有的TBM都是用女性的名字命名。)
TBM & I多年前到另一個隧道參訪,在TBM投入挖掘之前,和她在隧道外頭的合影。這是一台較小的TBM。

由於TBM能挖掘的直徑是固定的,而且造價昂貴,因此只適用在較長的隧道。彭雪調水隧道全長45公里,TBM是最佳的選擇。當然,此隧道也還是不能避免必須在隧道兩頭終端採用鑽爆技術。

entering the tunnel彭亨雪蘭莪調水隧道的入口。

Drill & blast tunnel我們先到用鑽爆技術挖掘的隧道。

Inside the TBM我們進入TBM了。

The end of TBM我們來到了TBM的最前端。前面就是還沒挖掘的山壁。

這不是我第一次「轉入地下」。之前也到過不少隧道,但這條卻是直徑最大的施工中隧道。之前的吉隆坡精明隧道雖然更大,但是在我去參訪的當時,它已接近完工,對工程師而言,已經沒有甚麽參訪價值。這也是我到過離地面最深的隧道。我們當時在地底二三百米處。此隧道最深(指和地面的距離)處離地面一千二百米。

此隧道由於夠大,而且通風做的好,所以在裡頭還算「舒服」,雖然有些路段還是較熱。不過比起以前我到過的另一條小得多的施工中隧道要好很多了。記得當時那條隧道又小又熱又暗。大家都是急沖沖的進去,然後迫不及待的出去,不像這次還在裡頭拍了一張全體照。我也不免俗的拍了證明我到此一遊的照片。

Me in tunnel - closed up這是不小心按到快門而成的自拍照。

2 comments:

  1. 之前看了discovery所报导的,有关KL精明防洪隧道的制作过程,很是惊叹。
    国民兄有跟G公司合作么?

    ReplyDelete
  2. 我並沒有參與精明隧道的修建。我當時只是因出席一項會議而去參訪。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