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0, 2011

就是不要你們再當官

在卡通版的《西遊記》中有一段唐三藏遇到強盜的故事。強盜要唐三藏把所有金銀財寶留下,並警告道「否則就送你去西天」。我的兒子看了後覺得很好笑,對我說:「他本來就是要去西天。」

沒想到這樣的情節也在我國政壇出現。蔡細歷警告華人,若下屆大選不支持馬華,馬華就不當官。我看了只差沒噴飯。我們本來就是不要你們繼續當官了,你卻拿這個來威脅我們!

納吉也來湊一腳,警告華人在來屆全國大選務必投選馬華,否則馬華將在內閣失去代表。他說:「我們已就此事件給予華裔明顯的訊息。華社需二選一。若要反對黨,則證明他們想犧牲執政黨;若要更多對他們有利的聲音,則需支持國陣成員黨。」

好自大的口氣。莫非國陣是馬來西亞的永久執政黨?讓人民在下屆大選向他發出了更明確的訊息:我們就是不要你們再當官。

Wednesday, April 27, 2011

寂晃長老和佛教協調委員會

雖然佛陀教導我們生命無常,但是寂晃長老圓寂的消息傳來,還是覺得惋惜。我發現有關長老的許多報導,似乎都沒有提及長老也曾經是馬來西亞佛教協調委員會的主席。只有馬佛青總會長王書優提到「長老在擔任馬佛總及馬來西亞佛教協調委員會主席期間,積極促進大馬各源流傳承佛教組織間的和諧互動與發展,深得各傳承佛教社群及其他宗教領袖敬重。」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歷任主席中,我唯一有幸與之共事過的只有寂晃長老。而讓我和長老共事的平台正是馬來西亞佛教協調委員會(現已更名為馬來西亞佛教諮詢理事會)。當時,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還是馬來西亞佛教協調委員會的成員。基於對馬佛總的尊敬,馬佛總主席是協調委員會的當然主席。以我在協調委員會對長老的認識,我絕對認同書優以上的一段話。

我記得那時候,寂晃長老每一次都出席主持協調委員會的會議,而且從來不曾遲到。那時我們的會議一般上是在十五碑佛寺進行。後來我才知道長老常常是從芙蓉搭車來吉隆坡開會。反而,我們這些住在吉隆坡還自己開車的居士,卻常常遲到,說來真是慚愧。因此,當時非常仰慕長老的認真和謙卑。

時常,長老是會議上唯一的出家師父。但是長老卻從來不以他的出家人身份(特別是他當時已是我國少數最德高望重的長老之一)來駕馭我們。他總是很積極的參與討論,提出看法,同時也很民主的聽取我們的意見。他也完全尊重會議討論後所做出的結論。

那時候馬來西亞佛教協調委員會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平台,讓我國各佛教組織可以一起討論教內的各種課題及佛教所面對的挑戰和困難,儘管協調委員會的運作相對低調。我認為寂晃長老擔任馬佛總主席的那幾年,是我國佛教內部相對融洽和團結的。面對教外,我們也展示了比較有力的回應。

無論如何,諸行無常,長老圓寂了,協調委員會也更名了。祈願佛教諮詢理事會繼續成為馬來西亞佛教和諧互動與發展的平台。

Saturday, April 23, 2011

歌手和政治

砂拉越州選舉期間因為歌手為國陣站台而掀起了廣泛的議論。我看到的第一篇評論是楊艾琳的《站台藝人,你知道你站哪裡嗎?》。寫得很好的一篇評論。後來雖然有一籮筐的評論,但我想無能出其右者。

楊艾琳在文章中提到了台灣歌手羅大佑。她認為「如果他們說得出類似羅大佑的一番話,說得出他們為什麼選擇為這一個政黨站台,為什麼支持這個政黨的政治理念或貪腐,否則他們只不過是被選擇、被利用、被消費而已。」

羅大佑一直都是我的偶像。當年戴墨鏡的他唱了很多「憤怒」的歌。如鹿港小鎮、亞細亞的孤兒、未來的主人翁等。後來他脫下墨鏡,開始變得比較溫情,但是還是寫了如愛人同志、京城夜、侏儒之歌、黃色臉孔等政治色彩濃厚的歌。楊艾琳要馬來西亞這些連政治是甚麽都不懂的天真歌手向羅大佑看齊,恐怕是強人所難了。

除了羅大佑,當年另一個很政治化的歌手,哦,不是鄭智化,是崔健。當年他的《一無所有》及《解決》兩張專輯的每一首歌,我都覺得很政治。即使很多人認為是情歌的《花房姑娘》我也覺得他要講的還是政治。可能這就是崔健的厲害之處,總是把政治歌寫得像情歌。就像我認為講政治最露骨的這首《一塊紅布》,也可以解讀成是一首情歌。也可能因為如此,他的歌唱生命才可能存活下來。

如果你當年也是崔健的歌迷,一起重溫吧!如果你不曾聽過崔健,多聽幾次,因為我肯定你一開始一定聽不出他唱甚麽。別以為唱歌模糊不清是周傑倫獨創,二十年前的崔健就已經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一塊紅布 作詞:崔健 作曲:崔健
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 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你問我看見了什麼 我說我看見了幸福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 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 我說要上你的路
看不見你也看不見路 我的手也被你拴住 你問我在想什麼 我說我要你做主
我感覺,你不是鐵 卻像鐵一樣強和烈 我感覺,你身上有血 因為你的手是熱乎乎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 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 我說要上你的路
我感覺,這不是荒野 卻看不見這地已經乾裂
我感覺,我要喝點水 可你的嘴將我的嘴堵住
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 因為我身體已經乾枯
我要永遠這樣陪伴著你 因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嘟……

Tuesday, April 19, 2011

佛教反對酷刑(下篇)

閱讀上篇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在有佛教第二祖國之稱的中國,類似的例子卻不曾出現。反之,篤信佛教卻殘暴不仁的皇帝卻大有人在。實際上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為代表,不但佛教宣揚“慈悲為懷”,儒家也主張仁政,道家更是崇尚生命自然,反對逆天行道。理論上,中國文化中應當充滿人性和慈愛,但是中國的酷刑名目之多,手段之殘忍,存留之長久,卻很可能是世界之最。所以儘管中國皇帝篤信佛教者大有人在,但是那似乎只是作為皇帝個人的信仰,而沒有在政治上發揮作用。在政治上,中國數千年來封建帝王專制的政治制度卻自有其一套思想。有者認為“中國法家的霸道思想,早已深入統治者的骨髓。”對於中國篤信佛教的皇帝的殘暴,我們只能說在諸子百家學說思想充斥的中國,佛教對仁政的感化是失敗的,而不能因此視之為佛教苟同酷刑的佐證。

其實,佛陀提出的「轉輪聖王」之政治觀恰恰佐證了佛教反對酷刑的立場。很多人以為佛教是個不問世事的出世宗教,但是實際上在佛陀住世時,佛陀常為各國的國王提出許多治國之道。當時印度的許多國王如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阿阇世王等,經常向佛陀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佛陀為國王們提出的許多治國之道成為了佛教的理想政治觀,即「轉輪聖王」的仁王之治。轉輪聖王本為印度古老的傳說,但也是佛陀理想中的國王之楷模,以今日的語境來說就是指理想中的政府,佛教理想政治的範本。關於佛陀對轉輪聖王的描述,散見於經典各處。其中的重點是,轉輪聖王不只應具備治理國家的素養,也應該擁有超人的德行,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施政能力,沒有德行,則可能變成獨裁暴君和出現逼害政敵的亂象;而如果只有德行,卻無法治理國家,則不能有效為國為民謀福祉。而綜合佛陀對轉輪聖王的教法,我們可以看到佛陀主張仁政,反對暴政酷刑。

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第六經中列舉了國王應該避免的十惡,並說如果國王做了這十惡,那麼國家“不得久存,多諸盜賊。”這十惡當中,我認為其中的第三、第四、第五都可以和酷刑掛鉤。第三點“不受人諫,為人暴虐,無有慈心”,一目了然,施行酷刑者必定是“為人暴虐,無有慈心”。第四點“枉諸人民,橫取系閉,在牢獄中,無有出期”就是說冤枉人民,強行將之抓起來、關起來。而且關起來後卻久久不釋放之。以當今的情況來看,這點是當權者施行酷刑的“先決條件”。假設泰國法醫普緹針對趙明福在墜樓前曾遭受酷刑的推論是對的,那麼造成趙明福遭受酷刑的“先決條件”就是“橫取系閉”和在所謂錄供期間的“無有出期”。第五點“非法相佐,不案正行”即是說國王的所作所為沒有依循法律。以今日沒有國家可能明文允許酷刑的情況來看,施行酷刑必定是“非法相佐,不案正行”。

除了不該為的十惡,在關於轉輪聖王的諸多教誨當中,佛陀認為轉輪聖王也必須具備“十善”:“佈施、持戒、遍捨、正直、柔和、苦行、不忿、不害、忍、不離(正法)”。其中的“不害”,巴利語為“Avihamsa” 即印度聖雄甘地所主張的 “Ahimsa”,意指“非暴力”。此十善法中的「持戒、柔和、不忿、不害、不離(正法)」等都明顯的和酷刑格格不入,而一個「持戒、柔和、不忿、不害、不離(正法)」的國王也必定是愛民如子而不可能實施酷刑的國王。

在《中阿含·王相應品三十二·相經第二》中,佛陀還主張“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樂”,再一次強調不以刀杖的暴力方式來為人民謀取安樂的治國之道。《長阿含·轉輪聖王修行經》則指出轉輪聖王應該“以法護視教誡諸王子、大臣、群僚、百官及諸人民、沙門、婆羅門,下至禽獸,皆當護視。”所以轉輪聖王是連禽獸都得依法保護的。從以上的經典中,我們不難做出結論:認為連禽獸都得加以保護、主張仁政和非暴力治國的佛教,肯定反對極端暴力的酷刑。

此外,在《大薩遮尼幹子經》中還明確的提到治罰罪犯應該“依於大慈大悲之心”,宜用呵責教育、沒收財產或罰款及牢獄系閉、驅逐等方法,“為令改悔”;不宜用死刑,不應用割截眼耳手足等殘酷刑罰。所以對酷刑的否定,在佛教中是記載於經典內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在佛教的“轉輪聖王”理想統治者的政治觀當中,絕對沒有酷刑的容身之地。

本文供《慈悲》雜誌

參考資料:
杨惠南:以阿含经为主的政治思想

Sunday, April 17, 2011

佛教反對酷刑(上篇)

酷刑,顧名思義就是殘酷的刑罰,通過生理和心理的折磨讓受刑人蒙受極大的痛苦,使他們向施邢者屈服或作為施邢者的一種報復手段。酷刑是人世間的最陰暗面,但是從東方到西方,酷刑在人類歷史上從不曾缺席。從古代到今天,酷刑也都一直存在着。所不同的是,相較於古代正當的存在,現代的酷刑是比較遮掩式的存在。酷刑雖然依舊存在於即使如美國這樣的所謂民主大國,但是即使在極權國家也不能張揚。單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斷定,酷刑是不被現代文明社會所接受的。佛教作為現代文明的主要驅動力量之一,也必然是不接受酷刑的。

然而,由於佛教裏提到的地獄觀念,及地獄裏頭許許多多極度殘忍的酷刑,卻讓一部分人誤以為佛教認同酷刑。佛教認為一切未解脫的眾生都在六道裏生死流轉。這六道為:天道、人道、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道。所以地獄是六道之一。地獄之名出現在許多佛教經典中,梵文為“niraya”或“naraka”,音譯為“泥梨耶”,意譯則為“沒有喜樂和福德的地方”。從意譯上可知,地獄道是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為在這裏的眾生,不但沒有一絲的喜悅,還備受砍、刺、磨、搗各種酷刑折磨,皮開肉綻,卻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佛陀不是創世者,所謂六道並非佛陀所創,眾生墮入地獄更不是佛陀給予他們的懲處。同時,我們民間傳說中設想的地獄與佛教中的地獄也不盡相同。佛教是一個主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作自受”的宗教。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報”不是由佛陀來審判,而是一種自然法則。就如我們把手指放入沸水中會被燙傷,乃“自然如此”,不是其他人給我們的懲處。所以,佛陀提到地獄及地獄裏的酷刑,是一種如實客觀的描述,就如醫生告訴病人某些疾病會引發的痛苦,不是該名醫生殘酷的對病人施加酷刑,而是如實客觀的描述病情。

事實上,佛教的慈悲為懷之根本精神明顯的和酷刑的殘酷及不人道格格不入。「慈悲」和「智慧」是佛教中最主要的兩大根本。雖然我們向來把慈悲當成一個詞,實際上「慈、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慈、悲為佛教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中的前兩「心」。四無量心是佛教重要的教義,出現在很多不同的經典之中。四無量心是佛弟子對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眾生和事物所應有的心態。慈、悲、喜、捨可以定義如下:
慈:給予自己及眾生快樂;能對治內心的嗔恚。
悲:拔除自己及眾生痛苦;能對治內心的暴力傾向。
喜:隨喜自己及眾生的成就;能對治內心的嫉妒。
捨:不受事物動搖擺佈的影響;能對治內心的愛染執著和喜好厭惡情緒。

另外,佛陀也在慈經(Metta Sutta)中指出「願人們不相互欺騙、不鄙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以怒意、敵意,願他人受苦。如一位母親捨命保護其獨子,他更應對一切眾生長養無量之心。」佛陀要求弟子們對一切眾生,不論是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該如同母親對其獨子一般的愛護。

從以上的經文當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佛陀所教導的四無量心,尤其是慈悲心,是和酷刑站在對立面的。佛教是一個給予眾人快樂、拔除眾生痛苦的宗教。也就是我們常聽聞的“救苦救難”。而酷刑卻是以殘忍、不人道的方式對他人造成極大的苦痛為目的。因此佛教是絕對不可能認同讓人蒙受極大苦難的酷刑。

不僅如此,慈悲為懷的佛教還能進一步的化暴戾為祥和。在佛教典籍中還記載說北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皈依了佛教後,從一個施行酷刑的暴君變成一個施行仁政的好國王。阿育王在位時,致力於佛教的傳播乃眾所周知。實際上,根據大陸學者季羨林等在校注《大唐西域記》於“無所刑戮”下的注釋,季羨林認為阿育王還是印度刑罰由重轉輕的關鍵人物。季羨林指出“印度古代,特別是孔雀王朝初期,執行嚴刑峻法。阿育王之後,刑法放寬,及中世紀相當長的時期,也是如此。”

阿育王,據季羨林所說,西元前273年即位,西元前232年崩,全盛時期幾乎佔據了印度全境。據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王故宮北有石柱,高數十尺,是無憂王作地獄處。”無憂王即阿育王別號,此地獄處即阿育王在城外所建之泥梨城(“泥梨”是“地獄”的音譯),實為一座被稱為人間地獄的監獄,內設刀山劍林、沸騰油鍋等酷刑。當阿育王皈依佛教後,受到佛法慈悲、柔和及非暴力教誨的感召,他不但廢除了泥梨城,也進行了有意識的寬刑改革。他對寬刑政策進行了有思想、有組織的推動,並且將這樣的作法定期向所屬的司法官宣導,又向一般民眾宣傳。阿育王統治下的印度,實踐了與過去大異其趣的刑罰文化。阿育王在皈依佛教後從暴君轉化為一個推行寬刑、仁政的統治者也如實反映了佛教對酷刑的立場。

閱讀下篇

本文供《慈悲》雜誌

Thursday, April 14, 2011

柏特拉公信力蕩然無存

今天到新山出差,在車上從電台中聽到拉惹柏特拉推翻他自己之前對納吉及羅斯瑪涉及蒙女命案的指控,反指是受到安華身邊的一些人唆使才立下有關宣誓書,讓我一時愕然,懷疑是不是自己英語理解能力不好,對有關報導理解錯誤。但是之後聽到電台的不斷重複報導,我終於確定我沒有理解錯誤。但是卻又開始懷疑這究竟是新聞報導還是廣告,怎麼不斷重複?

柏特拉應該是很多國內異見分子的英雄。他在博客上的敢怒敢言、不畏強權的揭發諸多黑幕、寧可流放國外也堅持揭秘,相信讓很多像我這樣對政治現狀不滿,卻又很無奈的人,大感痛快。但是突然之間,沒有警訊,英雄變色了。

原來他之前言之鑿鑿的一切指控都是為了幫助納吉的政敵阻止納吉當首相。原來他不是英雄,而是天字第一號的造謠者。

如果他要人們相信他之前所說的都是虛假的,那麼他又要如何讓人們相信他今天說的就是真的呢?如果他之前是在給某些人當槍手,那麼今天我們又怎麼知道他不是在給另一些人當槍手?

他說916變天失敗令安華失去公信力。我同意那讓安華的公信力受損。但是今天柏特拉的行為卻讓他公信力蕩然無存。

另外,如果柏特拉真的如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是被納吉收編了,那麼納吉一定採用非常手段才能收編或脅迫柏特拉「從良」。納吉的手段是甚麽呢?他曾說過會不計一切捍衛布城。這樣的聯想讓我不寒而栗。

Sunday, April 10, 2011

一部分事實

砂州選舉進入了白熱期了吧?據時評人所分析,砂州的城市選區,國陣已經全面失守,但是鄉郊選區卻仍由國陣牢牢掌控。何以故?

我在前文引述了一道有關選舉的選擇題。雖然該題提供的三個候選人富蘭克林羅斯福、溫斯頓丘吉爾及亞道夫希特勒的資料都是正確的事實,但是相信所有看了有關事實的人都會被誤導而做出錯誤的選擇,把票投給亞道夫希特勒。

問題的關鍵,我想就在於這些資料只是有關這些候選人的一部分事實。看來根據一部分的事實做出的選擇可能比完全沒有事實根據的選擇更不幸。古人的「盡信書不如無書」果然是智慧之言。

而只提供一部分的事實是所有商業廣告的伎倆。但是把它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則是我們的政治人物。在民智未開或民智半開的國家,政治人物更是以這種伎倆愚弄人民。我國的情況也如此。特別是當權者濫用權力以鐵腕操控媒體,人民就只能接收到當權者要他們知道的一部分事實。

而這一部分的事實,若屬當權者,當然是好的事實,若屬反對黨者,就當然是不好的事實。知識水平越低或處在資訊越不流通的社會的人民,就會把這一部分的事實當成全部的事實。最後變成了助紂為虐而仍未自知。

換句話說,掌握越多事實的人,一般上越不支持政府。所以城市中的選民一般比鄉區的選民更支持反對黨。所以砂拉越首長雖在華社極不受歡迎,甚至是票房毒藥,但是據說他在土著社群卻是英雄。

有一句英文短語叫 Knowledge is power。但是在政治上,當權者的 power,卻恰恰相反,不是來自人民的知識,而是來自人民的無知!

Thursday, April 7, 2011

私德和公德

砂拉越州選舉的戰鼓終於擂起來了。有些選區出現多角戰。看來選民在做選擇時可能會有點煩。各種人身攻擊相信也將會紛紛出籠。而拿督T更在州選舉前便率先以召妓和色情短片來攻擊安華。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道選舉領袖的選擇題:
現在要選舉一名領袖,而你這一票很關鍵,下面是關於三個候選人的一些事實:

候選人A:跟一些不誠實的政客有往來,而且會星象占蔔學。他有婚外情,是一個老煙槍,每天喝八到十杯的馬丁尼。

候選人B:他過去有過二次被解雇的記錄,睡覺睡到中午才起來,大學時吸鴉片,而且每天傍晚會喝一大誇特威士忌。

候選人C:他是一位受勳的戰爭英雄,素食主義者,不抽煙,只偶爾喝一點啤酒。從沒有發生婚外情。

相信你會和大部分人一樣,選候選人C。那麼你就投了戰爭狂人希特勒一票。這三個候選人分別為:候選人A富蘭克林羅斯福,候選人B溫斯頓丘吉爾,候選人C亞道夫希特勒。

我向來認為政治人物的政績和私德是兩回事。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喬治布什是另一對很好的對比例子。

當然,「私德」我們可以不理,但是「公德」卻必須正視。何謂「公德」?濫權、貪污、腐敗等都是!

希望砂拉越的同胞們,好好投票,把濫權、貪污、腐敗的政權淘汰出局!

Saturday, April 2, 2011

最後還是留下尾巴

據報章報導,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說,教育部已經發出設立宗教學會的指南給學校,只要有十五名學生或家長要求設立非回教學會,校長就可以批准這項申請。

問題的奧妙就在「可以」兩字。校長「可以批准」,也表示校長「可以不批准」。我在去年八月(竟然已經超過半年了,教育部竟然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擬一項指南!)就已經在《宗教學會還不能高枕無憂》一文中表示:
我國公務員中充斥着小拿破侖,陽奉陰違、執行偏差的事件我們都聽得太多了。而且,授權校長批准宗教學會的成立,其實也可能是換湯不換藥。畢竟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學校的宗教學會被禁止,始作俑者正是校長。很多學校的宗教學會不能成立,也是因為過不了校長那一關。說到底,校長作為公務員,當中也不乏小拿破侖。

所以內閣的決定不能留下尾巴。新的通令必須明文規定,宗教學會的申請成立,只要符合足夠人數(15名)的條件,校長別無選擇,一定要批准成立。

很可惜,最後還是留下尾巴。