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普中的问题乃陈年旧事

高高耸立的“普罗士邦华文中学”校名
董总“国民型中学工作小组”表示马六甲国民型中学除了面对华文师资不够、难以获得政府拨款之外,还出现不懂华语的友族副校长、不懂华文的国小学生被教育局派来就读等,其中以普罗士邦中学的问题最严重。

普罗士邦华文中学简称普中,正是我的母校。我们兄弟姐妹全都从这所中学毕业。毕业后,便不曾再回去过普中。刚毕业的前几年还有路过,近十余年却连路过都没有了。不过那高高耸立的“普罗士邦华文中学”的校名却是始终记忆犹新。

我在三十年前进入普中就读时,当时的校长中文一流,马来文不入流。但是下午班主任(我当时念下午班)虽然是华人却不谙华文。国小生当时就有了,尽管人数不多。到我中五时,已经换成一个不谙华文的华人校长。当时的副校长就已经是马来人了。甚至连会说华语的老师都寥寥可数。我记得除了同学们私底下的交谈和华文学会的活动外,当时一切的校方活动,包括周会、通告等都完全不用华文。虽然华文列在正课内,但是却不是必修科。

所以今天所谓普中所面对的问题其实都不是新鲜的问题,而是陈年旧事了。借今鉴古,我想三十年前的普中的问题就应该很严重了。当然当年的我们年少无知,从来不觉得那是问题,也不知道改制国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就已经有有识之士在为普中的问题奔走操心?记忆中,只记得在换来不谙华文的校长时,听闻到华社的反对之声。但是那校长到我毕业的时候都还没有被调走。

3 comments:

  1. 我非常懷念的普中,畢竟我也是從這裡畢業的。雖然會路過這所學校,但卻是漸漸陌生。我也是從李啟雲女士口中才意識到這所學校的危機 - 當然也包括了所有的國民型中學。如果說三十年前就出狀況,我們是後知後覺,但總好過某些人的不知不覺。
    從我的客戶群中,也有的是自國民型中學(檳城)畢業的,談吐氣質就不同。那股濃濃的華文熱血就讓人感覺溫馨。我們的血脈是相通的,溝通就特別容易。
    至於那位馬來文不入流的校長,週會時的POTONG RUMPUT ~ POTONG RAMBUT,時至今日還是記憶猶新。

    ReplyDelete
  2. 对普中,我没有特别怀念。不过当年的许多事情却是深烙在脑海中,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ReplyDelete
  3. 今天在网上搜寻母校时,无意中看到了这篇短文,心中感触无限.....我可是你的校友啊!1979年毕业。

    保重。

    东猛 (Facebook 账号)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